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軍中范天恩,唯一被日本人寫進書本的團級將領,卻有一大遺憾

抗美援朝戰爭是剛新生的中國面對的一次嚴峻考驗,那時的我們百廢待興,軍事方面也沒有可以充分和敵人對抗的武器裝備、軍事器械。

在這場戰爭中,湧現了很多很多的英雄士兵和英雄部隊,其中,有一支這樣的隊伍,他們的壯烈事迹不僅被日本人寫進書本,同時還有朝鮮老人為他們作詩歌頌。

這支部隊就是被稱為「萬歲軍」的中國志願軍38軍,被日本人寫進書本的是這支部隊的團級指揮員范天恩

范天恩是誰?他在朝鮮戰場上樹立了哪些功勛,讓他作為唯一的團級指揮員,被日本人記錄在《朝鮮戰爭名人錄》中?

飛虎山阻擊戰

平津戰役解放天津的作戰中,38軍與39軍共同擔負由西向東的突擊任務,攻佔國民黨軍天津警備司令部,生擒中將司令官陳長捷。范天恩便在其中。

其後隨著解放軍主力南下,兩軍也參加了宜沙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等諸多戰役,戰鬥從東北進行到雲南,幾乎打遍了大半個中國。

所以在部署朝鮮作戰的策略時,彭德懷內心非常激動,他覺得這支部隊可以在朝鮮戰場上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彭德懷

於是,彭德懷重點部署38軍並42軍125師於熙川區域,讓他們消滅在這的南朝鮮軍第8師的主力,來擊垮敵人西線右翼。

等這個計劃成功之後,38軍再回到敵人左翼背後,將西線的敵軍包圍在清川江以北地區,一舉將其殲滅。

彭德懷一共集中六個師的兵力來狙擊熙川的敵軍,將最艱巨的任務交給了38軍。對於38軍,彭德懷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

平江起義時,他親自培養了38軍當時的紅軍部隊,他深知這支部隊中心力量有多麼強大,也相信部隊不怕千難萬苦的戰鬥精神可以在38軍得到弘揚。

但是,令彭德懷沒有想到的是,這支被他寄予厚望的部隊在戰爭剛開始時卻讓他失望了。

本來按照計劃,38軍要跟其他軍隊合力阻擊熙川的敵人。但是,當其他部隊已經與位於熙川的敵軍展開戰鬥的時候,38軍在路上耽擱了,遲遲未到。

彭德懷得知這一消息時,生氣地說:

「梁大牙怎麼搞的?如此慢慢吞吞,小腳女人一般,要誤大事的。」

戰爭上瞬息萬變,原有的計劃不能照常進行了。

梁興初

時間不等人,戰場形勢也不等人。彭德懷按照局勢迅速轉變作戰策略,要求38軍迅速攻佔熙川。

其他部隊按照上級部署,早早就到達指定地點,與他們所在區域的敵軍展開戰鬥。

但是38軍的第113師28日才進入熙川,到29日黃昏才開始展開進攻。可不曾想,在這裡的韓八師早就跑了。

彭德懷暴怒,大罵38軍軍長梁興初,要求他趕緊去追敵軍,向球場軍隅里攻擊前進,一定要阻攔敵軍從那裡撤到清川江以南去。

梁興初貽誤了戰機,全是因為一一二師軍長楊大易當時報上來的一個軍情,說熙川讓一個「美國黑人團」佔領了。

如果熙川以北的人民軍的軍火庫被這些美國兵發現了怎麼辦?梁興初派113師前往去保護這個軍火庫。

他們兩個人都沒有先去查明白事實真偽,就急哄哄地把部隊派了出去,等反應過來,做什麼也晚了。

梁興初只能趕緊想辦法將功補過,他向楊大易發布命令:

