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新官激戰:解放軍大炮喚醒越軍,新兵臨陣指揮斃俘越軍27人

9月份宣布動員30萬預備兵力後,俄羅斯近日又爆出即將大規模徵兵的傳聞。有人質疑,即使傳聞是真的,這些新兵又有什麼戰鬥力?我人民解放軍在40年前便已經給出了答案,新兵照樣能打勝仗!

20世紀70年代的解放軍,由於整個國家的工業基礎落後,部隊武器裝備建設不足,不得不維持一支較為龐大的軍隊。但中國幅員遼闊,陸上威脅眾多,尤其是面臨來自蘇聯的沉重壓力,數以百萬計的陸軍依然難以滿足國防需要。

甲種和乙種之分

解放軍當時採用了甲種、乙種編製,甲種部隊基本齊裝滿員,12000多人,拉出來就能打仗,乙種部隊實行簡編,平時以生產、施工為主要任務,人數只有甲種部隊的一半,需要經過大規模擴編和訓練才能投入實戰。

於是,中央一決定發起對越自衛反擊戰,解放軍便開始對參戰的乙種部隊進行擴充。據統計,1979年對越作戰的29個師當中,只有8個師是原先的甲種部隊,其餘均由乙種部隊升級而來。

除了從其他部隊抽調的骨幹官兵外,剛剛入伍的新兵才是補充兵源里的大頭,有些師的步兵連一半以上是新兵,軍事技術、戰術素養等方面顯然比不上甲種部隊。

這也是解放軍在參戰初期,傷亡相對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新兵的技戰術不熟練、戰場警惕性不高、不懂得保護自己,導致了無謂傷亡。

可如果就此認為新兵打不了仗,那就大錯特錯了,解放軍的新兵絕不是國民黨的壯丁,他們懷惴著保衛祖國、消滅敵人的夢想和豪情,經常表現出令人驚嘆的戰鬥力,甚至還有新兵在幹部老兵傷亡時主動站出來,指揮大家取得了戰鬥勝利。

赤手空拳立大功

2月17日,雲南邊防13團奉命殲滅越南老街境內的新官之敵。邊防13團以1營為主要參戰兵力,加上蒙自軍分區獨立營的2個連和3個民兵連。

新官守敵大約為1個加強連140多人,混編有公安屯和民軍,以119、180、178高地為核心,構築了近百個地堡和射擊掩體,還能得到後方的增援。

凌晨1點30分,邊防13團1營開始偷渡紅河,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順利登上南岸。7點35分,解放軍用大炮喚醒了沉睡中的越南士兵,戰士們隨即撲向敵人的各個陣地。

越軍主陣地的工事十分巧妙,使解放軍受到多方向的火力打擊,攻勢很不順利,主攻的1連因為連長受傷後送而暫時陷入了停頓,只好退守4號高地。

1營命令民兵炮連開火,爭取壓制住越軍機槍火力點,但這一帶地形極其複雜,多輪炮擊都沒能將敵火力點清除乾淨。營長與幾名連長一商量,決定組織爆破手,炸開進攻的通道。

很快,11名爆破手分成多路,向敵陣地摸過去,其中就有貴州籍新戰士方人民。方人民1月份剛剛參軍,軍齡還不足半個月,這種危險任務本來是輪不到方人民這種新兵的,是他自己主動請纓,營長又見他為人機靈才批准的。

方人民帶著1個炸藥包和6枚手榴彈,利用地形向前一步一步躍進,若是被敵人發現,就扔1枚手榴彈,趁著煙霧逼近到敵火力點的死角,最後再把炸藥包塞進去,把敵火力點炸上天。營長趁機下令全營衝鋒,奪取了敵主陣地。

取得人生第一次爆破成功,端掉第一個敵地堡後,方人民的膽氣更壯了,竟然赤手空拳地向前搜索過去,全然不把武裝到牙齒的敵人放在眼裡。

當方人民來到一棵大榕樹下,忽然聽到悉悉索索的輕微說話聲,附近有敵人!經過仔細辨認,他發現大榕樹根部有一個洞,說話聲就是從中傳出來的,洞口半露著一截槍管。

方人民躡手躡腳地繞到樹洞側面,猛地撲上去抓住槍管,不等裡面的敵人反應過來,便已經把槍拽了出來,是一支AK47步槍。方人民隨即調轉槍口,朝著洞里打光了整整一匣子彈。等了一會兒,確認洞里沒了動靜,方人民這才探出腦袋查看,裡面躺著三具敵屍。

方人民因炸毀敵地堡、空手奪槍斃敵三名,戰後被授予一等功。而新官戰鬥全殲守敵134人,其中斃敵123人,俘敵11人,而我軍犧牲20人,負傷25人。

新官戰鬥很能體現我軍與越軍的特點,越軍雖然兵力少,但基本上是打過仗的老兵,實戰經驗豐富,又有地形和工事作為依託,是塊很不好啃的骨頭。

解放軍的邊防13團1營,有很多像方人民這樣的新兵,入伍不到半個月便上了戰場,難怪驕橫的越軍敢自稱一個可以打三十個中國兵。可方人民給他們好好上了一課,新兵照樣能炸掉他們的地堡、掏他們的洞!

