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寫作的動力
隨著南海緊張局勢加劇,中國的耐心達到了臨界點。權威機構《人民日報》發出嚴厲的警告聲,緊接著,海軍的調兵令迅速展開。這一系列果斷舉措,似乎令菲律賓突然改弦更張,之前的強硬言論瞬間變得緩和。
《人民日報》12月25日的一篇名為「鐘聲」的評論員文章,明確對菲方在南海的挑釁行為發出了嚴重警示。這篇文章語重心長,透過犀利的言辭擊中要害。特別是文章針對菲律賓過去24年非法佔據一艘老舊船隻的行為進行了尖銳指責,強調菲方不僅未能履行先前的承諾,反而持續加劇南海緊張局勢,試圖顛覆仁愛礁現狀,固化非法佔領的現實。這種行為無疑是對中國主權的公然侵犯和挑釁。
南海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蘊藏著豐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除了中國外,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和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均聲稱擁有南海不同區域的主權。近年來,尤其是借著國際仲裁庭2016年的裁決後,菲律賓加大了對其所稱的「西菲律賓海」部分島礁的控制和軍事活動力度。菲律賓作為周邊國家之一,其活動與策劃始終牽動著國際舞台上的敏感弦線。疑雲與波動,均在這藍色海域之中顯現,見證著一場場博弈與較量。
若追溯歷史的長河,菲律賓在南海的活動由來已久。回首20世紀50年代,菲律賓即宣稱對南海中西沙群島的一部分擁有主權。而進入21世紀,尤其是近十年中,菲律賓在南海的行動更趨頻繁。以2012年4月10日為標誌性的一幕,中菲雙方在南海黃岩島附近的海域發生對峙。菲律賓海軍派遣一艘軍艦企圖攔截幾艘中國漁船,引起中國海監船的干預,雙方在海上僵持數日,南海風雲再起。
再比如2016年7月,菲律賓愛國者昂首,在南海仲裁案中獲得對中國不利的裁決後,整個菲律賓群眾滿懷希望,仿若看到了正義的曙光初現。然而,國際法庭的裁決並未真正解決爭端,相反,使得南海問題的糾結進一步加深。而隨著2018年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的上任,其「親華而棄美」的外交策略使得菲律賓在南海的動向愈顯微妙。令國際觀察家矚目的是,杜特爾特表現出的靈活姿態和對華合作的意願,是否能夠為南海走向穩定化鋪平道路?這成為一個懸而未決的問號。
時間來到2021年,菲律賓在南海的活動似乎呈現出一種新的趨勢:從直面對峙到尋求和諧共存。2021年1月,菲律賓和中國簽訂《南海海洋合作共識》,儘管這並不能消除雙方在主權問題上的分歧,但它卻是南海領域合作願景的一個縮影。但到了2023年,南海局勢更加複雜。1月份,菲律賓政府公布了一份新的海洋政策,主張加強其南海島礁上的軍事存在,並與其它南海聲索國加強合作,這一舉動引發了我國的強烈不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一次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任何無視中國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行動都是無效的,並且不得不採取必要措施維護國家主權和海上權益。
2月中旬,菲律賓派遣其最新的巡邏艦前往南海進行巡航任務,並在宣稱主權的島嶼上進行了一系列軍事演習。中國海軍則在南海進行了更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同時向相關海域派遣航母戰鬥群,對菲律賓的活動進行監視和警告。南海地區的張力迅速升溫,亞太地區和國際社會對潛在的衝突表示嚴重關切。面對南海緊張局勢,東盟國家開始密切關注並試圖進行調解。
一方面,東盟與中國曆年來都在商談制定「南海行為準則」,希望以此來降低爭議和衝突的風險。另一方面,美國也表態支持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並與菲律賓進行聯合軍事演習,以顯示對其盟友的支持。顯而易見,2023年菲律賓在南海的衝突不僅關乎各聲索國的領土主權,更關係到區域和平與穩定。在大國博弈的背景下,南海局勢的不穩定性對全球經濟和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最近,在重大的軍事升遷儀式中,中央軍委於同一天舉行了年度第四次將領晉銜儀式,屆時王文全和胡中明兩位傑出將軍榮升上將。特別是胡中明上將的新任命一經公布,立刻成為外界矚目的焦點。經媒體披露,胡中明上將將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的重要職務。這一決策可能與近期南海地區日益緊張的形勢有關。在當前複雜且敏感的時間節點上,委以富有經驗的胡中明上將海軍司令員的重任,無疑將為穩定和處理南海地區的緊張局勢帶來關鍵影響。
在關鍵時刻,菲律賓對南海爭議領土的立場出人意料地轉變。根據各主流媒體最新報道,馬科斯在最近的一次媒體採訪中公開表明,儘管美國一直支持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對於「馬德雷山」號擱淺在仁愛礁上的問題,菲律賓渴望獨力找到解決之道。
結語
菲律賓在南海的活動如同一面鏡子,從硝煙四起的軍事對峙,到和風拂面的聯合巡邏,菲律賓在南海的身影不斷轉換與演繹,旨在探尋國家利益與和平共存的最佳路徑。當前,南海的風雲變幻,隨著國際形勢的演變和區域策略的調整,我國南海也會增加不少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