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怎麼這麼強?美軍老是敗給解放軍?外媒:美需要「導彈航母」

134:48,這是美國空軍空戰司令部司令馬克·凱利此前在公開場合所說的中美空軍多用途戰鬥機中隊數量對比。盤點美國空軍自二戰結束以來的海外軍事行動,基本上都是在己方佔據明顯數量優勢下展開的。無論是越南戰爭還是阿富汗戰爭,美國空軍似乎一直沒有遭遇到戰鬥機數量不足這個問題。不過,當美國空軍面對中國空軍時,這個問題出現了。

當然,戰鬥機不足只是美軍在亞太地區所遭遇的眾多問題中的一個而已。對於亞太美軍來說,目前的問題是在美國的各種兵棋推演中,解放軍基本上都能夠擊敗美軍。那麼,中國怎麼會這麼強呢?美軍認為這是因為本土作戰優勢讓中國空軍和中國海軍在後勤保障和技術方面擁有更加明顯的優勢。

印度《歐亞時報》也對這一情況進行了報道,表示為了應對解放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優勢,美國空軍計劃打造「導彈航母」,也就是「快龍」(rapid dragon)系統。該系統就是使用C-17這類大型運輸機來發射遠程反艦導彈巡航導彈,以便儘可能抵消中國在遠程反艦、遠程攻擊、遠程防空和高超音速導彈方面的優勢。

目前,中國海軍的「鷹擊-18」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最大射程達到了540公里,而美國的「魚叉」亞音速反艦導彈最大射程只有240公里。中國空軍的PL-15超視距空空導彈最大射程達到了300公里,而美國的AIM-120D空空導彈最大射程則為161公里。並且DF-21D、DF-26這類遠程反艦彈道導彈可以將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阻擋在距離海岸線較遠的地方,這進一步削弱了美軍的海空作戰力量。

美國蘭德公司和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等美國智庫的多次兵棋推演顯示,在目前的情況下,美軍將會遭到重創,損失了航空母艦和大量的海軍艦隊。針對這種情況,美國海軍陸戰隊、美國海軍推出了2030遠征高級作戰基地(EABO)、分散式海上作戰(DMO)和「幽靈艦隊」等作戰設想,這些作戰設想都是通過分散式作戰理念來提升美軍的作戰能力。

而美國空軍此次提出的「快龍」系統也與此類似,美國空軍可以通過「快龍」系統在短時間內「集結」火力,對中國的雷達、遠程感測器和作戰系統進行攻擊,削弱解放軍的遠程攻擊能力,為美軍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創造機會。

「快龍」系統打算使用C-130J、MC-130、C-17作為主要載具,直接像傘投物資那樣將安裝有JASSM-ER遠程隱身巡航導彈的武器托盤投出。在武器托盤上的降落傘打開後,JASSM-ER遠程隱身巡航導彈將會根據預設的程序自動發射並展開攻擊。目前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已經研製了類似的武器托盤,MC-130可以投擲安裝6枚導彈的武器托盤,C-17則可以投擲安裝9枚導彈的武器托盤。

美國空軍認為,如果一架飛機一次能夠攜帶3個武器托盤,並且有3架運輸機成功投擲了自己所攜帶的武器托盤,那麼美國空軍一次就投送了54枚-81枚的JASSM-ER遠程隱身巡航導彈。需要注意的是,相應的武器托盤已經在2021年底進行了實彈打靶測試。從理論上來看,「快龍」系統實現的可能性非常大。

實際上,從運輸機這一角色誕生開始,就時不時被拿來「扔炸彈」,但是因為沒有裝備轟炸機那樣的轟炸瞄準具,所以在無制導武器時代,用運輸機轟炸的效果並不理想。俄軍曾經也使用過伊爾-76戰略運輸機掛載無制導炸彈執行轟炸任務,但只能在對方無防空兵器的情況下使用,不然機動緩慢的運輸機很容易成為對方防空兵器的靶子。

美國空軍在轟炸機方面的優勢長期以來都比較明顯,所以只在使用BLU-82/B這種巨型炸彈的時候,用C-130運輸機執行了該彈的投擲任務。C-17戰略運輸也執行過投彈任務,不過並不是臨空轟炸,而是運載「民兵III」洲際彈道導彈,以提升其生存性和射程。後者實際上和這次美國空軍提出的「快龍」系統設想有些接近。

對於美國空軍來說,「快龍」系統將極大減輕美國戰術空軍的作戰壓力。以C-17戰略運輸機為例,單次行動就可以投擲27枚JASSM-ER遠程隱身巡航導彈。而美國空軍的B-1B「槍騎兵」超音速轟炸機在不外掛彈藥的情況下,也只能在內置彈倉中攜帶24枚JASSM-ER遠程隱身巡航導彈。C-17戰略運輸機的數量遠高於美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數量,並且在必要的時候,美國空軍數量龐大的空中加油機機隊也可以將機艙位置騰出,加入「快龍」系統。

當然,「快龍」系統目前存在的問題也不少。第一個問題就是大量的運輸機實際上只是「導彈投擲機」而已,為了保證安全,會在儘可能遠的地方就放出導彈。而如何為這些導彈提供近千公里的導引就成為了另一個問題,畢竟如果沒有詳細的目標信息,那麼這些導彈大概率會打偏。所以,對於解放軍來說,如果能夠對美軍衛星或者前出飛行的美軍預警機偵察機、電子戰機展開有效打擊,就能夠極大削弱「快龍」系統的作戰效能。

第二個問題,目前擺在美軍面前的除了遠程攻擊手段受限之外,精確制導彈藥不足也是個大問題。美軍已經不止一次表示過,按照目前俄烏衝突的經驗來看,美軍的精確制導彈藥在短時間內就會被消耗殆盡。在精確制導彈藥數量不足的情況下,儘可能提升導彈的使用效率是最好的辦法,而「快龍」系統則降低了精確制導彈藥的使用效率。

以阿富汗戰爭為例,在2019年,美軍在阿富汗戰場一共使用了7423枚不同類型的精確制導彈藥,在伊拉克敘利亞使用了4729枚。加起來的話,美軍的單日精確制導彈藥消耗量大約在33.3枚左右。而按照「快龍」系統的設想,2架C-17就能打掉遠超這個規模的精確制導彈藥,並且還是更加昂貴的JASSM-ER遠程隱身巡航導彈。

第三個問題,「快龍」系統本身並沒有什麼複製的難度,中國空軍同樣也能夠複製這種做法。而且,和美國空軍的運輸機隊在邊扔導彈的同時還要兼顧保障美軍「分散式作戰」不同,主場作戰的解放軍可以讓大部分運輸機都從容執行導彈投擲任務,真要拼「量」的話,美軍恐怕並不能佔到什麼便宜。

所以,個人對「快龍」系統並不是非常看好。因為這個作戰設想實際上是以犧牲美軍戰略空運能力為代價換來的,而在未來的亞太軍事衝突中,戰略空運能力也是美國空軍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快龍」系統只能說是「應急手段」,最終還是治標不治本,根本無法解決目前美國空軍在亞太地區的困境。當然,亞太地區本來就不歡迎美軍的到來,如果美軍自己選擇離開的話,對於亞太地區各國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

圖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