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氣衝天!券商、醫療領銜大漲,外資9日爆買800億

虎年進入最後一周,A股提前派發春節紅包!今日(1月16日)A股全線暴漲,滬指帶量突破,時隔近1年首次站上年線!「牛市旗手」券商股早盤集體飆升,醫療、科技亦成為多頭中堅力量。北向資金繼續「掃貨模式」,狂買核心資產。詳情如何?一起來看!

【市場熱點回顧及解讀】

今日滬深兩市早盤高開高走,滬指順利收復3200點後一路向上;午後市場受港股跳水影響漲幅收窄,滬指在上方缺口、創業板指在年線附近雙雙遇阻。

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漲1.01%報3227.59點,創4個月新高;深證成指漲1.58%,創業板指漲1.86%,1年來首次上觸年線。市場全天放量成交9174.6億元,環比放量近2000億元。

北向資金再度大幅凈買入158.43億元,連續2日加倉超百億元,近9個交易日連續凈買入累計近800億元,連續凈買入力度之大近年少見

從個股表現來看,今日A股市場共3881隻個股上漲,1034隻下跌,152隻持平,賺錢效極好

板塊方面,醫藥股帶量上攻,CRO、創新藥引領漲勢;券商股早盤爆發,炒股軟體概念表現強勢;信創板塊走強,石油化工回暖,軍工、晶元、農業等多數行業跟隨指數上漲。下跌方面,汽車股低迷,保險股午後跳水。

資金動向上,今日主力資金重金搶籌電子和醫藥生物,兩個行業主力凈流入額均超70億元,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高居前二;非銀金融行業主力凈流入66.86億元,位列第三。從近5日維度來看,醫藥生物(145.37億元)、非銀金融(139.66億元)、電子(137.55億元)為全市場申萬一級行業中唯三主力凈流入超百億元的行業

【ETF全知道熱點收評】今日重點聊聊券商、醫療、科技三個板塊主題的交易和基本面情況。

一、【券商ETF】

上周五(1月13日),證監會發布《證券經紀業務管理辦法》,自2023年2月28日起實行。新規進一步規範了券商的經紀業務,強調經紀業務費率透明度提升,規定券商收取的傭金不得明顯低於證券經紀業務服務成本,且不得進行「價格戰」,緩解了市場對於券商業務降費讓利的擔憂。進一步規範經紀業務,引導行業高質量發展。

16日早盤,券商板塊受此影響開盤後迎來全面拉升,午後連續多次衝鋒,板塊漲幅一度超過5.3%。截至收盤,山西證券、湘財股份雙雙漲停,廣發證券漲近8%、國聯證券、華泰證券、中泰證券等漲超4%,漲幅居前。

券商ETF放量大漲超3.4%,盤中價再創半年來新高,日成交額達16.4億元,創2022年6月以來新高!行情數據顯示,券商ETF規模升至242億元,穩居頂流行業ETF!

券商板塊作為「A股行情風向」,長期被視為A股行情回暖的先行指標,伴隨近來市場成交的持續回暖,券商板塊持續被資金關注。

今日主力資金加倉也非常顯著,Wind數據顯示,券商板塊全天獲主力資金凈買入超106億元,高居125個申萬二級行業第一位!

個股方面,今日廣發證券獲得主力資金凈買入高達17.18億元!首創證券、東方財富、中信證券、山西證券分別獲得主力資金凈買入6.6億元、5.64億元、4.13億元、2.45億元緊隨其後。

就2023年而言,市場普遍偏樂觀,對於券商板塊而言也有了更多的想像,尤其對今年1季度的行情,獲得一眾機構集體看好。中信建投證券認為,2023Q1業績同比高增是大概率事件,伴隨市場對降費擔憂進一步緩解,板塊迎來確定性行情。22Q1受到資本市場股債兩市雙殺,對證券公司經紀和自營業務衝擊較大,歸母凈利基數較低;伴隨國內外宏觀環境邊際改善,23Q1資本市場行情轉好,券商板塊EPS將確定性改善;其次,全面註冊制有望在2023年加速落地,投行業務貢獻收入佔比提升,帶動板塊估值中樞提升

