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稱俄烏衝突將放緩!有沒有可能是俄烏在為更大的衝突做準備?

在俄烏衝突前,美國一再放出消息稱俄羅斯即將進攻烏克蘭,本人當時不以為然且對美國極盡嘲諷之能事,結果自己被打臉。

此後,我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對於美國的信息極其的看重。像我這樣的牆頭草當然為人們所不齒,但對於美國公布的一些信息除了重視外還是要理性看待。

具體到美國所稱「俄烏衝突將在未來數月內放緩」的信息,以個人淺見或許美國有這麼幾個依據和判斷:

一是,俄烏衝突大半年,到了現階段,俄烏雙方進入了戰略僵持的狀態,俄烏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無法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俄烏衝突畫面

二是,冬季來臨,此前外界預判的所謂的俄羅斯「冬季反攻」或許俄羅斯發動不起來了。那麼,此前外界預判俄羅斯將藉助嚴寒發動攻勢的可能性變成了動力阻止了俄羅斯的進攻。

三是,俄羅斯已經有了談判的意願。俄羅斯多位高官在多個不同場合,甚至是普京本人,都表示出了談判的可能性。

俄羅斯普京總統

但是,在俄烏衝突表面趨緩的前提下,各種暗流也是涌動:

一是,美歐國家對烏克蘭的援助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援助越來越多、援助的武器越來越先進。比如,前兩日美國剛宣布給烏克蘭提供價值12億美元的8套NASAMS防空導彈系統;英國稍早前則提供烏克蘭一千枚的「硫磺石-2」型導彈——這比英國早先提供的「硫磺石-1」型導彈更為先進。

二是,在俄羅斯多次暗示有談判意願的情況下,烏克蘭背後的美歐國家對此沒有明確表明其態度,甚至美歐國家繼續大力的援助烏克蘭就表明了美歐國家以談判解決俄烏衝突的意願不強,所以表現到烏克蘭方面要麼是澤連斯基乾脆表示不何談,要麼就是對談判開出「天價」使得雙方根本沒有談判的可能性。

美歐國家大力援助烏克蘭

三是,俄羅斯始終沒有放鬆軍事準備。這一方面是俄軍開始接收新的先進武器,比如昨日剛曝出的蘇35S戰機,稍早前曝出的「伊斯坎德爾-M」型戰術導彈、多款無人機的生產;另一方面,俄羅斯「部分動員令」的30萬兵員今日宣布已完成了軍事訓練。這意味著什麼?自然是這幾十萬人隨時可以派往俄烏衝突前線或是服務於俄烏衝突了。

假使真如美國情報官員所說「俄烏衝突將在未來數月內放緩」,那麼俄羅斯軍事上的準備是絕對不會放緩的,甚至,在放緩的幾個月內,俄羅斯通過兵員部署、武器裝備提升,俄軍在未來幾個月後其作戰能力得到提升也不一定。

如果說,俄軍的戰力得以提升,在俄烏衝突放緩這幾個月內沒能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那有可能俄烏衝突會有更大的戰鬥發生。

俄烏衝突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