新兵挑大樑

同樣是在2月17日,同樣在雲南前線,方人民他們剛剛結束新官戰鬥之際,正在越南境內縱深地區激戰的14軍一部,面臨的處境更加危險。

121團3連1排奉命奪取,越南發隆以南1336高地西南無名高地。此時天色已黑,又是在茂密山林中穿行,2班走著走著發現自己與排主力失去聯絡,孤軍深入了敵後。

2班長王文華決定繼續向無名高地前進,配合排主力完成任務。無名高地上的敵人很警覺,發現2班後集中火力進行攔阻。班長王文華和副班長楊進雄先後負傷,全班被敵人的機槍火力壓制在一塊大石頭下。

2班只剩下2名老兵和5名新兵,在失去指揮的情況下,軍心隨時有可能渙散。這時候,新兵楊道綸挺身而出:「請大家相信我,我來指揮全班戰鬥,我們只要人在,就能拿下無名高地!」

現在站出來指揮,扛起的是戰士們的生命、戰鬥的勝負,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而不是陞官的好機會。楊道綸是1月份剛入伍的新兵,關鍵時刻卻敢於挑起了大梁。

雖然是新兵,楊道綸對作戰指揮並不陌生,他將7人分成3組,兩名老兵各自帶一組,從左右兩翼包抄上去,他自己和同日入伍的新兵梁正樹擔負最危險的任務,從正面進攻,吸引敵人的火力。

大家分頭行動,楊道綸、梁正樹一步步逼近敵人,子彈不斷從他們的頭頂飛過,幸好天黑,無名高地的斜坡又有點陡,到處都是大樹和藤蔓,使子彈始終沒能打中二人。

楊道綸發現前方有一條石縫,便帶著梁正樹拚命往上爬。爬到石縫頂部一看,側面有6名敵軍正在射擊,楊道綸接連扔出幾枚手榴彈,將他們全部炸死。

然後,楊道綸佔領這一有利位置,把班裡另兩路戰士接應了上來,繼續向山頂攻擊前進。天開始蒙蒙亮,迷霧從密林深處升起,敵人只能對著這片白茫茫的霧氣胡亂開火。

楊道綸靈機一動,戰前聽首長們說,這一帶的越軍有很多能聽懂中國話,不要被他們給騙了。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能反過來騙他們?我們現在在暗處,敵人在明處,他們心裡更害怕。

楊道綸讓大家一起打出一梭子,製造出準備大舉進攻的假象,自己則扯開嗓子大喊道:「1班向右,3班向左,趕快進攻,不能放跑一個敵人!」

他帶領全班一躍而起,一口氣攻下了敵人的第一道塹壕。越軍肯定聽到他的喊話了,以為解放軍主力上來了,不但沒敢反撲第一道塹壕,還丟下各自陣地四散奔逃。

趁此機會,2班佔領了敵主陣地,開始搜索殘敵。楊道綸又用手榴彈炸死躲在草屋裡的5個越軍,還活捉1個敵兵,肅清了無名高地,轉入防守。

2班在失去指揮的情況下,能夠奪取無名高地,可以說主要歸功於楊道綸的臨危不亂,果斷組織剩餘戰士重新編組和戰鬥,機智勇敢地消滅敵人,完成了上級賦予2班的任務。

接下來的防守戰鬥中,楊道綸指揮全班打退敵多次反撲,使無名高地牢牢掌握在我軍手中。他本人直到被敵炮彈炸傷,才被抬下陣地送往後方。

入伍半個月的新兵楊道綸,指揮全班擊斃敵人22人,傷敵4人、俘敵1人,繳獲各種槍支21支和子彈4000餘發的優秀戰績。戰後,昆明軍區授予2班「猛虎班」榮譽稱號,楊道綸個人被41師授予一等功。

方人民和楊道綸,是新兵中的突出代表,他們的表現和戰績絲毫不遜於老兵,更是取得戰鬥勝利的關鍵人物,使愛軍習武、為國奉獻的解放軍光榮傳統得到了完美傳承。

甲種、乙種編製的弊端已經引起解放軍的高度重視,80年代隨著國家戰略思想的轉變,甲乙種編製開始全面取消,並對訓練體制進行大幅度改革,使解放軍逐步變成一支現代化的精兵。

當然,每一位踏進解放軍軍營的新兵,首先要培養的,是高昂的戰鬥意志,就像方人民和楊道綸等前輩那樣,勇於承擔責任,克服一切困難完成任務,生命不息、戰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