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一失再失,企圖「劃江而治」,斯大林為何會力勸我軍接受?

1949年1月下旬,中國發生了三件大事。一是三大戰役結束,國民黨倒台只是時間問題;二是蔣介石被迫下野;三是國民黨提出「劃江而治」。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國民黨提出的這個要求,斯大林居然選擇支持。為此,斯大林還曾試圖阻止解放軍渡江。

那麼,斯大林此舉意欲何為?

劃江而治計劃

三大戰役的結束,使國內的形勢已經相當明了,國民黨再無發動大型戰役的能力,失敗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國民黨戰略上的一敗塗地,讓蔣介石在政治上很是被動,不得不在1949年1月21日「引咎辭職」,讓副總統李宗仁代任總統。

李宗仁一上來,就飛速提出「停戰和談」,同時提出「劃江而治」。他曾表示:「他們(共產黨)在江北,我們在江南,事情就好辦了。」

這個「江北」和「江南」,指的是長江以北與以南。李宗仁和國民黨的意圖是,以長江為分界線,兩黨各管一個地方……

這個提議看起來好像「很不錯」,可以讓國內的戰火提前結束。但是,一旦這個提議得到落實,給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帶來的,將會是災難性的歷史後果。

原因很簡單,一個中國被一分為二,成了不能統一的國家。這個罪過,是任何人都不能承擔得起的。

李宗仁提出這個計劃前,想必他也知道了後果。那他為什麼還要提出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蔣介石也是支持「劃江而治」的。

蔣介石雖然「退」下來了,可多年的經營,讓他在國民黨內部的地位早已穩如泰山,李宗仁豈是當了個代總統就能取而代之的?他仍然可以暗中操控一切。

李宗仁提出和談的時候,蔣介石對和談設置了障礙,提出「國體不可變更」,「中共不可過江」等等。可看出,他們兩人的想法是一致的。

那麼,他們兩人就不怕成為歷史罪人嗎?這背後,其實還有一層原因,這才讓他們有這個勇氣。

斯大林的目的

李宗仁和蔣介石不惜成為歷史罪人,敢於公開分裂國家,提出「劃江而治」,他們是有自己的小算盤的,他們只是想來一個緩兵之計,等恢復元氣了,再一次發動內戰

他們對此的信心很大,認為一定會打到長江以北去,一定會擊垮解放軍。到那時候,「劃江而治」就不是罪過了,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權謀。

國民黨的這個建議,在國際上獲得了支持。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本身就是「和平攻勢」的幕後策劃者之一,美國的支持自然不用說,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蘇聯也支持。

為此,斯大林曾試圖利用自己的威望,阻止解放軍繼續南下解放全國。他這麼做,並不是為了中國人民好,讓戰火儘早停下,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盤的。

在他看來,中國分裂了最好,如果統一,那麼這個擁有幾千年歷史的東方雄獅,將來很有可能會對蘇聯形成威脅。因為他相信,國民黨根本就不會打過長江去,分裂了的中國,將會成為一個難以改變的局勢。

斯大林想問題的出發點,根本就和中國人民無關,一切只是服從於蘇聯本身利益而已。

他這麼想,也不是沒這麼干過,外蒙古的獨立,就是在蘇聯的支持下才完成的。而這件事造成的結果已可想而知,中國不僅失去了偌大的一片領土,也失去了諸多的資源,遺害無窮。

國民黨的算盤,美蘇的算盤,毛澤東都看在了眼裡。他一眼望穿,並不懼怕美國這個超級強國,也不在意斯大林這個「共產主義陣營導師」的感受,毅然在1949年4月發動渡江戰役,讓解放軍去解放全國。

解放軍解放南京時,毛澤東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詩,其中的一句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這是取得勝利後的「洋洋得意」嗎?未必,這也是對斯大林最好的回應。毛澤東的意思是:「我們可不是當年的西楚霸王,我們有自己的做事風格,外人管不得。」

結語

不得不說,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黨中央發動渡江戰役,是有很大的毅力和魄力的。在這個關鍵的歷史時刻,如果讓解放軍停下來,中國將會分裂。

而這個分裂的罪過,他毛澤東也有份。為了使祖國統一,也為了阻止國民黨再次發動內戰,他讓解放軍解放了全國。

如今看來,毛主席當初是多麼的偉大。

參考資料:

內戰時斯大林為何希望國共兩黨劃江而治建「南北朝人民網

《毛澤東拒絕南北朝局面:斯大林對中國作了些錯事》人民網

從檔案中找尋武漢的解放故事,黎明前的武漢平穩度過「真空期」》極目新聞

《粉碎國民黨統治集團「劃江而治」的圖謀》澎湃新聞

傾聽西柏坡(一)|粉碎劃江而治的圖謀》長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