「你給我立刻向飛虎山攻擊,拿下飛虎山馬上攻擊軍隅里,切斷敵人的退路。告訴335團范天恩,讓他主攻飛虎山,拿不下飛虎山提頭來見!」

楊大易

范天恩,出生於1922年,是山東省泰安市人。

在抗戰時期,年僅16歲的范天恩加入八路軍,正式成為抗日一份子。在自己抗戰生涯中,范天恩表現勇猛,在戰場上一直衝在前面,像初生的牛犢一樣什麼也不怕,奮勇殺敵。

他是梁興初非常喜歡的一員愛將,本來在團里任作戰科科長,當時在知道要入朝作戰之後,他強烈要求把自己調到作戰部隊中,對梁興初軟磨硬泡,懇請他答應自己去前線的要求。

梁興初沒有辦法招架,於是就把他調到332團任團長。

范天恩

入朝之前部隊士兵們聚在一起舉行誓師大會,集結在一起鼓舞士氣。在場的每個人都心潮澎湃,希望這次能夠順利入朝、打勝仗,把敵人趕跑。

范天恩也不例外,他在誓師大會上,信心滿滿且充滿雄心鬥志地喊了一聲「創造模範團」,極力想在戰場上做出一番成就。

說完他就跟身邊的兄弟部隊挑戰,想比比看兩個部隊之間哪個部隊更加厲害,評判的條件就是看哪個團能消滅敵人的一個團。

進入朝鮮以後,1950年11月,范天恩接到了前往飛虎山的任務。

他當即帶領部隊出發,經過長時間的行進,很快到達了師指揮部所在的區域。

師指揮官看著范天恩和士兵們幾天幾夜沒有合眼,站著都能睡著的樣子,內心也非常不忍。

但是,為了不耽誤軍隊作戰,他還是推了推靠在牆上睡著的范天恩,下達了繼續前進的命令。

出發的路上,天上下著雨夾雪,眾人眼前霧蒙蒙的一片。

血戰飛虎山

在艱難的作戰環境下,士兵們背著自己的槍和裝備,冒著雨雪衝上前跟遇到的敵人死戰,並一舉搶佔了蘇民洞。他們不敢有絲毫鬆懈,稍加修整便立刻朝著飛虎山前行。

飛虎山在整個戰鬥中的地位都非常重要。它在價川東北方向,如果站在山頂,能夠俯瞰價川和軍隅里。

更重要的是,價川和軍隅里都是朝鮮北部的重要樞紐。

飛虎山與兩個地方相聚都不到10公里。敵軍如果打算向鴨綠江進犯,那麼,他們一定會經過這裡。

所以志願軍們都清楚,如果他們能夠掌握這個位置,就等於卡住了北進之敵的脖子,同時也切斷了他們的後路,讓他們動彈不得。

這個地方一定要守住,絕對不能讓敵人從這裡通過!

於是,范天恩帶領335團,利用飛虎山的地勢,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最後在11月4號的早上,成功地將旗幟插在了飛虎山的主峰。

范天恩趁熱打鐵,登上飛虎山之後就下令:「派一個營向前面的軍隅里攻擊!」

可是讓他沒想到是駐守在軍隅里的敵軍很多,一個營根本不夠。他氣得要死,連忙下命令,再加派一個營去攻擊。

可沒等到隊伍出發,師部就來了新的命令,要求范天恩停止攻擊軍隅里,就地防禦。因為戰爭局勢發生了變化。

原來,4號那天美軍第八集團敗退之後,除了留下一部分兵力在清川江北灘頭的陣地,他們召集了剩餘的全部主力撤到了清川江以南的地方。

彭德懷注意到了敵軍的動向,他認為敵人不會就這樣按兵不動,可能會重新組織集結然後再發起進攻。

所以,他向部隊下達命令,要求他們:

「鞏固勝利、克服當前困難、準備再戰,如敵再進,讓其深入後殲擊之」。

事情如彭德懷所料,美軍第8集團軍組織了南朝鮮軍第七師和一部分美軍向飛虎山發起了進攻。

天上,幾百架次美軍飛機輪番向底下的范天恩部隊進行轟炸,聲音大得震天響。

地上,步兵掩護在大量坦克和60餘門火炮的後面,以密集隊形進攻飛虎山。

面對進攻,范天恩心裡沒有絲毫慌張,反而鎮靜地指揮自己的士兵,應對敵人的進攻。

沒有糧食,彈藥武器也快不夠了,士兵們經過連續作戰,已經筋疲力盡。

但是他們沒有放棄,依靠自己構築的簡易共事,舉起自己的武器,一次次的反擊,他們咬著牙把敵人打退。

就這樣,過了5個晝夜,戰士們死死地把敵人卡在了飛虎山以北,完成了任務。

飛虎山一戰,范天恩帶領的部隊士兵每一個都抱著必勝的信念,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直至勝利的那一刻。

一位熟悉漢學的朝鮮老人內心震撼於這樣一支隊伍,他對志願軍深感敬佩之餘,也為他們寫下了一首詩,以表讚歎之情:

