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大事,能讓「導彈之父」錢學森開懷大笑與激動不已?

前言

2009年10月31日,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溘然長逝,享年98歲。

消息傳出,舉國上下無不沉浸在悲痛之中,人們自發以各種方式紀念錢學森,用以緬懷他為祖國人民作出的巨大貢獻。 隨著錢學森的逝世,有關於他的一些往事被逐漸公之於眾。

據錢老本人回憶,他這一生共有三次激動時刻,另有三次開懷大笑。

那究竟是什麼值得慶賀的事情,能讓錢學森如此激動?

圖|錢學森

一、三次激動時刻

1911年12月,錢學森生於上海

1934年,錢學森從國立交通大學畢業。當時擺在他面前的無非兩條路,首先繼續留在國內任教或深造;其次赴西方國家留學。

對於錢學森而言,他無時無刻不想著投入到祖國的建設大業中。無奈人微言輕,加上當時的政治環境並不明朗,錢學森於是考取了清華大學庚子賠款公費生,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

僅用一年時間,錢學森就獲得碩士學位,並逐漸在西方科學界嶄露頭角。

獲得碩士學位後,錢學森轉入加州理工學院,師從世界著名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

三年後,即1939年,錢學森便獲得航空與數學博士學位。

在此期間,錢學森的研究重心從此前的航空工業轉向了火箭。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麥卡錫主義」讓美國科學界受到重創,在隨之而來的「清查運動」中,錢學森受到牽連。

美國聯邦調查局多次毫無理由地逮捕錢學森,並詢問他是不是中國共產黨員?

錢學森回答不是,卻仍然無法為自己洗脫指責。

結果,美國政府強行阻止錢學森參加涉及美國軍方機密科研項目

恰在此時,錢學森在報紙上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於是對妻子蔣英:「現在我們應該回國了。」

得知錢學森要回國,美國軍方堅決予以阻撓。甚至還放出這樣的言論:「一個錢學森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寧可把這傢伙槍斃了,也不能把他放回中國!」

1950年,錢學森無端遭到美國司法部非法拘留。保釋出獄後,又被軟禁五年時間。

在五年時間裡,美國政府給錢學森劃定自由行動的區域是以家為中心半徑大約15英里。

五年後,1955年10月,經過黨和政府多方努力,錢學森一家終於通突破美國政府的重重阻撓返回國內。

當被允許回國後,錢學森拿著一本在美國剛出版的《工程式控制制論》送給馮·卡門教授,對方感慨地說道:「你現在在學術上的成就已經超過了我。」

錢學森聽到這話心裡不禁暗暗感慨:「經過二十年的奮鬥,我終於在學術上超過了一位世界聞名的權威專家,為中國人爭氣。」

再聯想到馬上就要返回國內,錢學森當時激動極了。

回國之後,錢學森立即向中國科學院提出組建力學研究所的建議。

在黨中央、毛主席的大力關注下,力學研究所僅用時一個月便宣告成立,錢學森當仁不讓地擔任所長。

後來在周總理的鼓勵下,他起草了一份決定中國未來航空與導彈事業的重要計劃《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

這份意見書受到黨中央高度重視,周總理親自主持中央軍委會議,大家一致同意成立國家航空工業委員會,錢學森立即組建國防部五院

當時中國在航空工業、導彈事業等方面處於一窮二白,錢學森不僅要投入緊張地工作,他還得抽出時間為年輕的科研人員講解一些技術問題。

圖|意氣風發的錢學森

經過錢學森等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1960年11月,我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1059」號發射試驗成功。

此前的1959年11月,即新中國成立十周年之際,錢學森被接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成為黨員的這一刻,錢學森心情非常激動,按照他老人家的話說:「幾天幾夜激動得睡不好覺,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情緒非常激動。」

近幾年公開的錢學森入黨申請書里赫然寫道:「我回國近三年來受到黨的教育,體會到黨的偉大,我願意為實現共產主義社會這一偉大目標奉獻所有,並忠於黨的一切事業。」

錢學森用往後幾十餘載的風風雨雨,證明了他的這句承諾絕非空口虛言。

在往後的時間裡,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身為「兩彈一星」工程的創建者與實施者之一,錢學森在這一項偉大的工程中所立下的功勞,絕非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清楚。

每當前線遇到重大問題,錢學森不顧勞累,負責分析調查具體故障原因,總結經驗。

時間轉眼來到20世紀90年代,1991年,錢學森被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

面對這一項最高榮譽,錢學森謙虛地說道:「這項榮譽不應該只屬於我,應該歸功於黨,歸功於人民。我只是恰逢其時,回到祖國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

不久後的1991年5月,錢學森在《人民日報》上看到王任重同志寫的一篇文章。

該文章稱:中共中央組織部把史來賀、雷鋒、焦裕祿、王進喜、錢學森同時定為在廣大群眾中享有較高聲望的優秀共產黨員。

已年過八旬的錢學森看到這篇文章後情緒格外激動。他對身邊人稱:「我現在也是勞動人民的一分子,而且與勞動人民中最先進的優秀分子聯繫在一起,這如何不讓我心情激動高興?」

二、三次開懷大笑

1960年,開國十大元帥之一聶榮臻委託黨委負責人會見錢學森,希望他能夠專註於技術問題。

因為錢學森繁瑣行政工作早已超出他的能力範圍,最終錢學森被任命為五院副院長,主要負責技術研究。

不久之後,即1960年10月8日,在回國近五年的錢學森主持研製之下,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枚導彈順利升空。

在那一刻,錢學森不僅開懷大笑,更加體悟了黨中央與聶榮臻元帥對自己的關懷以及對中國導彈事業的關心與發展。

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聶榮臻對科研人員居住環境,日常飲食條件格外關注。

老元帥親自與各大軍區各兵種領導通話,請求他們調撥糧食志願支援五院的發展。

同時在錢學森的有力帶領與號召下,五院的科研事業沒有停滯不前,反而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正因如此,錢學森不禁開懷大笑,這意味著中國國防現代化已經有了顯著的提高。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中國人造衛星工程起源於錢學森回國後的第十年,即1965年。

這一年1月,錢學森提出人造衛星研製計劃,因此,我國人造衛星研製計劃被命名為「651工程」。

在錢學森的合理安排與帶領下,我國只用五年時間就成功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太空。

那一刻,錢學森不由得開懷大笑,這也意味著中國正式敲開了太空的大門。

1991年,錢學森正式退休,退居二線的錢老時時刻關注黨與中國科研事業的發展,在不影響整體工作的前提下,會經常向有關領導提出自己的寶貴意見與建議。

圖|錢學森與妻子蔣英,還有一雙兒女

新一代的中國國防科研工作人員,沿著前輩的足跡一步一步向前邁進。

2003年10月15日,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楊立偉成功升天,圓了中國人多年的飛天夢。

全程關注的錢學森對家人說道:「我終於在有生之年看到了這一閃光時刻。」並為之哈哈大笑。

結語

縱觀錢學森一生的三次激動時刻與三次開懷大笑,皆與中國航天與導彈事業有關。

第一次激動:被學術認可

第二次激動:被組織認可

第三次激動:被人民認可

第一次大笑:第一枚導彈試驗成功

第二次大笑: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第三次大笑:圓中國人的飛天夢

踏上回國的郵輪時,錢學森說過一句話:「我將盡我所能幫助中國人民建立一個幸福而有尊嚴的國度。」

可見,錢學森早已將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將自己的學業與祖國的事業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