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孤寂寒光
西晉雖然完成了中國的統一,但從立國之初就根基不穩,後來更開啟了中國長達二百年的大亂世。晉武帝死後西晉王朝就混亂起來,白痴晉惠帝根本控制不住局面,八王之亂爆發。這場動亂把剛剛恢復生產不久的西晉王朝再次帶入戰亂中,最終以東海王司馬越的勝利結束。
司馬越並沒有像西晉統一三國那樣穩住政局,司馬越主政下的西晉迅速崩潰,胡人南侵的永嘉之亂爆發。其實,結束八王之亂的司馬越並不是善茬,手裡掌握著西晉最精銳的禁軍,以及沒有因戰爭被削弱的東海兵。能夠統一三國的西晉軍隊,為什麼面對胡人時不堪一擊?
八王之亂源於門閥政治的登場。東漢末年由於察舉制,整個東漢官場形成了家族政治的局面。如果歷史正常發展,最終是門閥取代皇權。但在東漢末年爆發了黃巾起義,門閥雖然能控制政治但搞不定軍事,於是出現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可以在道義上聚攏大量人才,但也同樣遇到了權力無法合法傳續下去的問題。
曹操
為了能夠平穩取代東漢皇權,曹丕選擇與門閥妥協,這就是「九品中正制」的建立。從此中原出現了皇權與門閥共治天下的局面。皇權為了與門閥鬥爭,要掌控住軍權,辦法就是把軍權分給自己的宗室。看起來天下太平但卻有著無窮的隱患。曹魏遇到的問題是宗室集體沒落,結果司馬氏篡權。司馬氏把軍權分給宗室,遇到的問題是兄弟自相殘殺。
八王之亂的爆發看起來是由於賈南風亂政,但縱觀中國歷史就會發現,藩王權力過大就沒有一次能安穩的,吳楚之亂、八王之亂、侯景之亂、宣武門之變、靖難之役等等。晉武帝在世還能彈壓住各地藩王,到了白痴晉惠帝尤其是賈南風被剷除後,不管是誰都想控制這個傀儡。前邊幾個藩王作亂就不說了,主要說說後期司馬乂、司馬穎和司馬顒的事情。
晉惠帝
長沙王司馬乂奪取大權後,司馬穎和司馬顒就眼紅了。八王之亂到這裡也到了最高潮。三王在洛陽郊外展開了整個八王之亂中最大規模的火拚。此時之前沒怎麼參與的司馬越出來摘桃子了。
司馬越與這幾個藩王不一樣,他長期在中樞任職,跟文官系統來往緊密。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司馬越帶著禁軍直接把司馬乂逮捕並送給了二王。司馬乂的勢力隨即被消滅,之後司馬穎成了皇太弟。司馬越一氣之下發兵與二王交戰,結果兵敗逃跑。在東海國養精蓄銳後再度與二王交戰,在幾番拉鋸下終於打敗二王成了最後贏家。
從八王之亂來看,司馬越的勝利很大程度屬於摘桃子。司馬乂與司馬穎和司馬顒交戰,雙方傷亡幾十萬,到了司馬穎當皇太弟的時候,整個天下已經沒有幾處凈土了。
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戰略戰術根本沒有多少亮點,誰消耗少誰能笑到最後。最後一輪之所以是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和長沙王司馬乂的較量,就是因為他們遠離中原。最後結果也一樣,司馬越統領的東海國因為遠在青、徐二州沒有參與叛亂,所以兵力最充實,也最後成為了贏家。