申萬非銀表示本次經紀業務新規是對此前降費政策預期的重要糾偏,壓制估值的靴子落地,重申強烈看好券商板塊。在2022年一季度業績低基數下(利潤同比下滑46%),2023年一季度券商板塊盈利增長確定性強(預計2023Q1利潤同比增超50%),截至1月13日收盤,券商板塊動態PB估值約1.16倍,接近於2019年初估值水平(歷史底部),隨著市場賺錢效應持續 ,新發權益基金將明顯回升,財富管理標的可迎來業績估值雙擊。

湘財證券在《兩大業務迎新機,配置券商正當時——證券行業2023年度策略》研報中表示明確觀點:估值底部、政策催化,券商板塊配置正當時。券商板塊實現超額收益通常滿足貨幣政策寬鬆、低估值、行業政策利好催化三個關鍵條件。我們認為當前行情啟動條件已經具備:(1)貨幣政策維持寬鬆,經濟增長預期改善,市場情緒修復有望持續。(2)估值處於底部,預計隨著權益市場回暖,疊加業績低基數,2023年業績有望回升,估值具備向上修復空間,而且估值修復往往領先於業績。(3)資本市場改革穩步推進,利好政策不斷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A股調整年,券商ETF便開始持續獲得資金大手筆加倉,2022年全年,券商ETF基金份額增長超54億份,居所有券商類ETF第一位!提前啟動潛在牛市行情的資金布局。

資料顯示,券商ETF跟蹤的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一鍵囊括49隻上市券商股,其中前5大權重佔比達43%,前10大權重佔比達58%,近6成倉位集中於十大龍頭券商,「大資管」+「大投行」龍頭齊聚;另外4成倉位兼顧中小券商的業績高彈性,吸收了中小券商階段性高爆發特點,是一隻集中布局頭部券商、同時兼顧中小券商的高效率投資工具。

二、【醫療ETF】

今日醫療板塊再度突破上攻,其中CRO概念全面暴漲,博騰股份漲超14%,CDMO巨頭凱萊英漲停!美迪西漲超10%,三千億巨頭葯明康德暴漲近8%,康龍化成、昭衍新葯、泰格醫藥均漲超5%。消費醫療在上周大漲後今日稍顯遜色。中證醫療指數收漲3.25%,持續刷新近半年新高。

熱門ETF方面,兩市規模最大醫療ETF放量大漲3.33%,盤中漲幅一度沖高至5.46%,收盤價續創階段新高,全天成交額8.28億元,為近3個月新高。行情數據顯示,醫療最新規模超183億元,穩居兩市規模最大醫藥醫療類ETF!

醫藥醫療連續歷經2年調整,展望2023年,多機構對於醫藥醫療行業的拐點表示明確,尤其對於後疫情時代的消費醫療復甦行情,以及受地緣博弈壓制的CRO板塊行情表示期待。興業證券在最新周報中表示,上周醫藥板塊延續較好上行趨勢,我們繼續維持此前觀點,後疫情時代醫藥復甦速度將在行業內居前,醫藥板塊投資逐步回歸主業,看好強復甦的消費醫療。同時,從海外宏觀數據來看,加息預期降溫將有望促進全球醫藥投融資數據的邊際改善,對創新葯和創新葯產業鏈等相關板塊形成催化。當前仍可繼續重點關注消費醫療賽道(眼科、美護、脫敏製劑、藥店、品牌中藥、疫苗等),其中我們預計眼科產業鏈將可能最先復甦。

同時伴隨年報預告、快報陸續披露,機構持續看好「復甦」行情演繹。中泰證券表示,後續年報業績預告/快報有望帶來催化,「復甦」與「防疫」相關行情有望持續。隨著1月進入年報預告密集披露階段,建議關注高增長的細分板塊及個股:尤其是前期因為地緣博弈、投融資波動、疫情擾動等多重壓制因素導致估值調整較大的CRO、CDMO板塊,有望受預告催化。同時關注受四季度防疫政策變化影響需求激增的自主防疫相關板塊。

