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團長犧牲,蔣介石笑中帶淚,金門戰役的背後隱藏什麼秘密

前言

新中國成立時全國尚未統一,西南、西藏、新疆、東南等地都需收復,尤其是孤懸海外、國民政府佔據的台灣,更要及早收回,於是,在建國後不久,金門戰役打響,但在這場戰鬥中解放軍三個團9000餘名官兵苦戰三天後幾乎全軍覆沒,這場戰役也成為解放軍戰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那麼到底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傷亡呢?

一、金門戰役開始之前

圖|葉飛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兩黨之間維持著表面和平,直到蔣介石率先派軍進攻中共根據地,這讓期盼和平許久的百姓再次陷入戰火之中。

戰爭開始後,蔣介石依靠兵力和武器優勢,絲毫不把產黨軍隊放在眼裡,直到我軍在三大戰役中連連得勝,國民黨主力付之一炬,解放軍又渡過長江,佔領南京,南京作為國民政府的首都,都城淪陷,國民政府也走向沒落。

隨著上海這一重要城市被解放軍佔領,蔣介石果斷離開溪口前往已經提前經營數年的台灣,準備依靠台灣及附近眾多島嶼積蓄力量,反攻大陸。

就在蔣介石在台灣地區積極布防備戰的時候,毛主席已經命令三野以八個軍的兵力攻佔福建,並在勝利後立刻投入到解放金門的戰鬥中去。

自古以來,想要攻取台灣,對敵我雙方來說,金門都是重要據點,因此,金門對於國共兩黨都十分重要。

當時蔣介石雖然對台海進行布防,但由於帶往台灣的軍隊多是敗軍,士氣低迷的同時戰力不足,對於金門這一重要據點,蔣介石派遣二十二兵團駐紮。

當時的二十二兵團裝備極差,甚至趕不上對面的解放軍,原本一個兵團的建制只有兩萬殘兵,當時的兵團長李良榮大為苦惱,他不知道該如何依靠這支軍隊守住金門。

隔海相對,二十二兵團的對手是三野第十兵團,兵團司令是有「小葉挺」之稱的名將葉飛。

葉飛1914年出生於菲律賓,但是他五歲的時候就被父親送回中國,1928年,葉飛在求學期間就秘密加入中青團,參與革命工作。

雖然葉飛在革命鬥爭時多次被捕,數次幾乎喪命,但是他都堅持下來,並在敵後堅持與國民黨軍做鬥爭,多塊游擊區得以重建。

抗日戰爭爆發後,葉飛指揮車橋戰役,屢立奇功,成為粟裕手下最得力的助手;解放戰爭期間,葉飛率部參加孟良崮之戰豫東之戰等重要戰役,配合其他部隊成功殲滅七十四師,先後解放無錫等眾多大城市。

兩相比較,葉飛兵精糧足,李良榮士氣全無,金門戰役誰能獲勝一眼便知,可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定能取勝的戰役竟然失敗了。

二、大敗

圖|國民黨部隊

廈門解放後,金門成為「孤島」,葉飛將解放金門的任務交給了第28軍。

第28軍接到任務後迅速進行渡海作戰準備,開始向附近沿海各城市徵集船隻,但是國民黨軍在敗退之時,破壞了大量船隻,這也導致數日之中,所徵集的船隻不足三百,因此,我軍不得不將進攻的時間推遲。

就在第28軍加緊準備的時候,解放軍發現國民黨軍第12兵團已經抵達金門灣,支援金門島,如果第12兵團上島,那麼對第28軍的進攻將產生重要影響,因此,葉飛決定,應該趁著第12兵團尚未抵達金門島的機會,對金門島發起進攻,奪取金門。

在葉飛的部署之下,金門戰役隨即展開。

由於船隻不足,第28軍領導決定將進攻金門島的隊伍分成兩個梯隊,船隻先將第一梯隊三個團的兵力運送到金門島,隨後船隻返航,再將第二梯隊的兩個團運送過去,這樣,解放軍就有五個團近萬士兵在金門島發起攻擊,在敵我兵力對等的情況下,解放軍迅速作戰、佔領金門的勝算極高。

1949年10月24日夜,第28軍第一梯隊正式起航,由於水手都是從各地沿海城市徵集而來,他們並未受過專業訓練,再加上對航道不熟悉、各船隻之間聯繫不暢,導致各團、各連航行並不緊湊。

就在第28軍第一梯隊的三個團(第244團、第251團、第253團)即將到達金門島的時候,被國民黨軍發現,國民黨軍立刻出動專業航海艦船,對解放軍船隻猛烈攻擊,許多解放軍戰士落水淹死,就在船員奮力靠岸時,恰好趕上海水落潮,接連兩次打擊讓第一梯隊的戰士們出現部分傷亡。

