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紅軍轉移,項英目送最後一批出征者,不禁熱淚盈眶、百感交集

2021年01月11日15:09:02 軍事 1383

項英站在 1934年秋天的雲石山下。西去的路上,塵土揚起又落下。長時間的揮手告別,使項英的手臂有些酸脹。秋風瑟瑟,落葉蕭蕭。這凄涼又悲壯的送行讓人揪心。

中央紅軍主力走了。博古、李德、周恩來、洛甫、王稼祥、毛澤東、朱德都走了。留下來的,是走不了的。目送最後一批出征者的背影,項英不禁熱淚盈眶,百感交集。他身後站了一大片留下來的人,揮之不去的迷霧在大家的心頭纏繞。紅軍主力會不會回來,能不能回來,他們還管不管我們? 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在留下來的人們中瀰漫。是啊,從留下來的老弱病殘及犯有錯誤的幹部居多的這一點上,讓人產生這種感覺是不足為怪的。

項英看了看送行的人群,何叔衡、瞿秋白、毛澤覃及妻子賀怡都在。這些人是在群眾中很有威望的。他翻身上馬,對大家說:"回去吧,過兩天我們開會。"

這是10 月 12 日的贛南瑞金梅坑。

項英還記得月初,博古、李德找他談話。他們過於嚴肅的表情,使項英隱隱約約地感覺到了什麼。那時,被匆忙任命為中央軍委代副主席的項英已參與了戰略轉移的準備工作。而具體的長征準備,中共中央確定由博古、李德、周恩來組成"三人團"負責籌劃。對誰走、誰留、何時走,是極小範圍內的秘密。項英也不得而知。

中央紅軍轉移,項英目送最後一批出征者,不禁熱淚盈眶、百感交集 - 天天要聞


早在 5 月,中共中央在瑞金召開的書記處會議上,分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形勢,認為形勢已無法扭轉,紅軍在內線作戰十分困難,決定將紅軍主力撤離中央蘇區,並將這一決定向共產國際報告。不久,共產國際複電,同意紅軍主力撤離中央蘇區。

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撤離準備的速度加得很快。以至在幹部中一些必要的宣傳和解釋都免了。當博古、李德告訴項英中央讓他留下來領導中央蘇區堅持鬥爭時,項英猛地吃了一驚。

博古說:"你在蘇區的鬥爭經驗豐富,留下來最合適了。別人我們也不放心。"

這既是信任,又似乎摻雜了些別的什麼。可不可以這麼認為,如果更信任一些,就會讓項英跟他們一起走?這個推理也許不確切,但從項英在這之前還沒有想過留下來的事實看,項英是願意和紅軍主力在一起的。在那樣的時局下,誰又不願意呢?

很快,中共中央決定:主力紅軍轉移前,在瑞金梅坑成立中國共產黨中央分局,由項英、陳毅、陳潭秋、賀昌、瞿秋白等五人組成(後又增加了鄧子恢、張鼎丞、譚震林、梁柏台、毛澤覃、汪金祥、李才蓮),項英為書記;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辦事處,陳毅為主任、梁柏台為副主任。留在中央蘇區的紅軍連同政府機關、傷病員一起大約三萬來人,而槍支彈藥很少,多數是大刀、梭標。

項英不是不明白,以八萬主力紅軍尚不敵五十萬國民黨軍的進攻,留下來的這樣一個攤子,如何應付?但個性強、脾氣犟的項英並沒有讓這想法在心裡停留多久。一來革命熱情和對黨的忠誠這就是他的全部;二來主力紅軍走了,他項英就是蘇區的一把手,他相信自己能夠獨當一面干一番革命事業。基於這些,他覺得留在中央蘇區不一定就是件壞事。當中央把分局的任務告訴他時,儘管他覺得過於艱難甚至有些苛刻,但他對未來的中央蘇區還是充滿了信心。

中央紅軍轉移,項英目送最後一批出征者,不禁熱淚盈眶、百感交集 - 天天要聞


中央交給分局的任務是:牽制國民黨軍,掩護中央紅軍主力轉移,保衛中央蘇區和土地革命的勝利成果,使進佔蘇區的敵人不能順利統治下去,準備在有利條件下配合紅軍主力反攻,恢復被國民黨軍佔領的城鎮和地區。同時還規定,必須等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全部突圍到湖南以後,才能向部隊和地方幹部、群眾公開宣布主力紅軍突圍轉移的消息,在這以前必須嚴格保守秘密。中央劃定瑞金、會昌、於都、寧都四個縣城之間的三角地區為基本游擊區和最後的堅守陣地。

