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處在一個所謂的「和平年代」,但當今國際局勢風起雲湧,時代的飛速進步推動著各國之間的連結,台前幕後的暗潮湧動讓這個時代與「和平」劃開了一道深深的鴻溝。
看似風平浪靜的深海海面,往往隱藏著最為危險的暗流——間諜。
一個遙遠得似乎只在諜戰片里看過的名詞,背負著「賣國」的罵名,壓低帽檐匆匆地從小巷中穿越而過。
這已經是我們對這個久遠又陌生的名詞全部的記憶了,若在當今提起,似乎還會受到別樣的看法。
但在幅員遼闊的中國大陸上,邊疆的安全一直是國家費盡心思保衛的敏感區域,但也正是因為邊疆地區的地勢複雜,人員流動較難以管理,也難免會有一些滲透的「惡勢力」。
間諜的「軌跡」
隨著一位在中國經商的女人被捕,這位看似平凡的美籍華裔落網卻牽扯出了背後一大片間諜的軌跡。
這位女商人因為招募,遊說中國人為美國政府進行間諜活動,涉嫌出賣國家機密被逮捕。而這一新聞的通報,也引起了這一話題的廣泛熱議。
「間諜」這一在人們腦海中十分生疏的名詞,卻在當今一個普遍認為的,和平而祥和的年代裡回歸到了人們的視野當中。
根據不完全統計,潛伏在中國中的間諜群數量十分驚人,其中美國的數量佔據最多,接近兩萬人。
2014年落網的台灣間諜
其餘人數散佈於其他國家的比例當中,分別從軍事與商業兩個方面進行間諜活動,通過出售或是直接提供國家情報獲得相應的報酬。
這裡的國家情報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指代,從學術論文至醫學成就,從軍事機密至政界人脈,間諜們所從事的活動簡直可以被稱為百花盛開般的「多彩多樣」。
對於人員的選擇,他們也如同飢餓了許久的野獸,並不在意食物的種類,被吸納的人員也十分多樣。
從留學生群體到外籍人士,從社會青年至學士學者們,所有在中國有生活生產活動的人員,都有可能成為一些外國「特殊部門」的目光所向,甚至會成為正式的發展目標。
他們下手的途徑也嫻熟而豐富,從「網戀」到金錢的誘惑,甚至用對家鄉的思念呼喚留學生們的共鳴,從物質到心理,從想法到精神,多方面多途徑的侵入,各種手段都會成為他們「發展」路途中的鑰匙。
間諜存在的城市
所謂間諜,必然是需要與海外國家進行信息的交流,從而才會將國家內部信息傳遞出去,而對於信息交流,似乎許多人的腦海里都會浮現電影中的兩位黑客,利用高科技手段翻閱防火牆實現信息的交流。
於是間諜的分布興許都會分布在一些網速便捷,科技發達,交通便利的東部沿海發達城市,利於間諜的對外傳遞。
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在西北部那片帶著偏遠印記的大地上,新疆的省會——烏魯木齊卻成為了間諜分布最多的城市。
這一座偏遠又不發達,甚至連科技都跟不上的城市,為何眾多被「發展」的人員會分布於此呢?
首先是最為直接的地理因素,這是無法改變的「先天條件」。新疆,一個敏感的邊疆省份,而烏魯木齊作為新疆的省會,糅合了「偏僻」與「發展」兩個條件。
所處於中亞的國家十分多,新疆位於中國大陸的邊境,會與眾多分布於中亞的國家接壤。
邊防的安全一直是國家發展與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但無論如何費心費力,人員的複雜與難以掌控的流動,加上時代的發展推動著信息的傳播,切斷聯繫顯然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一些外國的不法機構便看中了這一空子,利用複雜人員的流動遊說,或是穿越在網路各平台上良莠不齊的虛假信息,遊說吸納招募對這一方面薄弱的人員。
同時,不僅僅是通過鼓動中國的內部人員,由於交通日益的發展與便利程度的提升,土耳其,沙特等國的外籍人員也會長期在此處遊走,搜集中國的內部信息傳輸回自己的國家,外流國家機密。
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的一個強有力的地標,其戰略地位自然十分高漲;同時所處位置的偏僻與人煙稀少,十分利於一些國防項目,科技研發的布局,甚至有著一些著名軍區的分布。
從演練到戰略設備,從國防機密到科技成果,無一不是屬於國家機密的範圍,需要小心謹慎的防範。
而許多間諜也是看中了這一塊地區的戰略位置與所布局的內核的重要性,長期遊走於此,做著危害國家安全的事情。
不僅如此,烏魯木齊的治安環境也較為複雜嚴峻,此前傳出的恐怖襲擊等事件,都反映出該地難以片面描述的複雜情況。
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的大力整治,如今雖已有了較為明顯的好轉,但因為地處偏遠,人員較為複雜,治安情況仍然難以清晰表述。
這也成為了一些國家眼中的「漏洞」,利用較為複雜的社會治安情況製造利於間諜活動的局勢,危害著國家的安全。
間諜的防範
國家的安全,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守護。國家安全教育如今也已經深入至各個年齡段的課程當中,守護國家安全,也成為了下至小學生,上至退休幹部們的共識。
「間諜」,這一如同在暗處吐著芯子的惡毒的蛇蠍群體,從未停止他們試圖在這片大陸上的罪惡。
僅僅依靠國家機關的整治,十分難以將其扼制在搖籃之中,每位公民都應當提升自己保衛國家安全的意識,履行作為一名公民的基本職責。
結語:
地理位置的偏遠,從來不是管理懈怠的借口,國家面對此般困難也從未退縮半步。能夠在這個暗潮湧動的時代中為每一位公民創造一片和平的「時代」,是這個和平的「國家」給予我們的底氣,是每一個打擊手段給予每一位公民安全的保障。
每一位公民都應當提升自己的意識,明辨是非,面對不法機構的「發展」,要做到不輕易聽信,才能將管制的步伐推動的更為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