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來自美國私人遙感圖像公司的消息,撥動了全球軍事觀察者的神經,中國沙漠中出現「福特級航母」。當然,這並非是真正的美軍航母現身中國,而是一處精密到令人瞠目結舌的模擬靶場。
美國私營公司發布的衛星圖,披露了一段耐人尋味的信息:位於中國西北某地的沙漠靶場上,出現了一系列特殊靶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處其形狀與美國海軍最新福特級航母幾乎沒有區別的靶標。
若細心分析這些靶標,可以發現其複雜程度遠超一般的靶標。西方經過對比分析,推斷出該靶標以1:1的驚人比例,再現了福特級航母平面結構的每一個細節。從甲板上的四條電磁彈射軌道到艦島及其他設備布局,可以說和福特級航母沒有區別。
然而,這僅僅是冰山一角。更耐人尋味的是,這一靶標並不僅限於在沙漠上划出類似福特級航母圖案那麼簡單。通過加裝一些感測器等設施,這些靶標被建造成了高科技測評場。
至於用途何在?
答案或許正如西方所猜測的那樣:解放軍正在對各類反艦導彈精確打擊進行試驗,而目標則是對付10萬噸級的福特級航母。這也讓美方意識到,其引以為傲的航母,未來在解放軍面前,可能真的要不敢動了。
畫出4條電磁彈射軌道等細節的設計,看似只是還原福特級航母,實則蘊含著深遠考慮。它們將有助於收集關於精準打擊的更多數據,繼而為將來的戰術制定提供堅實依據。
不得不承認,美軍福特級航母以其巨大的排水量和先進的防禦系統,使其堪稱海上堡壘,普通的攻擊手段難以對其產生致命傷害。但如果能夠完成對關鍵部位,例如對電磁彈射軌道或者艦島的精準打擊,即便不能直接將其擊沉,也足以嚴重削弱其戰鬥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模擬的福特級航母靶場周圍,還布置了數量不少、同樣細節精準的其他軍艦靶標,似乎還有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模型。這意味著解放軍的試驗目標,已不再局限於單艘航母,而是拓展至航母戰鬥群級別。這樣的測試規模與深度,無疑對中國海軍未來遠洋作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有關中國在偏遠沙漠地區建造大型軍事測試目標的傳聞層出不窮。而最近美國衛星的觀測數據更是將這一話題推向了風口浪尖。有分析人士發現,自2021年起,中國可能就建造了美國尼米茲級航母,以及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靶標,而時至今日,甚至連福特級航母靶標,都成為中國精心打造的對象。
更頗具戲劇性的是,在一個驅逐艦模型上,竟然出現了一處直徑龐大的彈坑,其規模之大令人咋舌。根據西方的猜測,這或許是中國東風21d或者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所造成的。這種武器的威力已經成為了全球海上力量發展中的熱門話題。它們的存在象徵著中國對遠程打擊能力的重視,以及在實際情況下,對自身反艦能力有著莫大的自信。
放眼望去,那些沙漠中的巨型靶標不僅是靜態的測試目標,顯然也是富有戰略深意的信號發射器。從這個角度來說,中方沒有刻意偽裝這些靶標,可能並不只是測試需要。它們就像是傳達給美國的明牌,既是自信的展示,也是一份警告,深刻表明中國正持續增強對美軍艦的反擊能力,並且無需任何偽裝,完全可以公之於眾。
值得注意的是,有美媒認為,中國可能正在相關靶場測試最新型號的「反艦高超音速導彈」,一旦這些武器部署,極可能進一步壓縮美國航母在重要水域,特別是東海和南海的活動空間。不言而喻,如此超前的技術研發進步,無疑將推動區域安全格局發生變化,讓美國不敢隨便對中國展示武力。
此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也必須重新思考解放軍的實力增長。因為,當一支強大的軍隊掌握了定點打擊海上目標的能力時,美國及其盟友的原有戰術安排,就需要重新評估。美國僅僅依賴航母打擊群所帶來的優勢,也將不再是一張穩贏的手牌。
也許有聲音會說,中方發展相關技術,簡直是毫不掩飾的對美國發出警告,這可能會加劇地區緊張局勢,但是如果美國不處處針對中國,我們其實也不會作出相關應對之策。
去年的時候,五角大樓發布年度報告,認為解放軍正致力於發展先進的天基情報偵察系統。就像宇宙中的「天眼」,中方發射的衛星,與天基雷達所構築的網路,將使解放軍能更準確地監視、跟蹤到美軍艦的動向,無論是美軍航母還是其他軍艦,都將暴露在解放軍的監控之下。
可是將目光看回到美國私營公司的衛星,拍到中國在沙漠上設立測試靶標一事可以發現,美國才是時刻關注別國軍事發展的角色,或者說美國已經提前研究出了天基情報偵察系統,並試圖通過民用公司掩蓋其監視別國的危險行為。
因此,對於解放軍是否需要建立起一套相似的體系,或者是否需要檢驗反艦能力這一問題,答案不言自明。美軍航母打擊群不僅在中國周邊活動,還在南海、東海等戰略水域頻繁展現力量,無疑對中國的安全環境構成了挑戰。
對照美國的偵察船和偵察機在中國周邊密集活動,解放軍在沙漠中設立幾個模擬目標,顯然不是挑釁,而是必要的自我實力提升。同時,這些類似美航母靶標的存在,也傳遞出中國不會忍受任何威脅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