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全球最強」隱身轟炸機,美國搶先一步高調官宣,誰料大家盯住名字不動,居然是專門為紀念「突襲日本」而起的?日本人聽到恐怕要炸鍋了。
前言:美軍高調官宣新型隱身轟炸機,值得注意的是,其還有個特殊前綴「全球首款六代機」,這表明美國又一次在該領域領先世界。然而,當視線轉移到名字時,日本人卻精神一振。那麼,這一款新隱轟到底有何特別之處?為何美軍要費盡心思從一堆名字中,選出和「轟炸日本」有關的一個,背後有何深意?對中國而言,又意味著什麼?
(圖解:美國研製的全球第一款六代機B-21,代號「突襲者」)
1、全球首款六代機?這款隱轟不簡單
不管是六代機還是新型隱轟,都是大家最為關注的武器,而隨著美空軍的一段官宣,所有人才發現,原來六代機不一定是戰鬥機。
據《兵工科技》介紹,六代機多數情況下是用來給戰鬥機劃代的,比如說F-16為四代機,F-22、F-35為五代機,然而,讓大家沒想到的是,在美軍看來,六代機同樣可以用於轟炸機的劃代。
所以,其新型隱身轟炸機B-21,極可能不是一款簡單的轟炸機,而是具備全域作戰能力的多用途戰機。
那麼,B-21到底是怎樣的一款新型「六代機」?
資料顯示,B-21是美國製造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發的一款轟炸機,其最近在加利福尼亞州帕姆代爾的42號工廠完成滑行測試,結合此前進行的發動機地面測試、機載系統測試等報道,美國「動力」網站推測,該轟炸機極可能在今年年底前首飛,2030年時形成作戰能力。
報道還稱,除了首架預生產型B-21,還有5架也已進入生產階段,等全部完成後,這6架飛機都將在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完成試飛工作。
(圖解:美軍B-25轟炸機)
2、從2100個名字中,偏選了「轟炸日本」
有心人士注意到,B -2作為美國第三代戰略轟炸機,被命名為「幽靈」,旨在強調其隱身能力強大到如「幽靈」一般,來去無影蹤,可隨意進出他國領空而不被攔截,B-21與B-2存在明顯的技術承繼關係,其「突襲者」名字背後,代表著什麼?
事實上,其意義並不難猜。B-21首次亮相時,美軍就拉出B-52H、B-1B、B-2A三架轟炸機「助陣」,與此同時,廠外還停放了一架B-25轟炸機。
B-25想必大家很聽說過,二戰時期,該轟炸機曾對日本發起過猛烈轟炸,這場行動被稱為「杜立特空襲行動」。
因此,B-21中的「21」,意在21世紀的新型轟炸機,「突襲者」則可以理解為對二戰時期「杜利特空襲行動」的紀念,炫耀與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圖解:16架B-25轟炸機登上大黃蜂號航母甲板,隨後向日本東京發起轟炸)
「杜利特空襲行動」發生在太平洋戰爭的大背景下,當時,日本不宣而戰對美國珍珠港發起猛烈轟炸,此場突襲徹底激怒美軍,再加上接連幾場仗全部打輸,導致士氣大減。因此,時任總統羅斯福下令要求軍隊儘快組織對日本的報復性打擊。
此背景下,杜立特被任命為行動策劃者,在其帶領下,16架B-25登上大黃蜂號航母甲板,隨著一聲令下,這16架轟炸機同時開啟發動機,而後陸續飛往日本東京進行轟炸,成功炸毀對方多個彈藥廠房、倉庫等重要軍事設施。該行動結束後,美軍士氣大漲。
正因如此,B-21與曾經的B-25一樣,都具備極強威懾力,正如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談及B-21時所說的,「這就是美國的威懾方式」。
(圖解:從B-21官宣圖中可以看到,其採用了鑽石型觀察窗設計)
3、從一堆大頭照中,抓住最大亮點
當然,比起名字,性能才是最關鍵的。
在保密的同時去公開這類重磅裝備,是美軍慣用的一種手法,此前B-2未服役時,美軍也多次讓其公開亮相。只不過,其在亮相時,更多以「大頭照」形式出現,也就是機頭對準鏡頭,盡量隱藏機尾設計。
外界普遍認為,美軍這是在確保「用來噴射高速氣流的狹縫以實現矢量的」海狸尾設計不被泄露,但隨著記者直升機的升空,美軍秘密還是被暴露的一乾二淨。
等到了B-21時,美軍汲取經驗,禁止任何航拍和無人機在附近飛行,就這樣,截止當前網上流傳的B-21照片,大多都是正面標準照。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能根據一些官方公布的消息以及「大頭照」中,窺探到一些細節。
比如說,B-21駕駛艙的觀察窗,正面玻璃尺寸明顯變小,側面梯形玻璃位置也更低,另外,其觀察窗和採用了鑽石型和矩形後掠式,這兩種不同觀察窗中間,覆蓋了超大一塊機體蒙皮,使得駕駛艙看起來非常突兀。比起來,還是B-2的駕駛艙觀察窗更具美觀性。
視角再往側邊走,B-21進氣口呈現出「機翼切面狀」,中間有一塊擋板,具體會起到什麼用途,我們猜測,其可能與發動機有關。
(圖解:B-21比B-2更先進,未來將成為其轟炸機部隊的主力骨幹)
4、隨意進入他國領空?美軍衝動下單
據諾·格公司介紹,B-21是新一代轟炸機,航程達到8000公里左右,載彈量15噸,不論隱身技術還是協同作戰能力,都要比B-2A轟炸機更強,不僅如此,其還具備更先進的網路能力和開放的系統架構,所以未來有足夠實力去執行「最複雜」的任務。
因此,等其正式服役後,將可以替代B-2A與B-1B,承擔起核三位一體重要職能。值得一提的是,美軍已經衝動下單100架,等交付後便可以成為其轟炸機部隊的「主力骨幹」。
上文主要涉及兩個內容,一為「網路中心戰能力」,二為「開放式架構」。
著眼於大國對抗的需求,美國逐漸從信息中心作戰轉變為決策中心作戰,「網路中心戰能力」,便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的,其標誌著美軍更注重信息化作戰。
B-21具備一定「網路中心戰能力」,說明其能夠憑藉強大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與其他戰機協同作戰,實現信息情報共享。
當下世界上流行的「忠誠僚機」「分散式殺傷」等概念,都是在「網路中心戰能力」上發展而來的。可想而知,擁有這一能力的B-21,將可以更隨心所欲進入其他國家領空而不懼被攔截,這是我國必須要重視和加以警惕的。
「開放式架構」直接關乎戰機升級迭代能力,B-21的開放式架構,主要採用與五代機相似的綜合化航空電子系統,所以未來在升級時,只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改動和更新即可,這不僅加快了B-21的升級速度,也能持續維持美軍在空中的戰鬥優勢。
總的來說,B-21不單是美國最新一代轟炸機,還是世界上繼B-2之後誕生的新一款「最強」轟炸機,其身上體現出來的很多戰術、性能,都值得我們借鑒。
結語:對於美國新一代隱身轟炸機B-21,大家還有什麼了解的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