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璉是國民黨反動派的陸軍一級上將,他也被稱為金門王。
胡璉是陝西華縣人,他於1907年,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的家裡條件雖然不好,但是他卻沒有放棄學業。
在1925年的時候,胡璉考取了黃埔軍校,他成了黃埔軍校的第四期畢業生。
胡璉在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中,因為作戰勇敢,立下過大功。
抗日戰爭結束後,胡璉追隨蔣介石打內戰,成為了蔣介石的救火隊,哪裡有需要,蔣介石就會調胡璉沖向哪裡。
在解放戰爭期間,胡璉有三次,差點被解放軍抓住,只因他運氣好,僥倖逃脫了解放軍的包圍。
胡璉第一次僥倖逃脫包圍,是發生在1947年7月的南麻戰役。
1947年7月8日,胡璉帶領國民黨軍整編第十一師佔領了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城駐地南麻。
解放軍為了圍殲胡璉的整編第十一師,調集了四個縱隊,和渤海軍區三個團攻擊整編第十一師。
戰鬥從7月15日下午打響,到7月18日晚上,胡璉帶領的整編第十一師,就已經被包圍在了南麻。
在解放軍的猛烈攻擊下,整編第十一師傷亡慘重,胡璉本人都已經陷入了絕望的境地。
胡璉在絕望之中,還帶著全體指揮人員焚香跪拜,企求老天爺保佑。
說來也是巧合,就在胡璉等人跪拜完後,突然就下起了大雨,而且一下就是7天7夜。
正是因為連綿7天的大雨,遲滯了解放軍的攻勢,再加上暴雨導致的道路泥濘,讓解放軍的後勤補給變得困難。
除了天氣的因素外,因為胡璉是蔣介石的嫡系,他手下的整編第十一師又是陳誠的發家部隊,所以在蔣介石和陳誠的督促下,救援胡璉的其他國民黨軍隊也是使盡了全力。
為了防止敵人的增援部隊對解放軍造成不利局面。於是包圍胡璉的解放軍,在7月21日晚上,主動撤出了戰鬥。
胡璉也在南麻戰役中,第一次僥倖逃脫了解放軍的包圍。如果當時沒有下大雨,可能胡璉和他的整編第十一師,就被全殲了。
第二次是在1948年12月的淮海戰役中。1948年9月,胡璉的部隊被併入黃維的第十二兵團,胡璉任兵團副司令。
因為胡璉不滿意自己的職位比黃維低,所以他上任一個月,就以醫治牙病和父親病重的理由,請假離開部隊去了武漢。
在胡璉離開後不久,第十二兵團就被命令向徐海淮蚌地區開拔。
1948年11月25日,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被解放軍7個縱隊包圍在宿縣西南雙堆集地區。
第十二兵團被包圍後,蔣介石才知道兵團的副司令胡璉不在部隊。然後蔣介石把胡璉叫去南京問話後,用飛機將胡璉空降到了前線。
胡璉到前線後,無非是鼓舞一下士氣而已,對整個戰局,並不能起到任何改變。
1948年12月15日,第十二兵團司令黃維下達了突圍的命令。被包圍的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幾乎被全殲,但是胡璉卻又僥倖逃出了包圍圈。
當時胡璉找到了國民黨軍的一輛戰車,因為那輛戰車是國民黨軍戰車營的一輛突圍指揮車,所以上面有完整的突圍路線地圖和資料。
胡璉就坐在戰車裡面橫衝直撞,還真的讓他給突圍了出去。他突出包圍後,又遇到了一支沒有被包圍的騎兵團,然後他就帶著這支騎兵團,一路跑回了南京。
第十二兵團12萬人都被解放軍殲滅,而胡璉能成為這十幾萬人中的倖存者,只能說明他這次的運氣又計較好。
胡璉第三次僥倖逃脫,是在1949年7月的時候。
1949年7月,解放軍準備將重新組建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殲滅。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在總司令胡璉的指示下,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南下轉移戰略。
1949年7月14日,第十二兵團從江西進入了廣東興寧,然後在石馬鎮休整。
在休整期間,胡璉本來準備在石馬鎮坐鎮指揮部隊,而且當天中央軍委也發出了《圍殲胡璉密令》。
如果胡璉在晚跑一會,可能他就要被圍殲了。可惜他部隊的電話線路,因為遭到了游擊隊的破壞,胡璉下令部隊立即撤離了石馬鎮。然後胡璉就第三次逃脫了被圍殲的結局。
胡璉帶領十二兵團撤到廣東後,在潮汕和普寧地區抓了許多壯丁補充部隊。然後從海路撤到了金門駐防。
在1949年10月的金門戰役中,胡璉的軍隊,對解放軍造成了巨大傷亡。胡璉也因為金門戰役,被稱為金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