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以彈藥決勝負,美對台軍售要變招:聯合生產彈藥呼之欲出

台灣《中國時報》的報道稱,9月5日,島內實踐大學副教授蔡裕明就當前美台在防務生產鏈條方面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現在的俄烏衝突以彈藥量決出勝負美國和台當局受此影響很大,在武器生產方面正想新招。

蔡裕明首先在文章中寫道:持續一年多的俄烏衝突消耗了大量的彈藥,向烏克蘭提供軍援的西方國家面臨窘境:他們生產彈藥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烏軍在戰場上的消耗。這凸顯出一個現實:美國天天喊著要大國競爭,但美國人卻並未真正認識到國防產業在反恐戰爭與大國競爭下的差異性,俄烏衝突暴露美國國防工業的脆弱性。準確地說,至少美國目前還沒有做好面對大國競爭到大國衝突的軍事準備。

圖1:俄烏衝突對彈藥的消耗非常大

現在持續的衝突已經讓烏克蘭和整個西方陷入到一場彈藥危機,美軍的彈藥庫存正在不斷耗盡,美國的軍工廠商根本無法完全滿足彈藥激增的需求,歷經20多年的反恐戰爭以及對於輕小型武器的投資,讓美國的國防產業僅僅保留了履行國防部合約所需的製造能力。但在持久戰戰場上,美國現有的國防產業能力隨時都會讓美國人早早地耗盡自己的彈藥。

美國CSIS研究員瓊斯曾指出:在過去20多年中,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所打的反恐戰爭只是一種兵力密集型戰略形態,而當前在烏克蘭上演的則是一場傳統戰爭,它更依賴重武器和彈藥。未來在台海可能上演的是否也將是這種形態呢?

瓊斯在台海兵推中明確指出:如果美國人直接介入台海的話,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就會消耗掉美軍現有所有遠程武器庫存。

在反恐戰爭時代,美軍的武器裝備以和平時期的生產率為基礎,使得國防產業參與者不斷減少,現在美國的國防產業已經被嚴重削弱。 一旦美國貿然捲入一場有大國參與的戰爭,美軍即會陷入危險的境地。

圖2:美國彈藥生產嚴重不足

而且美國還面臨著一種困境:現在美國的軍工產業的態度很謹慎,除非是美國政府明確下訂單,付定金,否則軍工集團們是不會開始生產武器彈藥呢。

根據美國在俄烏衝突中的表現來觀察未來可能出現的台海衝突,可以清晰發現:美國根本沒有做好面對台海衝突的準備。如果未來有一天,美台勾結挑釁升級,解放軍開啟收台進程的話,如果美軍想直接介入,它的彈藥庫能應對台海戰事嗎?

現在美國人不得不面臨兩個現實問題:俄烏衝突已經嚴重消耗了美國的彈藥庫存,即使現在俄烏停戰的話,美國也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恢復自己在俄烏衝突之前的彈藥庫存狀態;其次,與烏克蘭不同,台灣就是一個小島,一旦台海有事,解放軍隨時都會從多個方向把台灣島封鎖起來,屆時美軍的彈藥根本運不進台灣島內,也送不到台軍手中

所以現在美國人也開始轉變策略,加快台當局的彈藥、武器儲存。首先美國人不斷加快對台當局的武器交付工作,為此美國國會甚至還成立了一個「老虎組」專門負責解決這一問題;其次,美國正試圖與台當局聯合生產彈藥,這樣既減輕自己的武器生產壓力,同時還能加快台當局的彈藥儲存、提高台當局自己生產某些彈藥的能力。例如今年5月份,就有25家美國軍火商們蜂擁至台灣島,討論共同生產無人機與各項彈藥的生產事宜。

圖3:美台可能要聯合生產彈藥

所以從現在的趨勢看,在軍售領域,美台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之前單純的買家—賣家關係,很有可能會轉向聯合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