抄收無線電報,「萬組無差錯」有多難,很少人達到這個目標


作為一名合格的無線電報務員,迅速、準確、穩定地收發電報,是最基本的要求。尤其在複雜的戰爭時期,對報務員的要求極高。與此同時,對電台的保護和報務員的待遇,也是列入高等級的。紅軍時期蘇區的報務員曾經不無玩笑地說:一天一隻雞,吃的笑嘻嘻!

無論什麼年代和環境,無線電通信都是不可取代和異常重要的。當年中央紅軍長征後,中央的電台與蘇聯共產國際的電台失去聯繫,無法接收蘇聯的電報,得不到指示。遵義會議後中央形成的決議無法向共產國際報告,只好讓一位記憶好的同志把會議的內容記在腦子裡,徒步前往蘇聯,報告中國紅軍和遵義會議情況。如果當時電台能夠暢通,也就分分鐘的時間就能把情況傳送到萬里之外的莫斯科

戰爭年代,電台報務員都待遇雖好,但對報務員的要求也極高。不出差錯、準確無誤地傳送各種報文是最基本的要求,電報百分之百的準確率是一個基本原則。戰爭年代,電報的錯誤帶來的危害與後果,不言而喻,非常嚴重。

和平年代,當一名報務員雖然不像戰爭年代報務員那樣有著嚴苛的條件和強烈的責任心。但報務員「準確無誤」基本原則戰時與平時都是一樣樣的,因為練為戰。

當年我們連隊報務員為了提高抄收無線電報文的準確率,經常開著「抄報萬組無差錯」活動。也就是說,一個報務員,要在一定的時間裡,抄收無線電報文(訓練報)一萬組,不允許出現一個電碼的錯誤。如果達到萬組無差錯目標,就能得到獎勵——一個塑料封皮的筆記本。

「萬組無差錯」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每組電報由4個阿拉伯數字組成,一萬組就是40000個阿拉伯數字;每個阿拉伯數字有一組摩爾斯電碼組成,分為「點」和「劃」(報務員術語),外行聽上去全是「滴滴滴滴」,實際上是「滴達滴達」組成。若干「滴」和「達」組成不同的摩爾斯電碼,分辨出這些電碼後抄寫下對應的阿拉伯數字或英文字母,就是電報報文。

要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通常一個月),或白天,或夜間,抄寫下對方發來的電報報文必須百分之百準確無誤,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兒。只有技術高超且始終保持高度精力集中的報務員,才有可能達到這個非常困難的目標。很多人都抄寫到七八千組了,不幸出現一個電碼的錯誤,頓時功虧一簣,必須從頭再來。

報務員在電台上抄好的訓練電報,連隊有專人負責校對(訓練校對本),一個電碼一個電碼、一組一組、一頁一頁地校對。要最終完成「萬組無差錯」,真是鳳毛麟角,絕對是抄收報文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