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往事:想念「8192」部隊

文/胡相正

聲明:本文為原創首發,未經授權,任何形式的抄襲,都將被追責!

「8192部隊真好!不知道他們搬到哪裡了?」這是老家老一輩人經常的挂念。

我不知道始於那一年,8192部隊在我的老家湖北麻城縣浮橋河駐紮,這裡雖然的一個生產大隊,南北長不過5公里,東西寬大約4公里,群山環抱,但是距離省道4公里,便於部隊隱蔽機動。是武漢南京上海的重要連接通道。

1962年,全縣最大的水庫——浮橋河水庫建成,這裡有山有水,風景秀麗。也不知道他們是哪一年搬走的,反正我們學校的教室是部隊車庫改成的,三個停車位剛好是一間大教室。

我問過父母親及家鄉的老人,8192部隊怎麼好?

答曰:一,他們給我們是「作古正經」(真)的幫忙。

1、幫我們雙搶。當年我們是種兩季水稻,早稻不熟不能割,二季稻秧必須在立秋前插完,每到7月底是搶收搶種的「雙搶」季節,「不插八一秧」是農諺,是口號,起五更睡半夜是常事。早稻收割,在田裡曬半干,捆起,挑到稻場跺起來,插秧,部隊幹部戰士都是行家裡手,勞動起來「黑汗水流」,在農民疲勞至極時給予的幫忙,是多麼及時,多麼令人感激!

2、1969年,當地連續降雨,新建的水庫本來有泄洪閘,但是並沒提閘放水,需要測試庫容,需要檢驗溢洪水位並用洪水衝出洪道。溢洪道本來是沒有的,洪水四處橫溢,等他橫行過後,衝出了深深的溝槽,後來遇到洪水的年份,它就老實了,乖乖的在河槽里流淌。

但是第一次的洪水也沖毀了不少農田,部隊的幹部戰士們與農民一道,搬石頭,挑土方,修復農田,當兵的個個年輕有勁,不知道壓斷了多少扁擔。當兵的也是人,老百姓也是娘生父母養的,心也是肉長的。回憶起這段故事,許多百姓眼裡滿是淚水。


二、他們是辦實事。

解放初期,當地有不少地方病,他們積極培養赤腳醫生,毫無保留的傳授經驗。每年冬春季節,就腦膜炎多發季節,他們送醫送葯。當地還有一種地方病「癩痢」(頭皮癬)破壞毛囊,頭髮成塊狀缺失,影響美觀。

在部隊的幫助下,該病在當地徹底絕跡,極大的提高了人們的身體健康水平。他們送文藝下鄉,電影,民樂,雜技,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等多種活動慰問群眾,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生活。

三、他們真的遵守紀律。

前面提到的損壞的扁擔,他們也要賠錢,老百姓說,這象什麼話?幫我們,還賠錢,不要不要,但是他們仍然賠了。父親還多次懺悔了他當年的「棒」(說話難聽)脾氣。

當年是7隊的生產隊長,在我們隊地盤上有一條小河溝,溝里種有蓮藕,河溝長滿了雜草。

有一次,看見一群當兵的在河溝里採藕,父親年輕氣盛,頭火上沖,嚴厲訓斥了他們,領頭的出來說:「我姓曹,是連長,我以為這是野生的,這批河南兵,身體底子差,想給戰士改善一下伙食,不想違反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我承認錯誤」,父親說:「你光說得好聽!」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難道我們還有其他的違反群眾紀律的事?回去以後,向上級彙報了情況,部隊上級領導,又向大隊的上級浮橋河水庫管理處領導做出檢討,並誠懇地請管理處的領導廖懷金一同向我父親再次檢討,並詢問部隊是否還有違反群眾紀律的事。

我父親說,「沒有了,我當時就是氣話,隨口一說而已」。

父親想念8192,懺悔曹連長,我幫他圓了部分夢想,一是打聽到了部隊的下落,二是確認了曹連長。

我長大後也當兵了,並提幹了,而且是來到了河南。在我當兵20年後,一次接待一個來部隊看望孩子的家長,問到家是哪裡,當得知「湖北麻城」時,對方家長說,「我在麻城當過兵」,我們不約而同的說出,8192。

此時,我激動萬分。這支部隊後來移防河南新鄉。這位家長仔細回憶起了曹連長,說:「有這個人,是分隊長,湖南人,長相是牙齒地包天。」

這些信息,反饋給老家的父親,得到了證實。說半圓夢,是因為還沒有找到曹連長。如果他還在,估計有九十歲左右。我父親87歲去世,已經作古11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