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槍在我國一直都是軍官、指揮員的必備,尤其是在戰爭年代,手槍是軍官身上必不可少的物品,不僅僅可以用來戰鬥,在特殊情況下還可用來防身,保證自己的安全,而在和平年代手槍也仍是軍官的重要物品,只要是在營地、訓練或者進行工作的時候也會攜帶自衛手槍,那這期文章就來盤點一下,我軍指揮員用過的12款國產手槍。
1、51式手槍
這算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內生產的第一種國產手槍,由於在1951年定型,所以就叫做1951年式手槍,簡稱51式手槍,其原型就是前蘇聯在二戰時期使用的托卡列夫TT30/33型半自動手槍。
國產仿製的51式和原型槍也基本一樣,外形和結構都是相同的,51式手槍也發射7.62x25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彈,但國內經過仿製後被稱其為51式手槍彈,同樣使用8發單排彈匣,有效射程50米。
51式手槍問世後就成為解放軍的第一款制式手槍,多數都裝備給了指揮員使用,取代之前的勃朗寧、毛瑟等「萬國造」手槍。
51式手槍也曾參與過抗美援朝戰爭,曾作為我軍指揮員和首長們最常使用的自衛手槍之一,不過51式手槍在當時並不完美,而且做工較為粗糙,不久後就被該槍的改進款54式手槍所取代。
2、52式手槍
除了51式手槍外,還有在1952年定型的52式手槍,此型號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款國產手槍,其原型仿製的是德國三十年代的瓦爾特PP系列手槍。
國產的52式手槍同樣也繼承了原型槍小巧精緻的特點,也是發射7.65x17毫米手槍彈,使用7發單排彈匣供彈,有效射程50米。
52式手槍在定型後也少量配發給高級軍官使用,由於自身小巧,具有便於隱藏的特點,在當時還裝備給了特務人員使用,後期又成了公安專用手槍之一。
52式雖然在軍隊中使用的不多,但以自衛手槍的身份配發給高級軍官使用,也是受到部分首長的稱讚。
3、54式手槍
54式手槍就是51式的最終改進型,兩者在大體外觀上基本相同,只能在一些細節上來區分兩者,比如54式手槍上面的型號鋼印、時間鋼印不同,還有就是54式手槍的彈匣底部是平滑的,不像51式彈匣下面多了一個半圓環。
當然這只是表面上的區別,而在人機功效上54式有更大的提升,比如握把部分經過改良,使其更適合中國人的手型,同時內膛線和槍機也有改進,使54式手槍有著更遠的射程和更好的精度。
54式也算是我國早期最成功的手槍,在問世後開始大量列裝部隊,取代了早期不完美的51式,成為我軍裝備最多的軍用手槍,從1954年開始列裝,在我國軍隊中一直使用到二十一世紀初期才開始退役,如今已被92式手槍取代,由於握把上面帶有一顆五角星,所以該槍還有著「54大黑星」的綽號。
54式手槍在服役期間,除了基層指揮員使用外,也有首長選其作為防身手槍,同時公安方面也大量裝備此槍,甚至到現在部分地區的公安也仍在使用。
4、59式手槍
1959年,我國又根據前蘇聯的馬卡洛夫PM手槍,仿製出了1959年式手槍,簡稱59式手槍,內部結構、外形和口徑都和原版的馬卡洛夫手槍相同,也是發射9x18毫米彈藥,經過仿製後叫做59式手槍彈,使用8發單排彈匣供彈,有效射程50米。
59式在最初的定位就是一種自衛型手槍,所以威力自然不如54式,不過槍身小巧,很適合指揮員隨身攜帶。
國產仿製的59式手槍在當年除了配發給軍隊指揮員用來防身外,也有少部分配發給了公安幹警使用。
不過59式手槍並不完美,在軍隊中服役的時間很短,並沒有被指揮員們長期使用。
5、64式手槍
由於之前的59式手槍不完美,於是在六十年代又結合了瓦爾特PPK和馬卡洛夫PM這兩種手槍,設計出了一款新型號,在1964年被定型為1964年式7.62毫米手槍,簡稱就是64式手槍,由於槍身小巧和口徑小的特點,因此還被俗稱為「64小砸炮」。
64式手槍和之前的59式一樣,自身定位就是一款自衛手槍,全長155毫米,全槍重量560克,發射7.62x17毫米64式手槍彈,使用7發單排彈匣供彈,有效射程50米。
64式也是我國首款自主研發的手槍,雖然在1964年定型,但在八十年代才開始生產被列裝使用,在當年主要裝備給我國的高級軍官和指揮員作為防身手槍。
後來又分配給了公安方面,成為公安幹警或者警官的常用手槍,甚至到現在仍有部分地區的公安還在使用64式手槍。
6、77式手槍
進入七十年代,我國又自主研發了1977年式手槍,簡稱77式7.62毫米手槍,同樣是在八十年代才開始生產和列裝使用。