「飛虎山上萬虎飛,成仁取義英名垂,血灑朝鮮金碧土,中朝友誼共日輝」。

而在當時,來之不易的這場勝利並沒有足夠的時間留給他們修整。

血戰松骨峰

經過志願軍在西線的死命阻擊,美軍潰敗,他們想要撤往東線到中國志願軍的後方,對其進行包圍。

彭德懷接到美軍企圖經三所里撤退的報告,查看地圖之後,他發現在三所里以西有一條南北貫通的公路,公路附近就有一個小鎮龍源里。

彭總推斷,如果美軍在三所里被阻擊,就一定會改道向龍源里南逃。

所以,113師也必須在龍源里把敵人攔截住。

松骨峰位於龍源里東北方向,北通價川,東北可達軍隅里,在它的山腳下,有一條公路,在公路的東側有一條南北向的鐵路。

佔領松骨峰,美軍的部隊就沒有辦法順利南退。

戰機不可怠,113師師長楊大易接到師部命令之後心急如焚,他發現距離松骨峰最近、趕過去最快的是范天恩的部隊。

於是他向范天恩傳達命令,要求他們勢必把南逃的美軍攔住。

當晚,美軍連夜組織部隊向南逃,為了攔截美軍,范天恩帶領3連奉命搶佔敵人難逃的必經之地松骨峰,對敵人進行截擊。

志願軍在這裡作戰頗有難度,這裡地勢坡度小,周圍也沒有樹木遮擋,所以視野比較廣,不利於士兵作戰時隱蔽。

30日的早上,范天恩把整個335團召集起來,打算率領整個團駐紮在松骨峰,打擊敵人。

他把1營安排在松骨峰和以南地區,1營剛要修整,就發現一大批敵人順著公路逃來,於是立刻命令3連去搶佔松骨峰東南側書堂站的一塊高地。

3連戰士經過激烈的戰鬥,剛爬上這個光禿禿的山包,氣都沒來得及喘一口,就聽見從遠處傳來的轟隆隆的聲音。

他們一看,是一大批看不到頭的步兵、汽車和坦克正朝著他們奔過來。

「戰士們,繼續戰鬥!」

山頂上塵土飛揚,槍聲不絕於耳,燃燒的汽油和炮火染紅了整片山,戰士們鬥志昂揚,嘴裡嘶吼著,高舉著槍向敵人射擊。

沒有人後退,也沒有人放下武器,都在拚死堅守著陣地。

死亡的敵軍越來越多,敵軍擋不住攻勢,心裡越來越焦急,於是四處找能逃跑的地方。

他們看到了松骨峰邊上的公路,於是打算從這裡突出去,做出最後的抵抗。

一時間,敵軍將所有的汽油彈和炮彈都向3連扔過來,想要突破3連的阻攔。

3連士兵手裡的槍管被美軍的燃燒彈燒彎了,他們便把不能用的槍扔掉,拿起刺刀衝刺。

刺刀也刺彎了,他們就用自己的血肉赤手空拳地跟敵人打。

激烈的廝殺中,3連的士兵們傷亡慘重,排長、班長接連犧牲,剩下的戰士們看著周圍犧牲的同伴,懷著悲痛的心情繼續面對身前的敵人。

連長戴如意和指導員楊少成把剩下的士兵們召集起來,大家一起把手裡的文件和筆記本燒毀,以防這些機密在他們戰死後落入敵軍手裡,用這樣的方式表示自己要跟陣地共存亡。

一批批戰友倒下,敵人還在進攻。

連長戴如義一躍來到敵人面前,刺刀直直地插向敵人。一顆炮彈擊中了他,把他的左腿炸斷。

戴如義忍著身體上的疼痛,在地上爬著向周圍的士兵繼續指揮戰鬥。又一顆炮彈襲來,戴如義躲避不及,永遠的留在了異鄉的戰場上。

指導員楊少成瘋狂地向敵人掃射,手中的槍沒有子彈之後,他撿起地上的步槍,用刺刀跟撲上來的敵人搏鬥。

解決掉這一個敵人,周圍卻又撲上來六七個敵人把他團團圍住,楊少成環顧一周,拉響了手中的手榴彈,大喊一聲:「同志守住陣地!」

下一秒他便和身邊的敵人同歸於盡。

眼看著自己的士兵一個又一個倒下,范天恩心急如焚,他怕自己的兵就算死光了也沒辦法把這裡的敵軍殺死。

於是他打電話給梁興初:

