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二戰的元兇之一,日本無疑是法西斯陣營裡面最瘋狂的一個,哪怕1945年德國都已經投降,日本依舊叫囂要繼續打下去,甚至不惜拉著全體國民一起陪葬。
這種瘋狂的行徑,使得日本成為首個被原子彈轟炸的國家。二戰中的日本,給中國等亞洲國家帶來了無法估量的損失,更諷刺的是,戰爭結束後,日本國內被打成了稀爛。就在日本投降的那一年,舊日本政府光是債務就已經達到全國GDP的兩倍。
二戰後期,日本在各條戰線的失敗,早已讓它龐大的戰爭機器成為國家的負擔。日本國內勞動力嚴重短缺,連基本的生活物資都十分稀缺,儘管日本政府實行配給制度,仍然無法擺脫困境。
更糟糕的是,日本的侵略已經讓國家的經濟完全崩潰,龐大的債務壓得國民喘不過氣,國內貨幣嚴重貶值,軍部為了打仗瘋狂發行的各類債券都成為廢紙。
更令日本人恐懼的是,戰爭結束後,日本要跟其他戰敗國一樣,向各個國家進行賠償。當然,以日本那個窮樣,戰爭賠償是完全支付不起的,畢竟光是中國在抗戰中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高達650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人員的損失。
日本政府雖然在投降前後,儘力隱藏了一些重要的物資,用來維持政府的運作,但日本被佔領後已經徹底失去了創造經濟價值的能力。甚至大量日本平民自己都吃不上飯,更不用說拿錢賠償了。
可就是這種情況,日本竟然能快速走出來,在幾十年的時間內創造經濟奇蹟。能夠做到這點,與日本賴掉戰爭賠償有著直接關係。
日本戰後倒也不是完全沒有賠償,1952年,日本與49個國家簽訂了和平條約,先後向緬甸等國家支付了一些戰爭賠款,數額最大的一筆不過幾億美元。這部分賠償,對於日本政府來說雖是不小的負擔,但已經可以接受,他們實際賠付這些國家的款項,遠低於應賠付的數額。
奇葩的是,日本的戰爭賠償總共沒有支付多少,反而在戰後獲得美國152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就算是這筆錢,日本政府拖了許久才償還了5億美元。1981年,日本政府單方面宣布已經完成戰爭賠償,實際上從戰後到這一年,日本總計賠償的金額只有15億美元。
因此,日本可以說是逃脫了戰爭賠償,不但逃了,而且還白嫖了美國等主要債主,一毛不拔的同時獲得了美國等國家的大量援助。正是這些援助,倒是讓日本快速完成了資本積累,有了經濟騰飛的基礎。
其實,日本能夠逃過戰爭賠償,主要與二戰後幾個主要大國的態度有關。畢竟,像緬甸這些國家,二戰中受到日本迫害損失慘重,但東亞許多國家當時甚至都沒有獨立,其他小國也根本沒能力去找日本討債。大國的態度,自然就能決定一切,日本正是由於大國的態度,這才能順利逃過賠償。
首先,蘇聯二戰中基本沒有與日本發生什麼大戰,斯大林為了東線的穩定,還與日本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哪怕是後期,蘇聯直接出兵東北,日本軍隊大多沒什麼實際抵抗,就紛紛選擇投降了。戰後,蘇聯自然就沒有選擇跟日本要賠償,日本則默許了蘇聯將東北等地的大量日資產業設備,以及大量的日軍戰俘拉回蘇聯本土。
其次,二戰中因日本侵略行為損失最大的中國,當時國際社會上,中國主要代表還是蔣介石政府。蔣介石正忙著跟中共打內戰,他急需要西方國家的支持,在處理日本的問題上自然要以美國的態度為主。
蔣介石壓根就沒有向日本索要什麼賠償,甚至跑到台灣後,還公開發言代表中國放棄戰爭賠償。這使得中國就沒有獲得過日本的直接賠償,只是將日本留在中國的資產扣押,充當一點補償。
真正起到主導作用的,無疑是美國,美國在二戰中主要的對手就是日本,太平洋戰爭給美國的損失同樣不小。可戰後,美國沒有對日本窮追猛打,反而積極提供援助,幫助日本恢復秩序,完成重建工作。
由於美國帶頭放棄了日本戰爭賠償,英國等國家自然就不好表態,只能跟著美國一起表明立場。美國這麼做,無疑是想扶持日本,成為遏制中國與蘇聯的棋子。若是對日本窮追猛打,反倒是會促使日共上台,那樣對美國沒有什麼好處,這使得美國轉變了態度,成為日本的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