年輕的中央負責人博古和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德國人奧托·布勞恩,在撤離前一天夜晚與項英作了徹夜長談。年僅二十七歲的博古和中文名字叫做李德的布勞恩十分清楚,中央和主力紅軍要順利突圍,與項英在蘇區是否執行他們的決定至關重要。因此,當他們得到項英堅決執行的保證時,兩人臉上露出了笑容。

歷史在 1934 年的時候,選擇了書生氣很濃的博古和對中國情況並無多少了解的李德來作為中國革命的領頭人,一切自然要照他們說的去做。

主力紅軍走了。中央蘇區一下子顯得空曠起來。入夜,無邊無際的黑暗降臨梅坑,巨大的寂靜使村莊偶爾傳出的雞鳴狗吠聲令人心驚。

項英坐在油燈下,心情難以平靜。妻子張亮幾次催他上床睡覺,他都說不困。夜越來越深。

中央紅軍轉移,項英目送最後一批出征者,不禁熱淚盈眶、百感交集 - 天天要聞


8 月的老營盤戰鬥,敵軍周渾元師的一顆缺德的子彈擊中了陳毅的右胯骨。粉碎性骨折使陳毅的大腿流血不止,痛苦萬分。就這樣,他一直躺在醫院的病床上。他知道中央機關和主力紅軍馬上就要撤出蘇區了,但不知道自己是留下還是和主力一起走。還沒有哪一個中央領導人找他談過話,他的心情很煩躁。本來他的腳早就該做手術了,可雲石山國家醫院沒有電源,不能拍X光片,使手術無法進行。眼看著醫院各科室的醫療器械、藥品都裝箱了,明擺著就要行動了嘛。

早些天,鄧穎超、康克清、蔡暢到醫院來看他,告訴陳毅她們現在很忙,主要是清理文件,讓陳毅安心養傷。臨走時蔡暢還拿出一塊真絲呢料,說是給他妻子賴月明的。蔡暢是他倆的媒人。並告訴陳毅她已奉命通知石城縣委,讓擔任縣婦女部長的賴月明馬上回梅坑醫院來照顧他。陳毅欣喜了一陣,這是不是意味著他和妻子可以一起走?當他看到身負重傷的王稼祥躺在擔架上出院時,那陣欣喜又沒了。風聲越來越緊了。從興國前線撤下來的第三軍團的人來醫院看他時告訴說,部隊已經集合待命,防務交給了地方部隊。

多讓人著急啊,陳毅再也躺不住了。在同是養病的陳正人和周以栗的催促下,他給周恩來寫了封信,讓警衛員張德勝送去。在信中陳毅向周恩來反映了自己的情況。周恩來接信後,立即和衛生部部長賀誠一起來到國家醫院。

近來,周恩來真是太忙了。撤離前的準備工作繁多而複雜。他剛從於都檢查河上浮橋架設情況回到雲石山,博古就派他代表政治局向陳毅傳達中央決定,讓他留下來當中華蘇維埃辦事處主任。正好陳毅的警衛員送來了信。

中央紅軍轉移,項英目送最後一批出征者,不禁熱淚盈眶、百感交集 - 天天要聞

周恩來和賀誠來到陳毅的病房,陳毅要起來,周恩來扶著他讓他躺下。陳毅的大腿又紅又腫,不斷有血水透過紗布滲出。周恩來向醫生問明情況,立即給軍委無線電台打電話,要他們馬上把備用的汽油發電機送到國家醫院來,並讓賀誠親自組織醫護人員做好拍片開刀的準備。

周恩來告訴陳毅,中央機關和主力紅軍明天就要撤出中央蘇區了。中央決定讓他留下來。儘管周恩來覺得這個時候對陳毅說這話有些艱難,但他還是說了,這是中央的決定。

後來,人們經常作這樣的推測,假如陳毅的腿沒有受傷,他會不會就跟中央主力走了。歷史總是不給人以假如的機會。事實上,被抬在擔架上撤離的大有人在。陳毅不就是親眼看見王稼祥被抬出醫院跟著主力走了嗎。但不管是走還是留,陳毅確實受傷得不是時候。

