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式宣布放棄「國產客機」計劃,15年投資上萬億日元一場空

據悉,15年前日本三菱重工首次宣布要研發出一款「純日產噴氣式客機」spacejet計劃的消息引發多方關注,這也是半個世紀以來日本首個國產客機開發項目。當年日本汽車等行業在全球的銷量還如日中天,很多人毫不懷疑如果日企能秉持這條路線開發出一款造價更低廉、維護成本更高且更耐用的「日式客機」,將會對全球市場產生巨大衝擊。屆時航空業的兩大巨頭空中客車和波音公司也將迎來「勁敵」,但後續發展並不如外界預料。

消息提到,spacejet計劃獲得了日本多任政府的關注,經濟產業省累計向其注入了超過500億日元的補貼,以及無法計算的政策、公共條件和稅收優惠,鼎力支持該型客機投產。最終在2020年日本試飛了spacejet項目首架測試機,轟動全球媒體。但就在外界認為距離成功只差一步之遙時,三菱重工卻爆出項目遇到巨大阻力被迫中止的消息,同年公司開始大裁員、撤銷辦事機構,後續兩年投入的研發經費急劇縮水到20%左右,也意味著投產面臨很大問題。

7日,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正式宣布放棄首款國產噴氣式客機spacejet計劃,令日媒非常惋惜。對於為什麼停止項目的研發,日本方面給出的回應是客機多次遭遇交付延誤和技術故障,且商用性能很難保證;再加上很多無法逃避的「外部因素」影響,計劃已經無法實行了,但這不會對公司的財務造成負擔。此外在原型機試飛前後,全日空航空公司和日本航空公司都已經向三菱公司訂購了五十多架客機,現在項目流產讓各方頗為尷尬。

有相關行業人士認為,日本國產客機項目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三點。其一是日本「過度相信自主研發技術」,對他們的飛機功底太自信,但最後發現很多難題無法解決,又要被迫改用其他國家的「合作方案」;其二是即使達成合作方案,日本仍然無法解決高昂的成本問題,這是最關鍵的原因——如果在性能沒有達到「過度優秀」的情況下成本又很高,賣不出任何市場。其三是日本自己也承認spacejet項目「很難獲得全球合作夥伴的理解和必要的合作」,因為美國和歐洲並未像預想的一樣給予充分的技術和材料合作,導致他們的研發越來越邊緣化。

值得一提的還有,日媒曝光從15年前客機項目開始時日本計劃投入1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7.1億元),到項目被迫結束後投資已經高達1萬億日元規模(約合人民幣514億元),翻了超過9倍,最終卻連一架投產客機都沒有造出來。對此有評論稱:「從一開始造軍艦、客機,到近些年開始全面擴充軍事實力,日本似乎也沉浸於他們過去的歷史中;但他們的經濟增長率已經近30年保持『0』數據,應該擺脫所謂的大國美夢,好好醒一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