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趕世界第一,解放軍第五代反坦克導彈,到底有多強悍?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我國陸軍發展的故事,例如坦克、輪式步兵戰車、輪式突擊炮等等。今天,我們聊聊解放軍陸軍部隊的反坦克導彈發展,也就是紅箭系列反坦克導彈的一步步提升。從最早的紅箭73到目前的紅箭10、紅箭16,解放軍的反坦克導彈,歷經了幾個階段的發展。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解放軍紅箭73反坦克導彈

我國反坦克導彈領域,發展起步比較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缺乏必要的型號。面對北方強鄰的鋼鐵洪流,解放軍部隊主要使用火箭筒反坦克地雷反坦克炮。最終,我國在蘇聯AT3反坦克導彈的基礎上,同時全面仿製、改進之後,推出了紅箭73反坦克導彈。1979年,紅箭73反坦克導彈服役。進入80年代以後,陸續出現了各種改進型號。

在八九十年代,紅箭73反坦克導彈屬於解放軍陸軍的反裝甲主力,86式步兵戰車、03式傘兵戰車、08式輪式步兵戰車等一系列車輛,基本上都在使用紅箭73的各種升級改進型。紅箭73反坦克導彈畢竟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底子,存在射程近、威力不足等諸多問題。在80年代,我國與歐美各國進入了寶貴的蜜月期。這段時間對於我國的國防現代化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解放軍紅箭8反坦克導彈

這一時期,我國接觸到了歐美各種反坦克導彈。我國借鑒了美製「陶」式和法制「米蘭」導彈的一部分設計理念和技術,再加上自身的需要和經驗,逐步發展出了紅箭8反坦克導彈。紅箭8反坦克導彈屬於我國的第二代反坦克導彈,在90年代到21世紀初期,屬於解放軍部隊的反裝甲利器。

隨著紅箭8的出現和大批量生產,我國終於擁有了對付北方裝甲洪流的的底氣。不過,紅箭73、紅箭8等兩代產品,都採用了有線制導的模式,明顯制約了導彈的射程和飛行速度。90年代末期,紅箭9反坦克導彈定型,21世紀初期陸續裝備解放軍部隊,深受官兵們的歡迎。

解放軍紅箭9反坦克導彈

紅箭9反坦克導彈屬於我國發展的第3代反坦克導彈,改進型的紅箭9A反坦克導彈,最大射程5.5公里,最大破甲深度達到了1200毫米左右。2010年之前,紅箭9系列反坦克導彈在解放軍部隊中,主要裝備精銳部隊。但是,紅箭9反坦克導彈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其採用了激光指令制導的模式,具體的抗干擾能力很有限。

隨著各國干擾手段的一步步增加,紅箭9系列反坦克導彈的俠侶,明顯降低。目前,紅箭9反坦克導彈已經明顯退居二線。2014年左右,我國紅箭10反坦克導彈定型,隨後開始批量裝備解放軍部隊。紅箭10屬於重型車載反坦克導彈,同時也是我國第四代反坦克導彈。全重76公斤,戰鬥部為43公斤串聯破甲彈頭。最大破甲能力高達1600毫米。

紅箭10系列反坦克導彈

航展上最新的改進版,號稱達到1800毫米,能夠打穿世界各種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2022年的珠海航展中,紅箭10系列反坦克導彈的出口版本紅箭10E,公開介紹中,最大射程15公里,能夠遠距離打擊對方裝甲目標。由於採用了光纖系統制導的模式,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

不過,紅箭10反坦克導彈全重76公斤,幾乎是一個成人的體重。再加上專業的發射箱,對於單兵作戰來說,紅箭10反坦克導彈並不合適。因此,現階段,紅箭10反坦克導彈以履帶式、輪式等各種專業發射車為主。隨著紅箭10反坦克導彈的出現,一個問題出現了。紅箭10的體積太大,解放軍部隊的各種步兵戰車、突擊車、空戰戰車,並不適合攜帶。

解放軍反坦克導彈家族

2021年2月底,在央視軍事頻道播出《軍營的味道》節目中,公開亮相了紅箭16反坦克導彈。紅箭16反坦克導彈屬於紅箭10的縮小簡化版,在體積、戰鬥全重等方面已經明顯縮小。採用了特殊的側向發射模式,配備了激光半自動導引頭,通過無人機或發射車的可伸縮光電桅杆,進行引導。在射程方面,與紅箭10基本相當。

對於解放軍陸軍的各種戰鬥車輛來說,攜帶紅箭16反坦克導彈非常便利。按照國外媒體推測,紅箭16的全重,大約只有20多公斤。以我國新一代輪式步兵戰車、履帶式步兵戰車和傘兵戰車來說,攜帶4枚紅箭16反坦克導彈,能夠大大提升自身的反坦克能力和打擊範圍。採用了最流行的攻擊方式,目前,坦克「加棚」屬於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解放軍紅箭12反坦克導彈

除了上述幾種導彈之外,我國還在航展中展示了第五代反坦克導彈,分別是紅箭20、紅箭50。兩種反坦克導彈都採用了車載垂直發射的模式,發射以後迅速爬高巡航,最後俯衝攻頂打擊。紅箭20最大射程25公里,紅箭50最大射程50公里。採用寬頻無線數據鏈+圖像制導,人在迴路中的制導模式,抗干擾能力極強。當然,截至目前,紅箭20、紅箭50的發展進度,還屬於絕對機密。

紅箭16導彈的外貿出口版

關於解放軍陸軍部隊建設發展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