汽油發電機運來了,X光機重新安裝好了。醫護人員在賀誠的指揮下忙開了。拍片、麻醉、開刀。右腿骨被打碎一塊,許多碎骨插在肉里。手術是在夜裡進行的,照明不太好,匆忙中並未將碎骨取盡。

陳毅手術後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從昏迷中清醒過來。看了看左右,問警衛員張德勝什麼時候了。張德勝告訴他是10月10 日下午兩點鐘。陳毅說:"快找擔架,抬我去為中央機關和主力紅軍送行。"

中央軍委駐地。出征和送行的人集了一大片。陳毅看到了正準備上馬的博古,博古見陳毅坐著擔架來了,直向他抱歉,說因工作太忙,一直未能去看望。並解釋這次撤離本想把他抬走,就因為陳毅在江西呆的時間長有名望,所以留下來負責軍事,幫助項英工作。

中央紅軍轉移,項英目送最後一批出征者,不禁熱淚盈眶、百感交集 - 天天要聞


陳毅握住博古的手,雖然心裡有些想法,但還是對博古表示感謝。離別之情總是真摯的。陳毅覺得在哪兒都是幹革命。在哪兒幹革命都艱險。

現在,陳毅很想見到項英。

10 月 13 日上午,項英來到國家醫院。

陳毅倚靠在床上,項英坐在他的旁邊。項英問陳毅:"手術還順利嗎,傷口痛不痛?"陳毅挪了一下身子,呲著牙說:"還行。"項英扶他坐好,說:"賴月明馬上就回來了,有她的照料,你會康復快些,"

接著,項英向陳毅傳達了中央對分局的部署。陳毅聽得很認真,還從床頭拿出本子不時記錄。項英傳達完之後,問陳毅有什麼看法。陳毅脾氣很直,稍作沉思,說:"我有看法。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已是事實,蔣介石決不會因紅軍主力撤出而忽視中央蘇區,讓蘇維埃政權繼續存在。蔣介石就是用一部分兵力去追堵紅軍主力,另一部分對付中央蘇區也是綽綽有餘的。"

項英說:"所以中央要求我們保密,不讓國民黨軍知道主力紅軍已經撤出。"陳毅說:"如果要保持蘇區跟以前一樣,這非常困難。"項英說:"我們可以儘快擴充紅軍。"

陳毅說:"不行。紅軍二十四師和獨立團應立即分散到中央革命根據地各個游擊區去,作為游擊戰爭的骨幹,這樣可以保存一批革命力量。

中央紅軍轉移,項英目送最後一批出征者,不禁熱淚盈眶、百感交集 - 天天要聞


項英覺得陳毅似乎過於悲觀。他對陳毅說:"主力紅軍會回來的,我們在'三角地區'完全可以創造新的師新的軍團,配合主力紅軍反攻。"陳毅說:"假如能回來,那就用不著走了。"項英說:"不見得吧,走就是為了回來。"

陳毅的確很為現在蘇區的處境擔憂。他說:"像瞿秋白、何叔衡、周以栗老同志,身體有病、年歲又大,還有一些知識分子和婦女,最好讓他們穿上便衣,趕快到白區去隱蔽起來,打游擊他們是吃不消的。"

項英並不這麼認為。根據中央的決定,中央蘇區還是要保持原來的樣子。那麼政府機關還得照常辦公,機關報紙《紅色中華》還要辦下去。人要是都走了,那怎麼行呢。中央可是說要等到主力紅軍到了湖南之後才可以公開秘密。

項英說:"你的想法也有道理,但我們得執行中央的決定。"多年的征戰,使陳毅對局勢的研判更為明了,他感覺到了此刻中央蘇區的險境。而項英現在作為蘇區的第一號領導人,他更趨向于堅信和執行中央的決定。他堅信主力紅軍不會丟下他們不管,很快就會回來的。

項英對陳毅說:"明天上午開分局擴大會議,我派人抬你去參加。"臨出醫院,他又對陳毅說:"你是不是搬回機關。這樣有什麼事商量起來也方便些。我會讓醫生護士及時給你檢查換藥的。"