「軍長,美國人的炮火太凶了,一營打光了,三營上去,每一個小時又光了,我的警衛連都上去了,再派點人過來。」

梁興初知道範天恩打這個電話一定是到了彈盡糧絕、不得已的時候,但是他現在也沒兵,只能硬擠出一個營給范天恩,也給他下死命令,要求他一定要堅持住。

加上這一個營,范天恩和他的士兵苦苦支撐,等到了16號早上,還活著的人只有幾十個人了。

這時,楊大易又派來了一百多人,范天恩看著這一百多人,以為他們可以支撐一陣子,沒想到不到一個小時,這一百人全部犧牲。

范天恩沒有辦法,眼看著已經沒有人能夠撐住了,只能派出自己團里的通信班。

看著通信班的士兵,范天恩心裡就像刀絞難受,他跟通信兵們說如果身體有問題,可以不用上陣地。

但是知道自己上陣地會遭遇什麼的通信兵們沒有一個人猶豫,只聽見一聲吼叫:「團長,把你的子彈再給我二十發!」

通信班的士兵們沒有退縮,他們一直堅守在陣地,打退了美軍的一次進攻。

到了16日下午,眼看又要頂不住了,范天恩又派出了二十多名從未開過槍的文化教員。在上陣地前,他手把手地教他們如何使用手榴彈。

然後,這二十多位每個人腰間別著五顆手榴彈的士兵頭也不回地衝進來戰火瀰漫的陣地……

就這樣,士兵們拼盡自己的最後一口氣,抵抗住了敵人的進攻。

38軍苦苦支撐著到了16日晚上,終於他們等來了撤到漢江北岸的命令。

一直堅守在這的范天恩接聽了楊大易的電話:「東線反擊戰勝利結束,殲敵兩萬多人,阻擊任務完成了,你部可以撤退。」

聽彎這個消息,范天恩長舒了一口氣,覺得自己一直緊繃著的神經也放鬆了下來。下一秒,他整個人暈倒在了地上。

范天恩後來回憶自己記憶中的軍旅生涯:

「如果有人要問我什麼日子顯得最長、最難熬,那就告訴他: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

在這20多個日日夜夜中,范天恩和他部隊的士兵浴血奮戰,用武器、彈藥,甚至是自己的身軀抵擋住敵人的進攻。

他們沒有懼怕裝備精良的美軍,也不怕自己手中沒有武器。

就這樣,所有士兵憑藉自己頑強的意志抵擋住敵人,將美軍第1軍、第9軍完全牽制在西線,他們有力保障了志願軍主力在東線的反擊作戰。

看著來自38軍的戰報,彭德懷在心裡發出來這樣的感慨:「這是一支鋼鐵部隊。」

在飛虎山阻擊戰和松骨峰阻擊戰之後,范天恩憑藉自己的力量,成為朝鮮戰場上令敵人聞風喪膽的中國指揮員之一,也是中國志願軍士兵中口口相傳的最能打的團長。

後來有一次,有人問范天恩當初為什麼對上朝鮮戰場這麼執著。他沉思良久後回答:

「哪裡有願意打仗的?這麼殘酷,老死人。是敵人不讓我們安穩。那既然不讓,我們就幹了吧。干就得要犧牲。」

「犧牲攤到自己身上,就不想犧牲了,那這個國家就完了。攤上誰是誰,那才行。」

所以,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將敵人趕出去,范天恩依然堅守在戰場上。他繼續率領著自己的335團,與敵軍在漢江南岸展開激烈的戰鬥,寸步不讓,直到戰爭的結束。

回到中國以後,范天恩歷任師長、軍參謀長、副軍長。

1967年范天恩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作戰部副部長、總參某部防化部副部長、總參謀部軍務部副部長、解放軍濟南軍區煙威警備區司令員,後定居於北京。

2001年1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他曾表示生前最大的遺憾是335團里有個19歲的小戰士,從小是個孤兒,最終為國捐軀。他想找到小戰士的家人予以幫助支持,卻毫無線索。

范天恩

松骨峰戰役之後,作家魏巍在戰地採訪了范天恩和他的士兵,也目睹了陣地的慘烈。

後來撰寫了轟動一時的長篇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

書出版之後,魏巍在贈與范天恩的那一本書上寫著:

「范天恩同志,你們才是這本書的作者。」

朝鮮戰役打出了新中國成立後在國際上的第一場勝仗,對於改善我國外交環境有著不可磨滅的革命意義。中國人站起來的背後,是這群革命先輩捨身為國的大義,對此我們永遠銘記。

對於范天恩和他的335團,各位讀者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