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死掙扎!為「抗中保台」大量購進重武器,賴清德死不悔改

文|紀碩鳴

近日《華爾街日報》報道說:台灣和美國在討論台灣如何挫敗對岸堵島的企圖時,對重型武器的需求一直是雙方爭論的焦點。因為過去十年美方一直鼓勵台灣採購成本較低的非對稱作戰的武器策略。但台灣的部分「防務官員」和學者最近對烏克蘭戰爭有一個新認知:要抵抗對台灣的襲擊,台灣需要大量的重型武器,包括戰機、戰車等。

台灣其實根本不想打仗。如果做全民投票問願意打仗的民眾比例大概只在5%以下。既然沒有人想打仗,為什麼會有這個新聞呢?最近一個月里,美國或者華府白宮或者各種報章雜誌不斷地放話要台灣買武器。首先是要讓台灣買重裝備,但是把責任推給台灣,說是台灣的意願,美國只是考慮要不要賣;第二項說是因為埃隆·馬斯克的星鏈切斷了,台灣會沒有衛星可用。所以台灣要自行發射衛星,而且預計第一顆發射會在2026年,這裡開價是每年250個億的美金。換言之四年下來要跟台灣要1000億美金。

這是三年台灣的總預算,而賴清德的任期只有四年,光是這一筆衛星的錢就得扣掉三年整整一切的總預算費用。第三是七艘軍艦的營造費用。台灣在未來8年裡面要造7艘需要3500億美金,台灣光是後兩筆就會負債10兆台幣。賴清德就算把所有總預算都還是負債纍纍只好賣國寶、賣整個台灣周邊海域的小島才能去還這筆錢。台灣所謂的「防務官員」和學者建議要採購重裝備、進行抵抗,這只是他們在理論上的一種認知。實際上是台灣民眾和實際前線的官兵認知差距很大。

至於台灣民眾是想不打仗還是打大仗,年輕人的態度會做出決定。因為打仗得靠年輕人不能靠中壯年,這是不現實的。然而年輕人很難做到端槍打仗。現在大概有一半的年輕人是沒有辦法正常朝九晚五地到工作崗位去坐班或者去好好工作,尤其台灣生產線嚴重缺工,不是沒有人,而是沒有像樣的足夠的人力到生產線上去好好工作。這意味著就算有錢也請不到人。再者台灣還有行照事業,就是照顧老人,薪水也非常高,但是年輕人照樣不幹。這樣相對來說閑逸的工作台灣年輕人都不願意做,更遑論是在戰場上風餐露宿、槍林彈雨。

總而言之,台灣的頂層或者說中老年,他們跟專家、學者、有權力的官員還有年輕民眾的認知有很大差異。台灣是民主社會,民主社會應該更多聽民意,而不是由權威來說了算。所以最後到底會做什麼選擇,應該是聽民意。不過實際上的台灣,尤其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可能不會虛心傾聽民意。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於網路,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徵得作者同意並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