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攻破關鍵要塞!烏軍新開到的援軍,怎麼一觸即潰了?

自2024年2月中旬,俄軍攻下阿瓦迪夫卡之後,當地的戰鬥狀況依然激烈。

由於在直接攻城階段俄軍損傷並不大,所以實力比較完整的中部集群+頓涅茨克第1軍主力,在2月下旬即開始了清掃城西之戰。

因為烏軍出城時是潰敗狀態,所以未能在城西的第一道村落線組織起有效防禦,故而很快便失守了第一線的3個村子。

而到2月底—3月初時,烏軍新增調的援軍到位,遂依託第二線的4個村莊展開防禦。

這4個村莊分別是北部的貝爾蒂齊村和謝梅尼夫卡村、中部的奧爾利夫卡村和南部的托嫩克村。

經過激戰後,俄軍佔領了中部和南部的目標,尤其是在托嫩克以西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直逼烏軍縱深的烏曼斯克外圍。

但是在北路進攻貝爾蒂齊的戰鬥卻始終不順利,經過苦戰後俄軍雖然佔領了貝村大部,但戰損很大。

貝村位於河谷低地,面積也不是很大,按理說俄軍居高臨下並不難打。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在貝村以北的奧切列季涅鎮,是整個戰區的制高點。

而且奧鎮的體量不小,戰前人口有3000多人,這裡還是公路、鐵路的交匯點,是原先烏軍防守阿瓦迪夫卡時的兵力轉運基地。

同時,圍繞奧鎮的一系列村莊,也都專門進行了築壘強化,由此形成了一個以高地交通樞紐城鎮為核心的堡壘群。

所以這裡不同於阿城以西的7村沒有什麼像樣的陣地,而是烏軍的縱深防禦要點。

按照俄軍先前的戰鬥進程,奧鎮應當是清理完畢城西7村後下一階段的進攻目標;可是在進攻貝村時,來自奧鎮的側射火力讓俄軍站住腳跟的代價實在太大。

因此俄軍索性調轉進攻矛頭,直接向北進攻奧鎮方向了。

由於這邊的烏軍具有明顯的地利優勢,而且俄軍在這一戰區的部隊已經連戰多時,所以對於這邊的俄軍進攻,其實外界一開始也沒太大想法。

——苦戰嘛,還能有啥?

這可是仰攻攻堅戰啊!

結果俄軍比較輕鬆地就沿著鐵路線推進了,而且東邊掩護的部隊也攻入了新卡利諾夫村,這就有點意思了。

隨後俄軍沿著鐵路線,竟然單刀直入直接攻到了奧鎮的東南角。

這是很離譜的戰鬥陣型,因為它的左右翼都缺乏掩護,如果被烏軍截擊,那麼進攻矛頭就要折斷了。

可接下來的事情更加離譜,俄軍竟然以這個細細的矛頭,直接打穿了奧鎮以南的陣地,佔領了當地大約四分之一的建築物。

這可就不是小事兒了,因為按照俄軍攻城的經驗,但凡它能站住腳跟,那麼後續就是城區絞肉戰。

烏軍因為在多次大戰中消耗了過多的老兵,所以在城區絞肉戰中,即便是像亞速突擊旅那樣的單位都頂不住,所以這樣的戰況是非常危險的。

那麼為什麼佔據了高地和既有陣地,明明防守有利,為何還讓俄軍輕易攻入要塞?

按照烏軍方面的消息顯示,原來是防守此地的第115機步旅臨戰脫逃,將陣地直接丟給了俄軍;以至於原本已經後調休整的第47機步旅不得不臨時救火來堵口子。

但很顯然,堵口子的效果也不太理想,俄軍還是吃下了鎮子南部的大片區域。

為何第115機步旅出現了這種問題?

很有可能是該旅長期在庫皮揚斯克方向跟俄軍西部集群對戰,西集群的俄軍作戰向來有磨洋工之嫌,因此當面烏軍的作戰壓力不大。

而當調到阿瓦迪夫卡增援後,面對俄軍主要進攻方向的調整,它就受到了很大的攻擊壓力。

要知道俄軍中部集群可不太好惹,該部除了在戰爭初期的切爾尼戈夫作戰不理想外,其餘諸戰打得都挺凶。

結果習慣了溫水的第115機步旅綳不住,也情有可原。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恰索夫亞爾方向,烏軍從北線調來的第67機步旅也是臨戰脫逃,以至於丟了關鍵陣地而被調理。

現在既然俄軍已經輕易打進來了,烏軍就應當集中全力將其逐出奧鎮,並恢復陣地。

否則這個要點一旦喪失,別說什麼貝爾蒂齊這樣的小村,烏軍在這個方向整個縱深防禦都是要嚴重受影響的。

關於俄烏兩軍的後續動向如何,我們近期可以重點關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