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5年前的1998年夏,我國長江流域發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澇災害。
8月7日中午1:00左右,長江9號段4號與5號閘之間突然決堤30米,洪水立即向著江西九江涌去。
國家領導人與中央軍委立即調遣部隊支援九江搶險。 在此危急關頭,時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的董萬瑞中將臨危受命,他乘坐戰備值班直升機趕赴九江抗洪前線。
在五天五夜的大決戰中,他精心部署、調兵遣將,終於帶領子弟兵與當地民眾封堵住決口,創下人間奇蹟。
然而,在這場抗洪救災的決戰中,董萬瑞中將卻不禁潸然淚下。
這張將軍哭泣的照片,即使過去20多年仍然感動無數中國人。
既然決口已經被堵住,為何董將軍還會淚灑抗洪現場?換言之,這張將軍流淚的照片背後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隱情嗎?
圖|將軍淚灑月台
一、鍋爐工出身的解放軍中將
1941年,董萬瑞出生於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中衛鄉董家坡。
那個年月,正是日軍鐵蹄蹂躪我大好山河,欺辱同胞的艱難歲月。
因家庭條件普通,青年時期的董萬瑞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董萬瑞沐浴在黨的關懷之下,終於得以上學。
由於表現突出,積極上進,17歲時,董萬瑞被安排到太原鐵路局紅專技校學習蒸汽機,很快當上了火車副司機,成為「技術能手」和「工作骨幹」。
過去的火車都是燒煤產生熱能,將水變為蒸汽,供給蒸汽發動機,從而給火車提供牽引力。
駕駛室會配上三名司機,一名負責操作方向,另兩名負責往鍋爐里填煤。
董萬瑞便是其中的一名鍋爐副司機長。
按說董萬瑞已經在鐵路部門站穩腳跟,若今後踏踏實實留在太原工作,應當可以有所成就。
不過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董萬瑞得知當時的解放軍正在擴招,只要符合條件的青年人都能報名參軍入伍。
這則消息給董萬瑞產生了很大觸動。
平心而論,他並不討厭自己的這一份工作,十分願意鐵路部門繼續幹下去。可聯想到自己青年時期,曾目睹過解放軍痛擊日軍與國民黨反動派的情形,董萬瑞心中那股無名之火又逐漸升騰起來。
思考再三,他決定放棄這份穩定的工作報名參軍,投身自己熱愛的軍營。
1961年7月,20歲的董萬瑞參軍,被分配到蘭州軍區某工兵團繼續燒鍋爐。
兩年後,董萬瑞被調往了蘭州軍區第28軍84師,成為作戰部隊的一員。
84師骨幹大多都是經歷過抗美援朝戰爭乃至解放戰爭的老兵,在這樣一支具有光輝歷史的部隊中服役,對於董萬瑞的成長有著很積極的意義。
轉入作戰單位後,董萬瑞一方面刻苦訓練,一方面向老兵虛心請教,很快他就提干擔任班長。
1965年,參軍僅四年的董萬瑞調任福建省軍區獨立團擔任某連副連長。不久後升任福建省軍區29軍89師某營指導員。
以此為起點,先後擔任營長、副團長、團長、師參謀長等重要職務。
1979年,董萬瑞被安排進入解放軍軍事學院基本軍事系學習,主修基本作戰與指揮。
1983年,順利畢業的董萬瑞回到福建省軍區,擔任29軍85師師長。
圖|董萬瑞父子
此時距離董萬瑞參軍已經過去了二十餘年,年過四旬的他已經擔任師級重要領導。
由此可見,董萬瑞進步速度非常快。
儘管擔任師長,在日常訓練中他仍然像個老兵,勤於訓練,堅守一線,時刻注意官兵們的思想活動。
只要是服役過的部隊,大家一提起董萬瑞的名字,都會豎起大拇指。
1985年,董萬瑞離開福建省軍區轉任第31集團軍93師師長。
與此同時,一紙整編命令下達到鼓山隧道。在那裡,時任師長的董萬瑞帶領部隊啃著打通隧道的硬骨頭。
面對裁撤,他帶頭叫響「走留聽黨的,工作看我的」,帶領全師提前半年完成總長3138米、當時全國最長一級雙線公路隧道施工任務。
1988年,董萬瑞升任31集團軍參謀長;1990年董萬瑞晉陞少將軍銜;1996年。董萬瑞調任南京軍區副司令,主管作戰、後勤、國防動員工作。
1997年,董萬瑞晉陞中將軍銜。
彼時的他才剛滿56歲,昔日的鍋爐工到今日的解放軍中將,和平年代能有如此快的晉陞速度,對於董萬瑞而言是一種激勵,也是更大的壓力。
董萬瑞沒有驕傲自滿,他時刻以一個老兵與共產黨身份嚴格約束自己與家人,並將這股壓力轉化為動力,將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二、臨危受命,董萬瑞淚灑抗洪前線
就在董萬瑞晉陞為中將的第二年,1998年夏,長江流域特大洪水災害爆發。
這一年剛入夏,長江、嫩江、珠江、閩江、松花江,中國境內全流域發生大洪水,受災人數之眾,受旱面積,地域之廣,歷史之長,世所罕見。
1998年8月,湖北荊州、武漢、江西九江、東北的大慶、哈爾濱等地相繼水位告急。
因洞庭湖、鄱陽湖連降特大暴雨,長江流域迅速增加。
6月下旬至9月中旬,長江流域共出現八次洪峰。這是自1954年以來,長江發生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