司馬越勝利後有一系列先天不足,第一就是司馬熾的登台。司馬越長期在中樞,洛陽禁軍和文官都是自己的勢力。但當時的朝廷還有另外一支反藩王的力量就是羊後。羊後是泰山羊氏後裔,由於與晉惠帝捆綁到一起,所以維護皇權就是維護自己。司馬越為了穩住政權第一步就是要除掉羊後。毒殺晉惠帝之後就立了太弟司馬熾為帝,這就是晉懷帝。
晉懷帝雖然相比於晉惠帝以及兒子司馬覃不好控制,但當時晉懷帝在朝廷沒有任何根基,又是司馬穎時代立的太弟,自然更符合司馬越的眼光。但這一步棋如果在往常自然沒有問題,但現在的西晉內部已經亂成一鍋粥了。
司馬越在擁立晉懷帝後就遇到了麻煩。永嘉元年二月,東萊人王彌起兵造反,長廣太守宋羆、東牟太守龐伉全部被殺。王彌的兵鋒直指司馬越的大後方青、徐二州。當時的司馬越在中央並沒有大權在握,在地方也沒有完全控制。如果大後方出現問題,司馬越可能就是下一個司馬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司馬越不得不長期出鎮許昌。
在西晉時代,許昌是重要的軍鎮。由於整個中原的戰亂,洛陽需要東南的物資維持運轉。而大量物資都是通過許昌到達的洛陽。司馬越進可以控制徐州和青州,退可以控制洛陽中樞。但長期在許昌,也讓晉懷帝有機會重塑權力機構。
晉懷帝比他哥哥晉惠帝精明多了。在司馬越出鎮期間,晉懷帝開始在禁軍中安插親信。司馬越雖然可以聯合禁軍誅殺司馬乂,但禁軍只是與司馬越合作,並不是司馬越的人。晉懷帝在登基前擔任過禁軍校尉以及車騎將軍等職位,與禁軍也有頗深的淵源。
西晉疆域圖
晉懷帝在司馬越出鎮後,就先聯合了禁軍。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趙軍進攻洛陽的時候,禁軍出力頗多,並將敵軍趕出了洛陽。也由此可見禁軍的確相當精銳。晉懷帝做的第二步就是重建權力中樞。司馬越從永嘉元年出鎮後就長期在許昌辦公,洛陽只有王景監視晉懷帝。
由於禁軍系統已經被晉懷帝掌控,王景只能監視根本阻攔不了。晉懷帝以光祿大夫、延陵公高光為尚書令、司隸校尉劉暾為尚書左僕射、繆胤為左衛將軍。這些人在司馬越永嘉三年回朝後均被誅殺,可知他們都是晉懷帝的心腹。晉懷帝第三步就是拉攏黃河一帶的根據勢力苟晞。
事情到這裡基本已經明朗了。司馬越雖然在八王之亂中摘了桃子,但因為天下大亂根本沒有辦法長期在洛陽留守。晉懷帝洛陽慢慢脫離了司馬越的控制。於是,永嘉三年的火併開始了。
西晉末期亂世
這一年的三月十八日,司馬越突襲皇宮並綁架了晉懷帝。政變成功之後,司馬越遣散了整個禁軍軍官階層並任命自己人統領整支禁軍。司馬越終於大權在握了。然後司馬越又發兵攻打黃河下游的苟晞。雖然把苟晞降服,但東海國以及苟晞的部隊都受到了極大的削弱。正當司馬越南征北討的時候,趙軍又來了。
公元310年,漢趙大軍進攻洛陽。這一次與前兩次完全不同,西晉已經沒有什麼力量抵抗了。西晉最精銳的禁軍,因為人事大規模變動已經出現「將不識兵,兵不識將」的情況。司馬越任命的中高級將領與其說是統領,不如說是監督禁軍,哪裡還有什麼戰鬥力。
東海國兵與苟晞勢力在火併中都受到削弱。荊州以及豫州被大量關中流民衝擊,早已失控。青州一帶還出現了曹嶷叛亂力量。幽州、冀州在王凌的控制下已經是半割據狀態。整個西晉王朝面對漢趙大軍真的只有哭了。
果然,司馬越做出一個很識時務的決定,帶著大軍放棄洛陽向南逃去,西晉王朝覆滅已經進入了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