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客行者 三劍客
題圖:大唐
前段時間,劍客和一位轉業到東南沿海某城市的戰友交流。他說退役前後一個重要變化,就是關於休假的心態。
以往都是眼巴巴盼著休假、等著休假,唯恐假沒休或者休不完。但是回到地方後,他發現地方基本都不休假。一方面是因為家就在身邊,沒啥休假的理由;另一方面是因為未休假是會發放未休假補助的,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而後者,是更重要的動因。
關於軍人未休假經濟補償,大家可謂是五味雜陳,啥滋味都有。有人說它好,因為它給與了補償,讓因公未休假的軍人不會太吃虧;有人說這機制無用,因為大家都想休假而不會想著要補償;也有人說軍營的補償機制和地方相比有些落伍,不夠人性不夠科學;也有人說這政策還是很有力度,給官兵實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雖然說啥都有,但是總體說來大家對它還是評價較高的,是個好制度。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新修訂的《軍人休假工作暫行規定》頒布之後,未休假經濟補償也不例外也就成了大家熱議的內容之一。而這個機制,未來要變化調整了。
我們先看看相關內容。
相關資料是這樣說的:要完善休假落實機制。調整未休假經濟補償標準和計發辦法,假期計劃管控和剛性落實制度,對休假計劃安排、審批管理、監督問責等進行細化,推動形成強力落實機制。
可以看出,對於未休假經濟補償來說,未來這幾個方面值得關註:
一是調整。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現有的未休假經濟補償相關規定和機制,在未來的工作中會有所變化。而發生變化的並不是全部內容,只是其中的一些方面,主要是補償標準和計發辦法等。所以這是一次微調和細節完善,基本的標準、原則、框架等還是會保留和保持的。
二是補償標準和計發辦法。目前軍人未休假經濟補償標準為:(本人全年工資收入÷261天)×200%×本人未休假天數。其中全年工資收入,包括全年基本工資、軍人職業津貼、工作性津貼、生活性補貼和年終獎勵工資。
而未來會如何調整,劍客不得而知。但是估計會在工資收入的計發範圍,計發比例等方面有所調整。這樣的調整,劍客認為只會是增加而不是減少。
三是強力落實、剛性落實。未休假經濟補償的調整,不是為了給那些因公未休假的官兵更多的補償,目的還是為了讓官兵休了假、休好假,讓各單位可以主動積極做好官兵休假工作。而未休假補償的制定和實施,更像是一個有力抓手,會更加有力、有勁,剛性落實。
四是細化。也就是對於相關工作包括未休假經濟補償的相關機制進行進一步細化,對於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和改變,提升可操作性和制度的獲得感、存在感。
明白了嗎,未來的軍人未休假補償機制會和現在有一些區別,但是只會是越變越好。
從調整中,我們又能讀出很多。
一方面說明,自從軍人未休假制度實施以來,切實發揮了它應有的價值和作用,對保障軍人休假權益,提升尊崇成色來說意義重大。所以它會繼續保留,只是調整完善一下而已。
未休假經濟補助這個制度實給軍人和軍人休假休假帶來了什麼變化?這些變化跑不了:軍人的休假有制度保障,剛性落實了;對於休假的觀念有了變化,休假問題不再是軍人個人的事情而是單位建設的重要一環;對於那些確因工作需要無法休假或者休完假的官兵,在物質上給與了支持和補償,對他們的工作熱情和付出給與了尊重和肯定;倒逼相關部門進一步細化完善好休假計劃的制定和落實,進而提升了休假的完成率和獲得感……
另一方面可以知道,隨著社會發展以及軍隊任務使命的變化,經濟補償機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給制度的落實和休假權益的保障帶來了一些影響。而這些問題,需要解決,需要通過機制的調整和完善進行解決。
比如相關政策規定,各單位發放未休假經濟補償人數不得超過軍官、士官總數的10%。這個規定雖然很好,但是如果因為工作原因如果沒休的人比較多,會有相當一部分戰友既沒休假,也沒辦法補錢。
還有天數的限制。規定明確,師級以下軍官未休假天數不得超過當年應休天數的40%,士官不得超過30%。這就導致不管你實際上多少天沒休,都需要按照30%或者40%的比例計算,可能也只能補10多天的錢。
還有落實率的問題。根據規定,休假探親落實率應達到90%以上。達不到90%以上的單位 ,要書面說明情況,確有問題的要追究主要領導責任。一位幹事就曾說,高落實率雖好但也有些麻煩,「除非沒有特殊情況、重大任務,或者類似於院校、干休所等單位,否則90%的落實率實在比較困難。單純以落實率作為評價考核標準,其實也不科學合理。」
還有一些規定的細化問題。比如政策規定中常說「確因工作需要無法休滿假」,但是到底什麼情況算是「工作需要」卻沒有具體說。如果說單位安排、通知了算是「工作需要」,那麼個人覺得工作任務重、時間緊而主動自覺「不休假」算不算「工作需要」?這個「工作需要」是不是也需要一個具體的範圍和標準呢?