1998年8月7日中午1:00許,江西九江潯陽西路的4號至5號閘再也抵擋不住洶湧的洪水,兩個閘口之間出現一個60米長的豁口。
頃刻之間,整個九江城區被籠罩於極度險情之中。
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立即組織精兵強將赴九江進行抗洪救險。
時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董萬瑞中將臨危受命,擔任九江段抗洪總指揮。
接到命令後,老將軍立即乘坐軍區值班直升機,飛往江西九江抗洪一線。
剛到前線,董萬瑞赫然發現,來自各個軍區的三萬多名子弟兵已經搶先一步到達被洪水衝垮的閘口。
不過現場一片混亂,沒有一個主心骨進行有效的指揮和部署,子弟兵們雖然幹勁十足,可抗洪效率並不高。
鑒於此,董萬瑞先召集大家開了一場誓師大會。
在會上,他簡短地說道:「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作為軍人我們沒有任何選擇,必須死守長江大堤。」
說完這話,董萬瑞與其他抗洪救險的領導共同坐鎮九江。
在五天五夜的封堵決戰中,董萬瑞精心部署,連續三晝夜不回駐地吃飯休息。
在萬千軍民的同心協力之下,決口終於封堵住。
在這場抗洪救險的決戰中,發生了一幕幕動人的故事。
因為被洪水衝破的豁口面積太大,想要快速堵住,必須先把衝垮的地方人為構起一道大壩。
三萬多名子弟兵共分成數個批次,每2000名官兵為一個戰鬥小組,他們將石料包、糧包投向洪水之中,日夜不停。
等到鋼管運來後,官兵們把它們攪成柵欄,一排排地打入江底,然後飛速地往柵欄中間填裝碎石和鋼筋籠塊石。
圖|群眾自發歡送子弟兵
包括一袋袋的稻穀、蠶豆都被投入湍急的洪水中。
由於部隊官兵連續奮戰,戰士們一個個疲憊不堪,不少人中暑脫水,被迫轉入後方醫院打點滴接受治療。
當他們身體狀況稍有好轉後,不顧醫生護士的勸阻,立即拔掉針頭,再次投入抗洪救災的一線。
總之在那五天五夜裡,數萬名官兵包括董萬瑞中將,組成了一道人肉鑄成的防水堤壩。
在短時間內保住了整個江西九江,也維護了人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
「人定勝天」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十分不易。
為了履行承諾,董萬瑞與子弟兵們完成的這一壯舉,被稱為「千年一睹,人間奇蹟」。
更富有戲劇性的是,董萬瑞身為九江段抗洪的總指揮,而他的兒子董三榕同樣在抗洪隊伍中。
董三榕是「紅色尖刀連」一名少尉排長,亦是搶險救災中普通一員。
身為總指揮,董萬瑞早就知道兒子所在的部隊正在某河段搶險。
但在緊張的抗洪決戰中他沒有特意去看看兒子。還是因為工作的安排,董萬瑞與陪同的時任總政治部主任於永波看望「紅色尖刀連」的官兵時,才見到了又黑又瘦的兒子。
父子倆剛一見面,互相都吃了一驚。
兒子董三榕發現父親已經被曬得面容黝黑,手臂上的皮膚受到強烈紫外線的照射,變得斑斑駁駁。
看到同樣被曬得黝黑的兒子,董萬瑞神情里看不出任何心疼,反而露出一股嚴肅的表情:「怎麼樣?」
董三榕回答:「還行。」
老將軍又接連發問:「你學會抗洪沒有?怎麼發現位置處理隱患?」
見到董三榕對答如流,他才微微點頭。
臨走時,董萬瑞抬起自己的右手臂,對兒子董三榕說道:「看看你的手還沒有我曬得黑,我這已經是爆開第三層皮,你至少得晒成我這樣才算一名合格的抗洪士兵。」
董三榕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身為排長的他,在全連當中已經是最黑的人,大家都戲稱他為是「酋長」。
董萬瑞雖然不心疼自己的兒子,對其他子弟兵卻十分關心。
當九江決口終於完全合攏時,官兵們熱烈地慶祝著。
此時,九江政府送來了熱湯熱飯,董萬瑞用手一指大壩上的官兵:先給他們吃。
洪水退去,戰士們就要離開,在月台上送別部隊時,董萬瑞中將再也抑制不住壓抑許久的感情,含淚揮手送別。
這一幕被記者抓拍下來。
已經25年過去了,每當這張老照片再次出現時,還是會引爆國人淚點。
1998年的那場洪水百年不遇,與董萬瑞中將一樣,當年共有100多名將軍奮戰於長江抗洪前線。
如時任41軍副軍長李作成率領部隊先後轉戰湖南、湖北等地,救出被洪水圍困的群眾1.7萬餘人。
現任東部戰區司令員劉粵軍,當時從報紙上看到洪災肆虐,決定提前結束休假,趕回部隊。
接到任務,他率領部隊登上第一趟專列,比預定時間提前8個小時到達抗洪救災的一線。
圖|董萬瑞與兒子在抗洪一線
包括擔任過瀋陽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司令員、國防部部長的梁光烈也曾親臨一線指揮搶險救災。
老將軍梁光烈在救災現場同樣流下了眼淚,他感慨地說道:「不到20歲的戰士每個人要背著200斤的袋子,我看了十分心疼。」
結語
2017年2月9日,董萬瑞中將因病逝世。消息傳來,神州大地為之一振,萬千民眾通過自己的方式緬懷老將軍。
從軍生涯五十餘載,董萬瑞把心血與汗水灑在祖國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