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有正式的名稱了!就叫「長征十號」,代號為CZ-10,先來看一張圖片:
這張圖片是網友在國家博物館的某展廳內拍攝的新一代載人火箭的照片,單看模型看不出有什麼變化,但是仔細看一側助推器上的編號,會發現有CZ-10的字樣,根據我國長征系列火箭的傳統編號習慣,說明它已被正式編號為長征十號。
再看一張更清楚的,圖片來自頭條賬號「星光的遠征TEL」:
在大家的印象中,長征十號這一名稱和編號彷彿一直都是空著的,難道就是為了等著我國這款新一代載人火箭用的嗎?實際上並非如此,長征十號運載火箭作為正式立項並被列入研製計劃的時間遠早於目前在役的許多火箭型號。因為長征十號其實是我國最早發展的一批火箭,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以美蘇為首的全球探月、登月和近地空間站建設進入高潮階段,我國也設計和準備研製一款主要用於登月的重型火箭,並命名為長征十號,計劃於1975年首飛,這款火箭是當時我國的「曙光載人航天計劃」的一部分,但後來由於一些歷史原因,該計劃被迫停止。
上下圖為網友「3D探險者」製作的之前長征十號的飛行模擬動畫的截圖。
關於當年的長征十號與曙光戰勝航天計劃的信息,錢學森的著作《航天歲月》中曾有介紹。
很多朋友也都知道,我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原先的代號為921火箭,是我國主要為載人登月研發的下一代載人空間運輸工具。它的高度大約為90米,一級火箭採用三芯並聯結構,芯級火箭和兩側的助推器基本都一樣,都是直徑5米,底端均是7台發動機(130噸及泵後擺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一共21台發動機,起飛時可產生2600噸的推力,可將起飛總質量2100噸的火箭送往太空,它在地月轉移軌道的運力為27噸左右,可將登月飛船送往月球,而近地軌道的運力則高達70噸,如今我國空間站的三大艙體,它可以一次性送往太空。
如此強勁的運力,超過了我國所有的在役火箭,僅次於我國正在研製的長征九號超重型運載火箭。然而實際上它的運力還沒有趕上我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準備研製的那款長征十號,因為後者計劃設計的近地運力高達50~150噸(50噸的數據更有可能是地月轉移軌道的運力),和如今我國正在研製的長征九號超重型運載火箭的運力差不多,之所以如此強悍,是因為當時的長征十號對標的是美國的土星五號超重型運載火箭。
模擬動畫截圖
模擬動畫截圖
大家都知道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十分巨大,其高度約110米,芯級直徑10米,起飛質量約3038噸,起飛推力約3400噸,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4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118噸,單從近地運力上來看,當年我國計劃研製的長征十號也是要超過土星五號的,而地月轉移軌道運力(或為50噸)大概率也是要超過的。
美國土星五號超重型運載火箭
但最終土星五號被研製了出來,美國依靠它的強勁推力6次完成登月任務,成為地球上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實現了載人登月的國家。可惜我們當年的長征十號的研製由於歷史的原因被迫中斷,不過「長征十號」如今已換體重生,新的長征十號將接過它以往的使命,在不遠的將來,它就將把我國的航天員送上月球,實現我們載人登月的夢想。
參考資料:
《驅動之家》1月19日文章《2600噸推力,我國新一代載人火箭已立項:2030年前送人上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