2022年作為調整年,醫療ETF持續獲得資金大手筆加倉,2022年全年,醫療ETF基金份額增長超134.5億份,位居所有主題ETF首位,振蕩調整中持續獲得資金加碼,突顯資金看多醫療板塊2023年行情趨勢

資料顯示,醫療ETF成份股全面覆蓋了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領域的細分龍頭,其中醫療器械直接受益於疫情防護、醫療物資出口等需求,抗疫概念股合計18隻,權重近4成,新冠肺炎檢測概念12隻;同時覆蓋8隻CXO龍頭概念股。醫療服務概念則直接受益於人口老齡化、醫療消費升級和醫美等高成長領域,具備長期國民級需求增長。

三、【科技ETF】

科技板塊今日也迎來爆發行情!中證科技龍頭指數大漲3.90%,所覆蓋的醫療醫藥、電子、信創、通信四大板塊龍頭股集體上攻,凱萊英漲停封板,2700億市值恆瑞醫藥尾盤開板收漲9.83%,「一體化CXO龍頭」葯明康德漲近8%,「CIS晶元龍頭」韋爾股份漲8.15%。

科技ETF跟蹤中證科技龍頭指數,全天單邊上行,午後漲幅一度逼近5%,收盤放量漲4.13%,強勢站上半年線!全天成交額達1.0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科技板塊遭遇較大幅度調整,儘管近期板塊回暖,但其估值水平仍處於「甜區」。以科技龍頭指數為例,其最新市盈率33.91倍,低於指數發布以來70%以上的時間區間,仍低於歷史中位數。

展望2023年,銀河證券在《2023年A股市場投資策略展望:時蘊新生,布局之年》研報中認為,基於當前A股估值低位,經濟修復動力較強,市場存上行動能,但是,行情亦或一波三折,受上市公司業績修復影響,二季度A股上行動能或更為明顯。

銀河證券認為,在A股市場存在較多不確定性時,預判結構性博弈仍絕對佔優。行業配置上,建議關注四條主線:(1)後疫情時代消費領域;(2)安全領域:信息安全、國防安全、糧食安全;(3)國產替代科技創新:電子、計算機、通信、軟體服務、工業母機、工業機器人等;(4)新舊能源轉換。

科技賽道「水大魚大」,但踩對個股節奏難度較高,聚焦單一行業的指數同樣考驗行業擇時和輪動。數據顯示,科技ETF跟蹤複製中證科技龍頭指數,重點布局A股最具前景四大科技領域(晶元、信創、葯械、通信)50隻龍頭個股,集中代表A股科技核心資產,能比較有效地分享科技行業整體發展機遇。

風險提示:券商ETF被動跟蹤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07.6.29,發布日期為2013.7.15;醫療ETF被動跟蹤中證醫療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04.12.31,發佈於2014.10.31;科技ETF被動跟蹤中證科技龍頭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12.6.29,發布日期為2019.3.20。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製規則適時調整,其回測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文中提及個股僅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列舉,不作為任何個股推薦,不代表基金管理人和本基金投資方向。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本公司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的產品。基金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根據基金管理人的評估,券商ETF、醫療ETF、科技ETF風險等級為R3-中風險。銷售機構(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銷機構和其他銷售機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本基金進行風險評價,投資者應及時關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適當性意見,各銷售機構關於適當性的意見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銷售機構所出具的基金產品風險等級評價結果不得低於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風險等級評價結果。基金合同中關於基金風險收益特徵與基金風險等級因考慮因素不同而存在差異。投資者應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選擇基金產品並自行承擔風險。中國證監會對本基金的註冊,並不表明其對本基金的投資價值、市場前景和收益做出實質性判斷或保證。基金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