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朋友們,在閱讀文章之前,辛苦您動動小手點擊一下「關注」,我們將持續更新歷史故事,既方便您後續的閱讀,又可以與志同道合的讀友進行討論,感謝您的支持。
「中國沒有當俘虜的空軍!」這是抗日英雄閻海文生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1937年,空軍第五大隊的閻海文在轟炸日本時,不幸被敵機擊中,隨後落入敵人的陣地。閻海文的到來,讓日軍激動萬分,不停叫囂著「活捉閻海文」。
作為鐵骨錚錚的中國人,閻海文寧死不屈,看著敵人醜陋的嘴臉,他提起手槍,用最後一顆子彈結束了自己的年輕的生命。
臨終前,他高聲大喊:中國沒有被俘的空軍!本想納為己用,結果親眼目睹了他的犧牲,可惜的同時,日軍更為他的舉措感到震驚。
事後,日媒公開讚揚,日軍還在他犧牲的地方立碑紀念!
暗下決定參加報國
閻海文出生於1916年,從現在遼寧北鎮長大,侵華戰爭爆發時,他僅僅只有15歲。
日軍的鐵蹄無情地踐踏東北土地,百姓痛苦不堪,在親眼目睹了日軍的暴行後,閻海文開始逃脫他們的魔爪。
一開始,他是去的北平,可到了地方才知道北平也好不到哪去,到處都有日本人的身影。
閻海文對日本人深惡痛絕,無奈之下,他原路返回,進到了東北一家流亡學校,東北雖局勢緊張,但比起外邊,學校還算是安全。
後來,東北淪陷,日軍在這裡創立了偽滿洲國,正式開始了他們罪惡的十幾年。東北的淪亡,對閻海文的心靈造成了嚴重創傷,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親手把鬼子趕出去,拿回屬於國家的土地。於是,他努力讀書,堅持鍛煉,為之後的參軍報國做準備。
時間來到1934年,閻海文高中剛畢業不久,中央航空學校就去北平招生,聽聞這個消息,他連夜啟程,心想:終於有了報國的機會。
幸運的是,閻海文成績優異,自身素質也不錯,報名後他很快通過考核,成為了一名光榮的空軍學員。
日軍的野蠻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無比深重的苦難,也正因如此,喚醒了閻海文的愛國情懷,後來的他也在自傳里寫道:救國之志,永存於心。
為了實現救國的心愿,閻海文精益求精,勤奮刻苦。
一次訓練中,他為了突破自己的能力極限,右腿硬生生被彈出的操縱桿打斷,在場的老師學員被嚇壞了,趕緊讓他去醫務室救治。
雖然性命保住了,但因為做了手術,他的右腿比之前短了一公分。
對於一名空軍來說,腿部受傷相當於結束職業生涯,下輩子都不能進操作室。
當時,擺在閻海文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冒著殘疾的危險繼續飛行;二、轉戰後勤,教授飛行理論。閻海文從學生時代就夢想著參加報國,一路顛顛撞撞,好不容易走到這裡,職業生涯卻遇到了瓶頸。
大家都勸他教授理論,可閻海文心裡十分清楚,那不是他願意做的。於是,他態度堅決毅然決然地選擇飛行,實現自己空戰報國的心愿。
身體還沒癒合,閻海文就要求重返天空,進行試飛。當時,我軍飛行設備落後,相比日軍先進的飛機,我們連個玻璃罩都沒有,以至於坐在上面的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不過,即便條件再艱苦,也阻擋不了中國戰士堅強的心。
帶著頑強的意志與立志報國的思想,閻海文試飛成功,並於1936年順利畢業,被分配在第五大隊二十四中隊當見習官。
