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美國海軍的卡爾文森號航母忽然從航線折返,又回到了南海。讓人們對美軍的全球布局邏輯有了新的認識。卡爾文森號之前的航線是穿過馬六甲海峽之後一路向西。
之前我們推測它是打算前往阿拉伯海,支援正在那裡的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戰鬥群,一起執行對伊朗的威懾任務,或者是對胡塞武裝的打擊任務。但卡爾文森號並沒有前往阿拉伯海,而是掉頭在17號回到了新加坡。
看起來,艾森豪威爾號需要在阿拉伯海、紅海和波斯灣這幾個戰略要地之間,來回奔波一段時間了。
卡爾文森號的折返,美國軍方並沒有做出說明。但我們推測可能與兩個因素有關。首先是在東亞海區完全沒有了航母的坐鎮,美國心裡是不踏實的。雖然里根號航母依然在日本,但目前處在休整和維護狀態。
一旦東亞發生突發事件,比如說菲律賓海警海軍做了什麼過分的事情,引起南海局勢升級,而美軍沒有航母在場坐陣,那會比較被動的。
美國的另外一艘航母羅斯福號剛剛完成了休整,離開諾福克軍港進入了大西洋。按照此前的慣例,羅斯福號航母要加入第二艦隊,執行北大西洋的巡邏和戰略威懾任務。
可是俄羅斯在波羅的海以及北大西洋上的行動能力非常有限,美國派一個航母戰鬥群前往北大西洋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因此羅斯福號航母會不會向東進入地中海,然後穿過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與艾森豪威爾號會合,這種可能性也是無法排除的。
假如羅斯福號能夠前往阿拉伯地區部署,那卡爾文森號確實就不需要再向西航行了。
就在卡爾文森號往返航行的這段時間裡,航母上的海軍航空兵第136中隊還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人事變動。電子戰中隊長威廉姆·柯爾特忽然被撤職。按照美海軍航空兵的編成方式,一個艦載機聯隊中,往往包括4個戰術戰鬥機中隊和一個電子戰中隊。
柯爾特是電子戰中隊的負責人,主要裝備EF-18咆哮者電子戰飛機。由於F35C的交付速度沒有達到軍方的要求,所以咆哮者還會在很長時間內,擔任美國海軍的電子戰主力。
能夠在這樣一個中隊擔任主官的,應該說是飛行技術和業務能力都非常出色的。他突然被撤職,一定是有什麼突發事件發生。
根據卡爾文森號的新聞追蹤,咆哮者中隊並沒有發生飛行事故,沒有墜機或者人員傷亡,所以撤職決定讓人感到非常意外。但有未經證實的消息透露,這位中隊長是在與解放軍進行電子對抗的時候吃了大虧,讓美國海軍非常沒有面子,才被撤職的。
美軍一向是全球電子戰能力最強的軍隊,可以吊打世界上幾乎所有其他國家的軍事電子對抗部隊,哪怕是俄羅斯這樣的傳統軍事強國,在美國面前也談不上有什麼電子戰能力優勢。
所以,像咆哮者中隊這樣的單位,對其他國家發起挑釁式的電子進攻,是家常便飯。但如今中國海軍和空軍的電子對抗能力與過去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在南海讓美軍吃個虧,是完全有可能的。
目前,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已經回到了南海,它下一步的動向也值得我們繼續關注。目前中菲在南海的對抗形勢越來越緊張,美軍是準備給菲律賓撐腰,還是準備親自上陣呢?我們可以從菲律賓的後續動作來判斷。
但不管怎麼說,美國在東亞這個戰略方向被迫部署了兩個航母戰鬥群,卻又不敢有什麼動作,導致在歐洲、在西亞的兵力捉襟見肘,這與中國因素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