77式的定位也屬於軍官自衛手槍,發射和64式相同的7.62x17毫米64式手槍彈,彈匣容量7發,同時槍身也相比前者64式更小,全槍長度只有149毫米,重量為500克左右。
77式手槍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就是具備單手上膛的功能,可以通過食指向後勾動扳機護圈就可實現單手上膛,這個設計就參考了德國的利格諾斯3-A型手槍。
77式手槍在八十年代列裝部隊後,先是裝備給高級軍官使用,作為個人的防身武器,之後也成為了部分地區公安幹警的常用佩槍。
7、84式手槍
進入八十年代,我國又研製出了一款袖珍型手槍,在1984年定型,為84式袖珍手槍或者84式微型手槍,全槍長度僅有121毫米,重量380克,由於84式的槍身很小,只有一個成年人的手掌那麼大,所以也被俗稱為「掌上炮」。
84式手槍也發射7.62x17毫米手槍彈,彈匣容量僅6發,但84式最初的定位並非是軍官自衛手槍,而是作為警衛或者飛機安保人員的專用武器,可發射能不破壞周圍環境的特殊彈藥,說白了就是一種反劫機手槍。
由於84式手槍小巧精緻,便於攜帶,再加上也能發射常規手槍彈,所以後期也有少量被將官選用作為個人的防身武器。
但被使用的數量極少,遠沒有專用的自衛手槍常見。
8、92式手槍
九十年代我國開始自主研發全新的小口徑戰鬥手槍,用於取代服役多年的54式手槍,在1992年就設計出了92式手槍。
92式手槍還分為9毫米和5.8毫米兩個型號,其中的9毫米版也叫做QSG-92型,發射的是國際上常見的9x19毫米手槍彈,彈容量15發,在1998年定型,5.8毫米版本也叫做QSZ-92型,發射我國自主研發的5.8x21毫米DAP92式手槍彈,彈容量20發,在2000年定型。
其中5.8毫米版的92式手槍握把上面沒有五角星,重量也比較輕,主要配發給一線部隊使用,既作為戰鬥人員的戰鬥手槍,又作為指揮員的防身手槍,而且5.8毫米口徑子彈也有較高的穿透力,要比9毫米版本更有殺傷性。
而9毫米版本的92式手槍有的用於出口,並受到外軍、外警的好評,同時如今國內的警察也在使用9毫米的92式手槍。
9、CF98手槍
在92式手槍問世後,根據該槍的基礎也衍生出了多個改進版,其中就有2006年左右推出的CF98型手槍,同時也叫作NP42型半自動手槍,在外形上仍舊保留老款92式的基本輪廓,只是一些細節有小的變動。
CF98手槍主要也針對海外軍警出口,所以也採用世界最流行的9x19毫米帕拉貝魯姆手槍彈,可選用10發單排單進彈匣,或者15發雙排雙進彈匣。
CF98手槍除了針對出口外,當然也有少量作為我軍指揮員或者高級軍官的自衛手槍。
不過並沒有5.8毫米的老款92式手槍常見。
10、07式手槍
2007年後期,根據92式9毫米手槍的原框架,又開發出了一款專門用於自衛的CF07型手槍,也可以叫做07式手槍。
該型號的工作原理和部分結構都和92式手槍相同,只不過07式的尺寸更小,很適合軍官隨身攜帶。
07式手槍也發射國產的DAP92式9x19毫米手槍彈,使用7發單排單進彈匣供彈,有效射程50米。
07式手槍除了主要裝備給高級軍官作為防身武器外,同時也有少量被陸軍特種部隊使用。
11、11式手槍
2011年左右,又為高級軍官研發了一款專門用於自衛的11式手槍,也叫QSZ-11型手槍,此型號也發射5.8x21毫米DAP92式手槍彈,使用8發單排彈匣供彈。
11式手槍也是小巧玲瓏,全槍長度153毫米,全槍重量600克左右,為了凸顯出高級軍官的身份,所以11式手槍的握把部分還是使用了木料護片,而不是常見的黑色塑料護片。
11式手槍在我國除了配發給高級軍官外,還有一部分配發給了戰鬥機飛行員、宇航員、以及其他特殊偵察人員等使用。
12、QSZ-193型手槍
隨著近些年的軍工發展,我國的輕武器越來越向西方化看齊,指揮員又裝備了更先進、材料更輕的QSZ-193型手槍,從上圖中就可以看到,QSZ-193型已經脫離國產手槍以往生硬和單調的特點,而整體越來越有外軍手槍的感覺。
該槍還分為三個不同型號,當中的緊湊型主要定位就是自衛手槍,也是發射國產的9x19毫米DAP92式手槍彈,使用7發單排彈匣供彈,有效射程50米。
後期QSZ-193手槍還被更名為92C型,裝備我軍高級軍官使用,未來將取代早期配發給軍官的11式自衛手槍。
以上就是我國軍隊指揮員用過的12款國產手槍,如果文中存在哪些錯誤或者不足,還有望大家多多指點改進,想要了解更多,請記得關注,下期繼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