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航母不是科幻 80年前就是美國黑科技 無人機時代或重建
提到飛行航母,很多人都可能認為是科幻片里的東西,而事實上早在80年前美國海軍就曾造過。現在是無人機時代,又有人提出要建造飛行航母。
一位記者在美國海軍學院的專業期刊《論文集》中推薦了他的觀點,美國海軍應該考慮重新啟用上世紀30年代災難性死亡的概念。
Kyle Mizokami認為,美國艦隊應該考慮將大型飛艇作為無人機的載體,本質上是在80多年前艦隊昂貴的阿克倫級飛艇實驗的升級。飛艇可以作為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航空母艦的補充。
Mizokami寫道,現在已經有必要的技術可以讓無人飛艇與無人機合作,提供現代版的「阿克倫」級飛艇」。
阿克倫級飛艇是1930年代初為美國海軍建造的兩艘硬式飛艇。設計為偵察平台,使用它們的目的是充當「艦隊的眼睛」,將美國海軍偵察部隊的行動範圍擴大到超越地平線。
美國海軍在其官方網站上描述了這兩艘「阿克倫」的簡短服役。這艘飛艇長785英尺(231米),可以以50海里/小時的速度飛行數千英里,同時搭載89名船員、七架機槍和四架通過一個複雜裝置發射和降落的戰鬥機。
1932年在古巴附近的一次演習中,總部設在新澤西的阿克倫號「成功地發現了輕型巡洋艦羅利號和十二艘驅逐艦,兩分鐘後在東方地平線上確定了它們的位置。
航海部門引用歷史學家理查德·史密斯的話。考慮到天氣、飛行時間、超過3000英里的飛行軌跡、材料缺陷以及當時空中導航的基本特性,阿克倫號的表現是驚人的,史密斯寫道。他說:「1932年,世界上沒有一架軍用飛機能有這樣的表現。
Mizokami寫道,但是阿克倫在1933年墜毀,造成73人死亡。姊妹船梅肯號於1935年失事,兩人喪生。海軍放棄了飛艇,轉而使用艦載航空母艦。不過,海軍應該重新考慮這個概念。
配備了感測器和網路能力的高空飛艇可以比海上航空母艦更快到達目的地,並且一次能在空間站停留數天或數周。飛艇可以攜帶幾十個無人機,每個無人機都裝備有雷達、光電和其他感測器,擴大母艦和水面艦隊的感測器範圍。這些無人機可以裝載多種武器,用於對抗船隻、潛艇、直升機等性能較差的飛機和陸地目標。
攻擊型飛艇不會取代傳統的水面戰艦,而是會增強它們的戰鬥力。為艦隊提供了一種新的分散式殺傷力,並為陸戰隊員和地面士兵提供了支持。飛艇可以在敵人不太可能接觸到的大片海洋中進行掃描,但是友軍的感測器在武器的支持下會很有用。護航隊將獲得改進的態勢感知能力以及機載反潛作戰能力。
近年來,五角大樓對飛艇進行了貨運和監視任務的試驗。幾架原型飛艇已經飛上了天空,但沒有一架能帶來重大收購計劃。在2005年,海軍購買了一架美國小型飛艇A-170型。MZ-3A長178英尺(54米),最高飛行速度約40節。
海軍的飛艇與在新澤西和馬里蘭的測試中隊一起測試各種感測器。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發言人道格·阿伯特解釋道,飛艇提供了一個比通常可能在固定翼或旋轉翼飛機更快和更一致的發展路徑,飛艇還擴展了發展大型多維孔徑/陣列的可能性,這是任何其他機載技術無法實際實現的。
2010年,這艘飛艇還被部署到阿拉巴馬州,協助「深水地平線」(Deepwater Horizon)石油泄漏後的清理工作。根據新澤西州的Asbury Park Press報紙,2006年至2012年期間,MZ-3的採購和操作花費了海軍360萬美元。
海軍在2013年停飛了MZ-3A。阿伯特在接受阿斯伯里公園出版社採訪時說:「飛艇正在泄氣。」「這並不是說我們缺少資金。我們缺少使命。海軍轉而投資於高空無人偵察機、F-35B噴氣式飛機和其他可以從多種兩棲艦艇上飛行的垂直發射飛機。
Mizokami並沒有被他的主張所嚇倒。在過去的100多年裡,海軍航空兵見證了實驗概念的來來去去。有些戰機,比如海上發射的戰鬥機,不可能再回來了。其他航母比如飛艇,可能會以新的方式回歸。儘管成本問題,航空母艦的未來似乎相當安全,但未來的艦隊幾乎肯定會與其他以新的創新方式投射空軍力量的平台一起航行。
筆者也認為隨著無人機技術的發展,再度出現飛行母艦是早晚的事。由於裝載的是無人機不用考慮人員安全的問題,而且飛艇本身的優勢,這是其他飛行器無法比擬的,飛艇版的飛行航母重建只是時間的問題。(冪談天下/張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