次年4月,閻海文擔任少尉飛行員。抗日戰爭爆發後,閻海文開始了自己的殺敵報國的宏願。
我軍以6:0大獲全勝
1937年8月9日,日軍大山勇夫因挑釁我軍戰士被當場擊斃,之後,日方以此為借口,頻頻對我方施壓刁難。
士可殺不可辱,13日這天,我軍在上海八字橋與日軍展開對峙,淞滬會戰就此打響。
當天上午,日本海軍第三艦隊的司令長谷川清接到通知,上海多個日本據點遭到中國空軍突襲,需要立即安排飛機救援。
電話一個接一個地打進來,長谷川清還不知道怎麼辦,另一邊的航母也出了問題。
受颱風影響,日本航空母艦的大量飛機無法起飛,本想從這裡調出兩個中隊的戰鬥機拿下上海的制空權,結果長谷川清臨出發前改變了主意,他擔心長時間奔襲上海飛機與人力跟不上,耗下去也占不到什麼便宜,因此,他打算改用轟炸機,偷襲中國空軍的機場。計劃確定後,他立馬簽署了作戰電報,並一式兩份發給了台灣和日本。
下午3點左右,駐紮在台灣的日本航空隊接到通知,安排廣德空襲隊與杭州空襲隊分別駕駛9架「96式」從新竹出發,與日本大村機場飛出去的戰機在指定地點匯合。
敵機飛過福建上空時,烏雲密布,我軍發現有轟鳴聲,第一時間上報到指揮所。很快,曹娥機場遭到了突襲,杭州筧橋機場也啟動了緊急狀態。
14日上午,第四大隊的隊長高志航給李桂丹下達通知,要求他立刻帶兵到筧橋與自己匯合。
下午1點,李桂丹帶著9架戰機從周家口起飛,與其同行的還有黃光漢、毛瀛初二人。
飛機從蕪湖飛過抵達皖北後,能見度明顯降低,任務緊急,我軍只能克服環境,在湍急的氣流中艱難飛行。
好在,李桂丹熟悉周邊地形,調整完隊伍後繼續前進。
兩個小時後,李桂丹終於抵達了指定地點,然而,他沒想到,等著他的竟是一場從未有過的空中大戰。
此時的高志航正從南京往過趕,剛到地方他就接到上海傳來的通報:有敵機從台灣飛來,機場警報響起的那一刻,天上下起了暴雨。
李桂丹在筧橋上空轉了好幾圈,都沒有發現異常,就在他正準備下降高度放下落架。突然,跑道上出現布板,意思就是說前方有敵情。
高志航示意她拉起繼續飛行,李桂丹收到指令急忙帶著4架飛機升空,後面趕到的兩個中隊則留在原地阻攔日機。
找到自己的座機,高志航立馬跳了進去,可這時旁邊的飛行員大喊:「隊長,油不夠!」事態緊急,高志航沒有時間再等新的戰機,他一踩油門,就算死也要拉上小鬼子墊背。
然而,在雲層飛了一圈也沒有看到敵機,高志航懷疑他們在雲層底下,手握操縱桿立馬往下降,果然,飛機剛穿出雲層,他就看到了遠處敵軍,而且正在排列轟炸的隊形。
這是高志航生平首次與日機交戰,在提醒了其他的機群後,他猛地飛了過去,趁對方不注意,直接擊斃了對方射手,最後,駕駛敵機的飛行員跳傘,高志航成功摧毀一輛日本飛機。
而另一邊,李桂丹帶著兩家僚機飛往喬司機場,快到地方時,他打看到右下方有一輛日本轟炸機。
三人默契十足,立馬擺好隊形向敵機發起進攻,雲層上,4架飛機你追我趕,時不時還會傳來槍炮聲,最後,敵機中彈著火,墜毀在喬司機場的周邊地區。
隨後,鄭少愚又在曹娥機場攔截到一輛轟炸機,直接射中了對方的油箱,在台灣高雄的外海墜落。
中國飛機的性能雖然遠遠不如日機,但攻擊力異常兇猛,就連日本的最強航空隊也打得四處逃竄。
隨著幾聲悶響,又有兩架敵機爆炸,日本其他轟炸機見狀,為了跑得快一點,急忙扔掉飛機上的炸彈,只可惜,不管他們怎麼掙扎,結局都是死路一條。
僅僅20多分鐘,我軍就擊落了他們6架敵機,還有兩架受了重傷,我方6:0大獲全勝。
此次戰況被報道後,中國空軍被社會多次稱讚,就連日本的士兵也在感嘆,說中國的空軍都是英雄。
筧橋空戰,日本吃了大虧,軍官無地自容,最後用自殺了結了自己。
把子彈留給自己!
