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田朴珺在微博發了個新動態 ,一如既往地,遭到網友們集體嘲諷。
「本計劃一月份去LA跟你慶祝100歲生日,永遠懷念半年前那個美好的 傍晚。」
原來是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拍檔,投資大師查理芒格去世,田朴珺發文悼念,一副跟大佬很熟的語氣。
此情此景,讓人不禁想起當年,她跟褚時健的合影。
褚老在世時,還曾澄清過:「王石就在旁邊,總不能不給他面子吧。」
網友們紛紛吐槽,田朴珺這次又跳出來刷存在感了。
活像路人甲逮到一個大明星,要求合影,過後明星根本不知道她是誰,可她卻到處跟人說「我跟大明星很熟」。
斯人已逝,芒格跟田朴珺到底熟不熟,我們已無從考究。
但王石與田朴珺的婚姻,至今仍一直不被看好。
一個在本應共享天倫之樂的年齡,拋棄糟糠之妻,轉身娶了個比自己女兒還小兩歲的姑娘,美其名為 「找到人生的第二次春天」。
一個明明把慾望寫在臉上,把便宜都佔盡,卻整天在唱「我不靠男人」。
倆人曾傳出婚變,但過後又肆無忌憚曬起恩愛,你給我燉紅燒肉,我叫你「笨笨」。
多年來,吃瓜群眾最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王石到底看上田朴珺什麼,難道叱吒江湖、閱人無數的大佬,真的是戀愛腦?
讀懂了王石的上位史,便發現其實一切,早已有跡可循。
婚姻是兩個人的互相欣賞
王石喜歡攀岩,曾先後兩次登頂珠穆朗瑪峰。在他27歲那年,他遇見了人生的第一座「高峰」——他的第一任妻子,王江穗。
1978年,王石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鐵路局,王江穗正是鐵路局的同事。
倆人年紀相仿,王江穗活潑開朗,整天笑嘻嘻的,身邊不乏追求者。
王石也心動,但因為王江穗是領導家的女兒,自己高攀不上,便把這份喜歡埋在心底。
一次,王石在工地不小心被石子劃傷,傷口隱隱冒著血絲。
王石沒有理會,繼續手上的工作,這一切,正好落在不遠處的王江穗眼裡。
回到宿舍後,宿舍的門口出現了一個纖細的身影,王江穗一手拿著棉布,一手拿著藥油,略帶害羞說道:「我來幫你敷藥吧,要是傷口被感染了,就麻煩了。」
王石很震驚看著對方,原來他們彼此愛慕。
之後,王江穗更是沒有半點「大小姐」的脾氣,常常跑到王石宿舍,把王石的臭襪子和白襯衫,洗得乾乾淨淨。
就這樣,兩人感情迅速升溫,都認定了對方就是那個「對的人」。
1979年,在得到雙方父母的認可後,王石和王江穗喜結連理,婚後第二年,他們的女兒王蔚藍也呱呱墜地,一家三口幸福甜蜜。
如果說愛情是兩個人的互相吸引,那婚姻就是兩個人的相偎相依。
此後多年,王江穗一直甘當王石「背後的女人」,助王石攀上事業的一個個高峰。
成功源於妻子的默默支持
隨著女兒的出身,王石希望能給妻子和女兒更好的生活。
於是,王石萌生了下海的念頭,可外經貿是人人羨慕的鐵飯碗,王石怕妻子反對,不敢貿然辭職。
回家,王石就跟妻子說了自己的想法。
王江穗很堅定地說:「想做什麼就放心去吧,我相信你,家裡的一切放心即可,有我在呢」。
都說一個好的妻子,猶如家裡的「定海神針」。
就這樣,王石創業,王江穗毫無怨言地攬下了家裡的一切,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年幼的女兒,讓王石沒有後顧之憂。
1984年,王石憑藉倒賣玉米,在短短一年內,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300萬。他興奮得整夜合不攏眼,心裡有個更大的想法。
隨後,王石用這300百萬作為啟動資金,註冊了萬科的前身——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
那幾年,王石的生意風生水起,賣進口電器,辦服裝廠、手錶廠、印刷廠等等,每樣都賺得盤滿缽滿。
王江穗則一心一意料理家庭,做丈夫最堅實的後盾,助王石攀上事業的一座座高峰。
1991年,王石把目光投向發房地產,萬科在深交所上市,屬於王石的時代來了,此後14年,他帶領著萬科,成功躋身地產界龍頭企業。
但另一方面,長年忙於工作,聚少離多,王石和妻子之間,開始出現了裂痕。
在王石一次次應酬到深夜才回來後,王江穗終於爆發了:「以後私人應酬一概不許去,出差不許帶女秘書,更不許跟年輕女性接觸。」
王石聽了哭笑不得,但一想到妻子多年來的默默付出,便只好點頭說道:「好好好,都聽你的。」
為了排遣心中的苦悶,王石開始「折騰」自己,參加各種極限運動:攀岩、划艇,滑翔傘等等,留在家的時間,更少了。
婚姻里,步伐不一致的倆人,註定漸行漸遠。一方越是想牢牢抓緊,另一方越是想逃得更快。
2010年,王石第二次登頂珠峰後,第一時間打給王江穗深情表白:「我會珍惜我們的家庭,與你一起登上人生的頂峰!」
可兩年後,他還是食言了。
離開是最後的體面和尊重
早在2008年,王石和好友馮侖外出旅遊時,就認識了小他30歲的田朴珺。
在此之前,田朴珺在娛樂圈打拚多年,一直紅不起來。無論是剛出道時,走性感路線拍的《韓城攻略》,還是後來飾演《甄嬛傳》里的福晉,都沒有給觀眾留下太多印象。
出身平凡,長相平凡的她,縱使每天只睡4小時,在北京,每天睜開眼看到的,也只是漫天的塵土黃沙。
但田朴珺很「上進」,在沒戲拍的日子裡,她去報讀了長江商學院,憑藉過人的社交能力,勉強擠進了地產圈。
田朴珺與王石的初次見面,並沒有什麼激起什麼浪花,王石全程板著臉,說話有一搭沒一搭的。
2011年,60歲的王石,要去實現他年輕時的夢想——出國遊學,攀越知識的「高峰」。
不知是機緣巧合,還是事在人為,田朴珺也去了紐約。
他鄉遇故知,倆人開始熟絡起來。田朴珺正如年輕時的王江穗一樣:健談、愛笑。
王石主動請田朴珺吃飯,可到了結賬時,卻摸了摸口袋說:「不好意思,我忘了帶錢。」
一頓沒帶錢,兩頓也沒帶錢,到了第三頓,依然是田朴珺埋單。
田朴珺火了,問王石:「這就是請人吃飯的誠意?」
王石笑嘻嘻說道:「下一頓,我一定帶錢。」
原想著第四頓,田朴珺不會來了,可她依然欣然赴約。
到了第五頓飯,王石正式向田朴珺表白。過後,為博紅顏一笑,他更是親自下廚,做起紅燒肉。
2012年,王石結束了跟妻子30年的婚姻,轉身投到田朴珺懷裡。
寫到最後
在一次訪談中,王石說道:「人啊,還是活著的,有生命力,有慾望力,這是一種激情,有一種生命的表現。」
或許對於他來說過,年輕的田朴珺,就是蓬勃額生命力。
她比王石還愛折騰,婚後出書、寫專欄,當製片人,一樣接一樣。換成王石常常問她:幾點回家。
正如《月亮與六便士》里的那一句: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里。」
田朴珺也很清楚,其實王石跟她一樣,都是愛自己多一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