中央紅軍轉移,項英目送最後一批出征者,不禁熱淚盈眶、百感交集 - 天天要聞


好消息傳來了。中央紅軍突破了"圍剿"中央蘇區的南路軍總司令陳濟棠布設的王母渡、韓坊、金雞、新田等處的第一道封鎖線。

22 日,中央軍委來電決定成立中央革命根據地軍區,任命項英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贛南軍區參謀長龔楚調任參謀長,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賀昌任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區指揮江西、福建、閩贛、贛南及閩浙贛五個軍區(閩北分區在內)及各直屬的獨立部隊與二十四師和十軍。

陳毅見到這個電令後,心頭一沉。敢情博古對他說的讓他負責軍事只是說說而已,不給軍職,怎麼負責軍事?中央軍區領導班子里沒有他陳毅。

這些天,項英簡直忙得透不過氣來。中央紅軍撤離行動還不能公開,蘇區的一切工作必須照常。他找《紅色中華》報主編瞿秋白研究辦報的事,決定報頭不變,還是標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機關報"。他找兵工廠廠長談話,要把已經拆散的機器再安裝起來,繼續製造子彈和地雷以及修理槍炮。他找圖書館長,要圖書館正常開館。他找銀行行長,讓銀行繼續發行和兌換蘇區紙幣……而軍事上的事情更讓他心急。他讓軍區衛生部長王立中帶人深入到於都、長汀、寧都等紅軍醫院,將基本能夠出院的都動員出院,補充到二十四師和幾個獨立團里。

看著項英日漸消瘦,張亮很著急。同時,也覺得自己幫不上他什麼忙,只有在生活照顧上下功夫。這時,張亮已有孕在身。

10月 26 日,壞消息傳來了:敵人侵佔了寧都。

中央紅軍轉移,項英目送最後一批出征者,不禁熱淚盈眶、百感交集 - 天天要聞


這使大家很緊張。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辦事處決定成立瑞西縣。從原西江、瑞金、於都三個縣划出八個區,以於都的寬田為中心,直接歸分局和政府辦事處管。

似乎一切都是在匆忙中進行的。中央軍區成立以來,項英很想打幾個硬仗,一來使國民黨軍不懷疑中央紅軍已不在蘇區,二來鼓舞鼓舞士氣。自中央紅軍撤離蘇區以來,士氣普遍低落。這是讓他十分憂心的事。

可是,留下來能打仗的人並沒有多少。他只好讓紅 24師及各獨立團採取以班頂連,以排頂營,以連頂團,把中央紅軍的防務全部接下來。人太少,就讓士兵們在戰壕里來回奔走,在樹林邊巡邏放哨,以此來迷惑敵人。若哪個地方出現了敵人,就迅速集中兵力擊潰。

11 月初,國民黨東路軍第 10 師,奉蔣介石收復瑞金的命令,一路開來。項英得到消息,立即和陳毅、賀昌、龔楚一起商量。

陳毅提出打伏擊戰,大家都同意。項英讓龔楚立即調紅 24師第70 團,獨立第 11 團和古城獨立營,溪口獨立營四千人馬,分別埋伏在古城西大嶺隘、古城東牛嶺。

11月6 日,敵人進入了大嶺隘伏擊圈。紅軍指揮員一聲令下:"打!"紅軍戰士向敵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槍聲手榴彈聲響成一片,敵軍還沒弄清是怎麼回事,就當頭挨了一棒,只得丟下幾十具屍體退了回去。

中央紅軍轉移,項英目送最後一批出征者,不禁熱淚盈眶、百感交集 - 天天要聞


幾個小時後,敵軍重新組織力量,在炮火的掩護下再度進攻。70團、獨立 11團的指戰員們,不畏強敵,與敵人較量了三天,擊退了敵軍數十次進攻,打死打傷敵軍數百人。於8日晚撤出戰鬥。當9日上午敵人進入東牛嶺瑞金的道路上時,紅軍戰士已埋下了不少地雷,並砍倒大樹擋在道路上,阻撓敵人通過。這個伏擊戰打得不錯,項英很高興。他對賀昌說:"主力紅軍不在,我們照樣可以打好仗嘛。"

這時候,中央紅軍再傳捷報,又通過了兩道封鎖線,正準備兵分兩路,西進道縣和江華,準備渡過沱江。但不容樂觀的事實又發生了。 11 月10日,瑞金失守。

瑞金不能呆了,項英立即帶領中央分局和中央軍區機關由梅坑轉移到剛剛成立的瑞西縣寬田。緊接著,於都又被敵佔領。

被佔領的許多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遭到殘害。捲土重來的豪紳地主、流氓惡棍,組織起"還鄉團"、"鏟共團"、"暗殺團",對他們抓到的人,活埋、挖心、肢解、碎割等等,慘絕至極。

