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暗鷹導彈
經過多年研製後,美國暗鷹導彈終於要進入服役階段了,這款導彈或許會被進駐到西太平洋,其中部署地點就包括關島。作為一款高超音速導彈,暗鷹時速可達3800公里,能夠從關島打到中國,那麼應該咋應對呢?尤其是美國不斷加快印太戰略的建設,中方所面臨的壓力也在快速上升。本期就來分析,美國暗鷹導彈的威脅。
圖為美軍導彈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高超音速武器概念的國家,這一武器源自於一小時打遍全球戰略。雖然美國有全球戰略打擊能力,並且也是除俄羅斯外,世界上另外一個掌握三位一體核威懾能力的國家,但美國認為,之前的核力量在常規作戰中用途不大,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需要研發一款能夠高速飛行,並且對全球任意地點發動打擊的武器,而它就是高超音速導彈。
圖為美軍導彈
高超音速導彈的飛行速度,要求保持在5馬赫以上,但實際上,中俄的高超音速武器,速度普遍在十幾馬赫以上,有的甚至更高。而美國的這款暗鷹導彈,速度顯然還無法夠到高超音速導彈的標準,哪怕是速度進一步提升,也是勉強及格。但是,作為美軍的一款中遠程導彈,暗鷹導彈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其最大射程已經達到6000公里,部署關島後,意味著它能夠覆蓋亞太大片區域。
當初,美俄相互指責對方違反中導條約的相關協議,並且特朗普乾脆就退出了這一協議。實際上,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很大程度上就是給這一武器讓路,但是,令美國尷尬的是,雖然它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高超音速武器概念的國家,研製進度卻遠遠落後於中俄,以至於中俄都有多款高超音速導彈服役了,美國還處於測試狀態。
圖為暗鷹導彈
這款暗鷹導彈,美國原定計劃是2023年服役,它的研製道路可以說是一波三折,首次試射就遭遇失敗。那麼,明明擁有強大科研實力的美國,為何在高超音速導彈的研製上,卻接連翻車呢?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過去30年,美國陷入獨孤求敗的境地,沒有蘇聯這個對手後,美軍許多武器裝備的發展陷入迷茫,開始了大量的探索,有些項目,明明非常有價值,但美國卻總會半途而廢,等到其他國家超越自己後,美國又重新上馬這一項目,直接導致許多軍工科研項目受阻,高超音速武器就在這一範疇。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暗鷹導彈雖然有望在明年投入使用,但跟中俄的同類型武器相比,已經被拉開了一大截差距。因此,縱然美國進行盲目的追趕,估計也很難取得成果。目前,亞太方向上的力量對比已經開始改變,絕不是靠美國新增部署一兩款導彈,就能夠全面逆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