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6新型空地彈藥灌頂踹門,台軍堅固工事的「噩夢」

央視播出了紀錄片逐夢,號稱炸彈卡車的殲-16 掛載新型空地導彈,採用了首發破口再發摧毀的戰術,表現出堪稱恐怖的打擊活力。殲-16 飛行員介紹說,第一枚導彈可以在目標的正上方先打出一個破口,第二枚導彈就從這個破口魚貫而入,鑽到目標的內部爆炸,徹底摧毀目標。這展示出了殲-16 戰機和國產新型空地導彈,具有穿針眼一般的超高大精準度。

從視頻上來看,這種新型導彈很像是AFK-088C增程空地導彈,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這種導彈是首次亮相了,要說起來這也不是最新的,應該是從原來的KD 88基礎上研發而來的。

AFK-088 C使用高解析度的熱成像引導頭,採用了中斷慣性指導加雙向數據鏈,再加末端電視和紅外成像組合的制導方式,具有複雜航路的規劃功能,可以在迴路中進行控制,也就是說發射出去之後,它還能改變要攻擊的目標。

AFK 088C還能夠全天候的作戰,最突出的變化是相對於過去的KD 88,它的彈翼變了,它是一個大展弦筆的摺疊單翼,一旦投擲出去,它像一架小飛機,這就取代了原來KD 88的單翼,這就大幅度的增加了它的射程,估計在高空投放時候最大射程能夠超過 300 公里,可能會接近 500 公里。

這就是一種對地攻擊的利器,可以打擊堅固的海上大型目標。比如,像地上的這些飛機洞庫,還有機保以及海上的航母,基本上可以判定解放軍已經在使用這類的精確指導武器,而且應該不只是殲-16 一個機型能用,這種彈藥的通用性很強。他們不總是吹噓嗎?說在台東地區的工事如何的兼顧,在解放軍的開罐神器之下,這些工事就會變成一個個的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