所以調整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
最後劍客還讀出了一種更好服務保障軍人,更好做好軍人休假工作的決心和信心。調整不是一種否定,而是一種完善,只為把這個工作做得更好。
有人問,未來的未休假經濟補償機制調整後會是什麼樣?劍客認為可能會呈現這樣幾個特點:
以休假為主,以補償為輔。相信未來新的機制實施之後,特別是剛性落實、強力落實推開之後,軍人的休假必然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必然會是大多數人都能休假、休好假。未休假經濟補償會得到加強,但是不會提倡。
標準會提升,範圍會擴大。因為大多數人都可以休假,未休假軍人的付出犧牲更顯得可貴和可敬。所以劍客認為,未來未休假經濟補償的標準、數額等會提升,這樣才能讓補償補出力度、熱度和溫度,發揮補償的價值。雖然這樣做不是為了鼓勵你不休假拿補償,但是標準的提升本身就是一種榮譽和尊重。同時,計發範圍也會有所擴大,或許新增的一些補助、津貼等也會納入其中。歸根結底還是為了更好保障,讓這些戰友獲得更多補償。
重在平時,貴在落實。補償是一個階段性工作,但是休假計劃的落實卻是一個常態化、長期性工作。劍客認為,未來隨著相關機制的調整和落實,把工作做在平時、干在平時、落實在平時將是基本和常態。這就對計劃的制定、管理、監督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未來也會有新的制度政策配套實施。
劍客也想提幾個意見:
一是更加具體。比如因公到底標準是什麼?對於類似疫情這樣的原因未能休假,算是因公還是因私?希望可以再具體細化一些,方便執行和參考。
二是更加實際。對於休假率這個硬杠杠,劍客認為還需要科學看待。既要強化剛性落實,也要靈活實際不能一刀切。對於類似疫情防控、重大活動導致的休假率不達標等問題,也需要區別對待。
三是更加人性。劍客的一位戰友就曾說,他很希望不休假直接拿補償,因為錢對他很重要。劍客認為,確保鼓勵休假是基本,但是也要差異化對待最終官兵的選擇。
因公絕對沒問題,但是對於主動放棄休假的官兵,可以採取部分按比例補償的方式進行。對於因為家庭、健康等原因不得不放棄休假的官兵,可以全額補償或者其他方式補償。雖然這樣的做法和未休假補償的初衷不一致,但是也值得研究和探索。
有人建議,是否可以像地方這樣把補償機制變得更為寬鬆靈活?劍客覺得不可能也不好。因為咱是軍人,補償機制絕不是普惠制的福利待遇,只是休假工作中的一個方面和方式而已。如果變成了普惠制福利,就讓補償失去了價值和意義。
當然,劍客還是希望隨著新的未休假補償機制的實施,隨著新的《規定》的落地,大家都能休了假、休好假。
未休假補償再好,不要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