敵人的下一個目標是會昌。

中央紅軍轉移,項英目送最後一批出征者,不禁熱淚盈眶、百感交集 - 天天要聞


紅軍官兵摩拳擦掌,紛紛請戰。項英覺得這的確是鼓舞蘇區群眾,提高他們鬥爭信心的好時機。連日來,蘇區連失幾個縣,損失慘重,人民群眾更是吃盡了苦頭。

項英命紅 24 師在謝坊西側的灣塘崗伏擊,會昌地方武裝作正面扼守,福建軍區獨立團於瑞金河東岸阻擊牽制增援之敵。

22 日,國民黨軍東路第 3 師在師長李延年的帶領下,趾高氣揚地由瑞金向會昌開進。當第9 旅行至灣塘崗處,紅24師師長周建平一看火候已到,急忙下令開火。紅軍戰士向敵人發起了迅猛攻擊,把敵人截成數段,十餘處進行肉搏,從上午 9點一直打到下午2點,敵人死傷大半,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在敵第8旅的增援下丟盔卸甲,倉皇逃竄。這一仗消滅了敵軍半個旅,繳獲機槍步槍千餘支。還打死了敵團長一名。

紅 24師損失也挺大,傷亡近五百餘人。同時,暴露了主力24師的目標,使得這個勝仗蒙上了一層陰影。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突發!胡塞武裝用組合戰術,猛烈攻擊美航母及其艦隊! - 天天要聞

突發!胡塞武裝用組合戰術,猛烈攻擊美航母及其艦隊!

據央視新聞網6日最新消息報道,胡塞武裝組織發言人對外聲稱,在當地時間6日,胡塞武裝動用多枚巡航導彈與無人機攻擊美國航母福特號及其相關的艦隊(其中包括一艘補給航等情況。以此來回應:「美軍對葉門薩達省等相關地區進行瘋狂的轟炸」!,目前美航母所產
抗戰回望10︱《對日作戰方略》:「我國不敗之五大戰策」 - 天天要聞

抗戰回望10︱《對日作戰方略》:「我國不敗之五大戰策」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澎湃新聞·私家歷史與抗戰文獻數據平台合作,推出「抗戰回望」系列,選取抗戰期間的報紙、圖書、日記等史料加以介紹,希冀帶領讀者前往歷史現場,觸碰抗戰時中國軍民的精神與生活。《對日作戰方略》一書的作者為梁心,1933年由日新輿地學社出版。梁心,廣東陽江人,曾為廣...
以軍首次在「莫拉格走廊」開展軍事行動 - 天天要聞

以軍首次在「莫拉格走廊」開展軍事行動

以色列國防軍當地時間4月5日發布聲明稱,以軍第36師部隊已重返加沙地帶作戰,並開始在「莫拉格走廊」進行軍事行動。這也是以色列國防軍首次在該區域開展行動。以軍表示,這些行動是在加沙地帶及其他戰線更廣泛軍事行動的一部分。在行動中,以軍第36師部隊正在加沙南部的拉法行動,旨在搜尋並拆除該地區剩餘的巴勒斯坦武裝的...
解碼南陽軍事血脈:透過一場國防展,重新認識一座城 - 天天要聞

解碼南陽軍事血脈:透過一場國防展,重新認識一座城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4月12日,2025河南省國防教育科技展(南陽站)(以下簡稱「國防展」)將在南陽市花境公園開幕,這個春天南陽最「硬核」的打卡地來了!為什麼是南陽?本屆國防展落地南陽的背後,是這座中原古城三千年從未熄滅的軍事DNA。
聯合國警告貿易戰沒有贏家 美加州州長:加州不是華盛頓 - 天天要聞

聯合國警告貿易戰沒有贏家 美加州州長:加州不是華盛頓

新華社北京4月6日電 針對美國宣布所謂「對等關稅」政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發言人迪雅里克警告,在貿易戰中沒有贏家。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加文·紐森強調要求加州政府與其國際貿易夥伴建立新的戰略關係,強調「加州不是華盛頓」。2月28日,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出席記者會。新華社發(聯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