第一場戰爭結束後,華東地區的颱風也跟著結束,然而,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8月16日,日本航母的剩餘戰鬥機重新啟動,導致我軍在前兩天空戰中的優勢褪去,不過,中國軍人英勇無敵,再困難也能繼續出擊。
閻海文所在的部隊是第五大隊,17日上午,副隊長接到命令,摧毀上海虹口的日方司令部,隨後,閻海文駕駛著「霍克式」戰機跟隨隊伍飛往上海。
海陸空司令部對日方至關重要,為了保護這裡,他們當然得格外費心,因此,我軍剛到虹口上方,就遭到了敵人猛烈的炮火。
閻海文接到指令後,迅速與隊員們聚在一起,之後降低高度,將炸彈投擲在司令部。
三千磅炸彈下去,司令部當場爆炸,而任務完成後,閻海文又拉起操縱桿,把飛機往上拉起。
就在這個時候,敵機的炮彈狠狠地打在了他的機身上,飛機冒出大量黑煙。飛機不受控制,徑直往西墜落,此時的機艙全是濃煙,飛機保不住了,而閻海文只有跳傘能保住性命。
於是,他跳出去的那一刻,打開了身後的降落傘。
原以為這樣能保住性命,可降落的過程中,黃浦江刮開了一陣大風,由於風速太大,直接把閻海文帶到了日軍的陣地。
剛落地時,他還沒有反應過來,也不知道自己站在了日本人的地區,以為自己是在上海郊區。
可他剛解完身上的繩索,就看到不遠處有幾名日本傘兵,而且還聽到了槍響。
閻海文立馬提高警惕,趕緊隱藏在一個小土丘後面,但是,這一切為時已晚。
閻海文還在空中飄蕩的時候,地面上的日軍就看到了他,他們緊盯降落傘的落地點,同時從多個方位向中間包圍。
因為降落傘體積過大,閻海文剛落地就被發現了,日軍頓時興奮起來,想著活捉一個肯定得不少賞賜。
隨著日軍越靠越近,閻海文也看清了自己的處境,當然,他不可能投降,就算是最後一刻,也要與日軍干到底。
他拿出隨身的手槍,對著不遠處的日軍開始射擊。雖然槍里只有6顆子彈,但他顆顆都擊中,接連打死了5個日軍。
只剩最後一顆子彈時,他起身大喊:中國沒有被俘的空軍!隨後把槍口對準自己,扣下了扳機!將生命結束在年輕的21歲。事後,他被追封為中尉,安葬於南京的航空公墓。
閻海文的堅貞不屈,深深震撼了日軍的心,犧牲的第二天,日本海軍在上海匯山的碼頭為了進行了海葬。
4名軍官級別的日本人將他的屍體抬上船,還放上了中日兩個國家的旗幟,之後,他們為閻海文立了塊碑,上面刻寫著「中國空軍勇士之墓」。
這不僅是日軍第一次用最高禮儀安葬中國士兵,也是他們為中國士兵立下的第一塊碑。
1937年9月11日,日本戰地特派員將他的壯舉報道到日本新聞,文章剛發表,就在日本全國引起了巨大震動。
為了紀念閻海文,日方在東京組織了一場展覽會,把他的衣物、用品都拿到了這場活動上。
而此次展示,在短短20天里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日本人,向來崇尚武士精神的日本官兵也放下國籍與身份,來到了這次展覽。
日本展覽的活動結束後,閻海文的遺物回到了中國。
結語:
閻海文在淞滬戰場上的亮相,光芒耀眼,震撼了世界,他用悲壯的方式向日本人證明中國軍人寧死不屈的軍魂。
十四年的抗戰中,無數中國兒女血灑大江南北,用自己的身軀築起了抵禦侵略的血肉長城,用生命換來了現在的和平。
他們視祖國人民高於一切,無論什麼人阻擋國家前進,他們即便是死也要勢必剷除,這種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管過去多少年,都會讓人心懷激蕩、熱血澎湃。
我們有幸出生在和平年代,但我們永遠記得先烈的浴血奮戰,勇敢記得繁榮的來之不易,永遠記得守護我國大好河山的重任!
昔日的硝煙早已散盡,戰士的白骨早已化成粉末,可是當初的愛國熱情,那種為爭取勝利而前赴後繼英勇就義的民族精神我們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