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8個月憋屈仗,俄軍終於火力全開,僅僅2天,烏克蘭就扛不住了

近日,為回應烏克蘭對克里米亞大橋的破壞,俄軍對烏克蘭展開了一系列報復行動。從地理上看,基輔敖德薩羅夫諾文尼察尼古拉耶夫、第聶伯羅彼得羅斯克都遭到了俄羅斯的打擊,打擊範圍貫穿烏克蘭東西;從打擊目標上看,鐵路、熱電廠、能源系統和軍事指揮系統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重創,烏克蘭基礎設施堪憂;從兩國軍事對抗方面看,大量城區停電、停水、停運,民用基礎設施停擺,不僅對烏軍士氣產生極大消極影響,未來還將影響烏軍後勤。

(受到打擊的烏克蘭城市)

或許是感受到戰爭升級後的壓力,澤連斯基在社交媒體上說:「俄羅斯正在試圖摧毀我們,他們想把我們從地球上抹去。」與此同時,澤連斯基與七國領導人舉行了緊急線上峰會,烏方要求七國加大對烏克蘭的支持,特別是烏克蘭緊缺的防空系統和武器彈藥。

七國集團對於澤連斯基的要求積極回應。德國防長布雷希特表示,德國將在幾天之內為烏克蘭提供Iris-T導彈系統;美國官員表示,美國還將為烏克蘭提供8套「海馬斯」防空系統,在未來的幾個月將陸續運抵烏克蘭;英國首相特斯拉、法國總統馬克龍、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陸續承諾會對烏克蘭提供更多武器。

(俄羅斯總統普京

俄烏雙方在政治上的交鋒也更加激烈。俄方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認為,烏克蘭對克里米亞大橋的攻擊是恐怖主義行為,但西方竟然沒有對烏克蘭作出譴責,這顯示他們對和平並沒有任何興趣。烏方駐聯合國代表基斯利茨亞表示,近來俄羅斯利用84枚導彈和20多架無人機對烏克蘭發動襲擊,該襲擊存在蓄意針對烏克蘭平民和民用基礎設施的動機,因此他認為聯合國應該制裁俄羅斯。

回顧俄烏雙方8個月以來的軍事對抗,不難發現俄軍一直都在打憋屈仗。從德國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視角看,戰爭就像是放大了的決鬥,存在很強的暴力對抗性特徵。為了使戰爭規模控制在既定範圍內,成本與收益能實現平衡,克勞塞維茨提出,軍事必須從屬於政治目的,要用政治的理性來控制暴力,只有這樣才能達成既定戰略目標。

(俄軍發射導彈)

俄軍自2月24日發動特別軍事行動以來,所有的行動就被約束在政治框架內,包括避免打擊民用設施、避免誤炸平民、避開烏克蘭重要政治軍事設施,不打標誌性建築等,俄軍就是為了讓雙方政府有機會坐下來和談,而不是徹底撕破臉,所以大部分軍事行動都有所克制。

但烏克蘭方面顯然沒領情。烏克蘭方面利用反侵略和愛國主義的口號調動起了民眾的積極性,將民眾的感性最大限度調動起來,在俄軍始終保持克制的情況下,烏軍毫無限制地推動戰爭升級。當然烏軍的政治目的與俄軍也不相同,烏克蘭政府目前要的是收復所有被俄羅斯佔領的土地,除此之外,烏克蘭政府不想談判,因此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來襲擊俄羅斯也就解釋得通了。

(困在火車站的烏克蘭民眾)

但烏克蘭真正的問題是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俄軍憋屈了8個月,火力全開才兩天,烏克蘭就扛不住了,烏軍根本沒有能力抵擋俄軍的全方位的打擊,但烏克蘭顯然被之前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將俄軍的剋制視為烏軍戰鬥力的精進,想儘快結束戰爭,所以襲擊了克里米亞大橋,給自己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原本俄羅斯政府還想與烏克蘭政府談判,但現在西方高調支持,導致戰爭不斷升級,談判的路明顯走不通,可能很難再坐到一個談判桌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