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隱匿於國際舞台背後的戰爭潛能
時光飛逝,俄烏戰事已滾滾而行18個月,彼此的矛盾和衝突不斷升級。這一場戰爭將國際大國的戰爭潛力揭示得淋漓盡致,俄羅斯、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各方的實力也在戰火中得以清晰展現。
首先,我們聚焦俄羅斯。這次俄烏戰爭如同蘇聯式暴力美學的尾聲,大批生產於蘇聯時代的坦克、裝甲車、大炮和彈藥都在戰場上化為煙雲。儘管今年俄羅斯聲稱短短半年間生產了600輛坦克,但其中多數只是翻新的T-72和T-62型坦克。令人驚訝的是,即便俄軍頭號精銳的第58集團軍,也還裝備著更老舊的T-54和T-55型坦克,而真正新型的T-90型坦克數量稀少。
說到戰機,蘇27戰機雖然製造簡單,適合大規模生產,但數量也不及預期。而相較之下,技術更為複雜、成本更高的F-15和F-16戰機,美國的生產數量達到5800架,然而俄羅斯戰機的產量甚至不及蘇聯時期。因此,將F-22和F-35隱形戰機與蘇35、蘇57戰機產量進行比較似乎已不再有意義。如今,曾經的光環正在一一消逝。
關於坦克產能,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坦克生產線早在10-20年前就已拆除。因此,這些國家所能提供的坦克全都是庫存翻新的二手貨。至於自行火炮,法國每月僅能生產2輛凱撒155毫米卡車炮,預計到今年年底,月產能將提升至4門,明年將達到8門。在大規模工業化戰爭中,美國和歐洲國家似乎沒有一個擁有大規模工業生產能力的國家。值得意外的是,俄烏戰爭爆發後,為援助烏克蘭以及武裝北約各國,美國和北約主要依賴於從韓國訂購武器和彈藥。2000多輛韓國坦克、自行火炮和火箭炮正在運往歐洲,而大量炮彈也將加入戰局。
在全球,中國的炮兵數量是最多的,我軍擁有17000門大炮,其中不乏裝備了大量新型火炮和制導炮彈。炮彈儲備也是龐大的,近30年的炮彈產量達到2億發以上。在炮彈的數量上,我軍有著充分的底氣,想要打多少就能打多少。
而無人機領域更是我國的獨角獸。我國有15000家無人機生產廠家,年出口量達到500萬架,深圳更是生
這意味著,我國每年將能夠生產數十萬枚巡飛彈和智能型導彈。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俄羅斯每年生產數百架柳葉刀巡飛彈,美國的彈簧刀巡飛彈產量也不超過1000架。
而在軍艦製造方面,我國更是展現出恐怖級的產能。美國每年需要補充3艘驅逐艦,而其造船業每年只能提供1.5艘的產能。然而,我國每年卻能夠生產17萬噸級的軍艦,以及高達4000萬噸級的民用船隻。相比之下,俄羅斯幾乎無法建造出一艘驅逐艦。
2021年,我國成功投入服役了3艘055級萬噸級戰艦、7艘052D神盾級驅逐艦、6艘056輕型護衛艦、2艘075型兩棲攻擊艦、1艘094A戰略核潛艇、6艘獵雷艦、3艘監控船和1艘電纜鋪設船。
站在全球視角,想像一下美國、北約集團,再加上韓國、日本等國家合力,所能勉強維持的烏克蘭每日3000發炮彈的供應。再對比俄羅斯近500天的戰況,發射的導彈不過1萬發,平均每天不足20發。在這背後,我們看到我國龐大的2億發炮彈儲備,以及15萬枚導彈儲備,以及數百架無人機的產能。這才是真正的實力和實力的展現。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