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偵查是戰爭中常見的戰術手段,意在掌握戰場地形環境、敵方武備力量配備、防線分布等信息,隨著現代戰爭日趨複雜,戰場偵查也更加困難。在上世紀70年代末,蘇聯著手開發一種多功能戰場偵查設備,它在80年代初進入蘇軍服役,這就是功能強大的irm「甲殼蟲」工程偵察車,放眼世界也少有可超越它的同類裝備。
irm的車體部分是以bmp-1步戰車為基礎開發而來,兩者有很多零部件可以通用,不過車體被拉長,bmp-1的車體長度不到7米,而irm為8.22米,增加了一對負重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容納各種偵查設備以及人員,車體部分被分成了7個隔艙,既用於設備存放,也用於保障水上浮力。
全車用焊接鋼裝甲提供保護,不過最厚的正面也僅有20毫米,頂部和底部只有3毫米。為了在核污染、化學污染環境下工作,全車進行了密封,內部安裝了防輻射內襯,配備了空氣過濾器和通風裝置,dp-3b輻射計可以檢測輻射環境,而化學偵查設備(vphr)可以檢測環境中其他有毒物質,例如毒氣。為了在寒冷環境下工作,車上配備了加熱器。
irm的作戰重量約18噸,它用一台300馬力的utd-20 6缸柴油機作為動力,車輛最大公路速度約52千米/小時,水上行駛時用尾部的兩具螺旋槳推動,最大航速12千米/小時。車上配備一台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推力312千克,它是改裝的火箭發動機,可用於緊急時刻自救,例如擺脫斜坡或湍流。據稱該車還可以配備通氣管,在幾米深的水下潛行以便更好地獲取水下數據。
irm可以攜帶的設備非常多,它安裝的rshm-2掃雷器可以探測3.6米寬的地面內、地下30厘米深的金屬外殼地雷,如果設備探測到了地雷會自動停車,工兵可以下車用手持式探測器確定具體位置並標記,irm也能攜帶連枷式掃雷器用於清除雷場,或者是kpm-1爆破掃雷器。該車既然是個多面手,那麼在水上也是把好手,它能攜帶一部小型聲吶用於探測水雷或其他水下障礙物,還能搭載一名專門的工兵用於標記或清除水雷,不過該車受制於設備性能,只能在一般淺水區域探測。
其他車載設備如agn-1s姿態儀可以用於測繪地形,pab-2火炮羅經可用於確定目標方位角等數據,手動操作的滲透儀可用於測量土地數據,評估重裝備是否可以有效通過。常見的光學測距儀、流速測量儀、導航儀、煙霧發生器、探照大燈等是車上必備的,其功能基本涵蓋了常規地形偵查的各種需求。
irm配備一個3人車組,有一座小型炮塔提供自衛火力,武器為一挺pkt 7.62毫米機槍,備彈1000發,2部r-147無線電台用於通信,pir-451全方位觀察設備可用於車組在內部觀察外部環境,tkn-3am可提供晝/夜瞄準與觀察,駕駛員另有一套tvn-2bm夜間觀察設備。
寬敞的irm可以搭載最多6名工兵,他們可輔助車組執行任務,隨車可攜帶3支突擊步槍和450發子彈、一支信號槍、十幾枚手榴彈、15公斤炸藥、充電手電筒、歐姆表、發光引導標誌等設備。
蘇聯陸軍在80年代初開始裝備irm,後來俄羅斯繼承了這些車輛,在許多演習中出現過,目前應該還在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