解放軍登岸後由於各團獨立指揮,且團、營之間無法聯繫,團長的命令無法完全下達到每一個連隊,因此,各團、各營之間在沒有指揮的前提下按照既定規劃方向進攻,隨即遭到金門守軍的反擊。

解放軍渡海作戰時只配備了大量輕武器,面對國民黨軍的火炮、坦克的進攻毫無還手之力,244團團長身負重傷,該團犧牲慘重。

由於第一梯隊登岸後就出現落潮,船隻擱淺無法返航,因此,海對面的第二梯隊無法前往金門島救援。

圖|金門戰役

就在第一梯隊損失慘重的時候,第28軍終於再次收集到了幾艘船隻,雖然只能將四個連的士兵運送過海,但總算可以援助第一梯隊。

於是,第246團團長孫玉秀率領四個連的兵力登船,沒想到海面漆黑,再加上風急浪高,船隻失散,最終孫玉秀只帶著10個排的士兵登岸。

在孫玉秀率軍與敵軍苦戰數個小時後,終於與堅守在古寧頭的第53團余部會合,但在敵軍的飛機、大炮的猛烈進攻下,孫玉秀等連戰連退,最終被國民黨軍包圍,孫玉秀受傷自盡。

這次戰鬥是解放戰爭以來解放軍的一次重大損失,三個團四個連的戰士近萬人,或犧牲,或被俘,自此之後的五十餘年,解放軍的兵鋒始終未能染指台灣海峽

兩天兩夜未曾安眠的台灣省主席陳誠在得到金門戰役獲勝的消息後,心中壓著的石頭終於落地,他放下已經吸了一半的煙,看了看滿是煙蒂的煙灰缸,笑了笑,隨後便整理好衣服,大踏步地走向辦公室,準備工作。

在金門督戰的蔣經國回到台北後立刻前往草山公館,將勝利的消息告知父親蔣介石。

蔣介石一向不在眾人面前表露真實感情,但這一次,他流下了眼淚。

這次的勝利對風雨飄搖的國民政府太重要了,他太需要一次勝利來穩固政權,而且,金門島一旦落入解放軍手中,台灣被攻下也是遲早的事情,這次戰爭的勝利讓台灣得以「存活」,給了國民黨政權在台灣落地生根的機會。

三、戰敗原因

圖|蔣介石

金門戰役失敗後,第10兵團司令員葉飛深感自責,請求上級嚴厲處分,就連三野副司令員粟裕也深表痛心,並請求主席給予處分,但主席卻並沒有給任何人處罰,只是指出了這次戰役失敗的原因就是輕敵冒進。

其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戰鬥任務尚未完成就將指揮權力下放。

按照慣例來說,解放軍在攻佔下大中城市後,就需要以相當負責任的態度接管城市,維持城市內正常的生活秩序,這是共產黨能夠獲得勝利的必要條件,但是,葉飛等在順利攻佔廈門後,就立即進駐廈門,並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城市工作之中,對於解放金門的準備工作完全交給第28軍負責。

可是,第28軍善守不善攻,在解放戰爭中,很少有攻堅任務,並且,在當時的情況下,第28軍主要領導除了在上海治病外,就是在福州治理地方,軍隊中只有副軍長在職,對軍隊的整體掌控能力較差。

第二,過低預估了敵軍的戰鬥力,過高預估我軍的素質優勢。

第10兵團自南下以來,一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因此,從上層領導到底層士兵,都認為金門之敵也將望風而逃,於是,兵團領導們就認為在船隻不足的情況下,解放軍只要能夠保持與敵軍1:1的數量比例,再加上我軍優良的單兵作戰素質,可以完全獲得勝利。

但是,金門與廈門、平潭不同,形勢更為複雜,解放軍用木製帆船對抗敵人的海陸空軍,這時候船隻尤為重要,但是兵團領導並沒有認清現狀,一味進攻,完全沒有發現在海洋之中船隻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我軍如果不能一擊制敵後應該如何?

第三,從上到下在思想上輕視敵人。

葉飛在老虎洞宴請廈門地方領導時,曾用筷子指著盤子說:「金門現在就是盤子裡面的一塊肉,我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

甚至在任命地方幹部的時候,葉飛早早就任命了一位金門縣長。

除了兵團領導,下層的士兵也對於這場戰爭的勝利勢在必得。

明明船隻短缺,但是在第一波只能滿載三個團的船隻上依舊出現了一些不該裝的東西,比如幾隻活蹦亂跳的肥豬,戰士們預備著戰爭勝利後慶祝加餐;堆成小山一樣高的辦公桌椅,方便戰鬥結束後立刻辦公。

因此,解放軍必敗無疑。

結語

原本,金門戰役勝利後,我軍可一舉解決台灣問題,沒想到這次戰爭竟然失敗了,而且緊隨其後,朝鮮戰爭爆發,我國經濟實力無法支撐南北同時開戰,因此,解放台灣的時間再次延期,直到現在,台海問題一直懸而未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