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又是「遙控刺殺」?法赫里扎德事件後,外媒稱伊朗革命衛隊高官再遭暗殺

2020年12月01日22:24:06 軍事 1209

深度|又是「遙控刺殺」?法赫里扎德事件後,外媒稱伊朗革命衛隊高官再遭暗殺 - 天天要聞

伊朗著名核物理學家法赫里扎德遭暗殺才過去短短几天,外媒爆料又有一名伊朗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於上周末遇害,暗殺手段與法赫里扎德事件一樣,都採用遙控定點清除。不過,伊朗官方尚未證實這條消息。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新的襲擊事件被證實,那麼以色列將再次成為「重大嫌疑對象」,表明特拉維夫正依靠精準的情報網路和頻密的高技術暗殺,對伊朗核心人物和重要目標施加強大威懾。其目的是在美國政府交接的敏感時刻,挑動美伊關係,給伊核協議打上死結。

輿論認為,在本月16日各方將在維也納舉行伊核問題會晤的背景下,如何避免波斯灣被拖入「黑暗漩渦」,成為當務之急。

防不勝防

法赫里扎德遇襲身亡3天後,伊朗官方11月30日為他舉行葬禮。

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在出席葬禮時,透露了更多襲擊細節,表示敵人是用電子設備暗殺法赫里扎德的。參與此事的有伊朗反政府組織「人民聖戰組織」,以及以色列情報組織「摩薩德」等。

根據伊朗媒體最新公布的情況,事發當天,法赫里扎德乘坐的車輛被子彈擊中後,他誤以為車輛出現故障,下車查看。就在此時,一挺遠程操控的機槍從一輛停在150米之外的汽車裡開始射擊,擊中法赫里扎德及其保鏢。隨後這輛汽車發生爆炸。整個行動持續3分鐘,全部由遠程遙控完成。在案發現場收集的武器上,印有「以色列軍工產業標識和參數」。

「遙控刺殺」的描述,與伊朗媒體此前報道相矛盾。先前報道稱,爆炸的尼桑皮卡首先阻攔法赫里扎德的車隊,隨後一隊武裝人員突襲,當街射殺核科學家。

正當伊朗舉國沉浸在國寶級科學家身亡的悲痛中時,另一則壞消息接踵而至。伊拉克軍方人士11月30日說,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指揮官穆斯利姆·沙赫丹11月28日深夜至29日凌晨遇襲身亡。暗殺手段與法赫里扎德事件一樣,都採取了遙控定點清除。

事發時,沙赫丹乘坐一輛裝載武器的車輛,經過敘利亞與伊拉克交界地區。無人機對其發動突然襲擊,沙赫丹和三名隨行人員當場斃命。

對此消息,伊朗官方暫未證實。但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稱,知情人士否認了相關報道,指出在伊朗核科學家遭暗殺後散播此類報道,目的是影響伊朗輿論。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孫德剛表示,儘管伊朗官方尚未證實消息,但也沒否認消息,而且媒體披露了被害者身份,因此消息為真的可能性非常高。以色列充當幕後黑手的嫌疑很大,因為它上周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發動多輪空襲,定點清除伊朗在這些國家的軍事力量,不久前剛剛造成至少8名軍事人員死亡。新的襲擊事件很可能是空襲行動的一環。

獵殺+威懾

按照《以色列時報》的說法,國際輿論普遍認為,近期一系列針對伊朗的軍事行動是以色列所為。有觀點認為,以方舉動顯示,即便美國總統「換人」,以色列仍會延續在中東地區打擊伊朗目標的政策。

英國《每日電訊報》指出,從無人機到衛星,從導彈防禦系統到網路戰,以色列在將新技術應用於現代戰場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磁性炸彈、遙控摩托車,以及10年前就配備的武裝無人機,都曾被用作暗殺工具……這個國家還擅長遙控皮卡、船隻、無人機和機器人。幾乎所有裝備都可配備火炮或導彈,在數百英里外的控制中心操作。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同樣寫到,對以色列而言,遙控車輛向目標開火不是什麼新技術,以色列國防公司拉斐爾將這類遠程武器系統出售給至少25個國家。在加沙地帶周圍,以色列還布設遠程遙控炮塔,服務於「區域封鎖」。

孫德剛指出,如果一系列事件被證實是以色列所為,那麼這不是它第一次使用高科技手段打擊伊朗境內目標。相比以往,如今以色列的打擊手段更偏重『任務導向型』,也更加現代化——藉助空中衛星導航、地面接收遙控的「地空一體化」現代作戰模式,既減少了攻擊成本,將己方人員損失降至近乎零,又清除了目標,避免傷及無辜授人以柄。

「對想要定點清除的目標,美國和以色列早已列入黑名單。但特拉維夫先前礙於時機和政治因素按兵不動,因為殺死像法赫里扎德那樣的科學家違背國際法。不過眼看特朗普任期僅剩一個多月,以色列可能選擇了趕緊下手提前布局。它不願看到拜登政府改善美伊關係。」孫德剛說。

軍事專家杜文龍表示,幾起事件中以色列恐怕難脫干係。相比傳統暗殺手段,遙控射擊、無人機進攻這類「高技術暗殺」更隱蔽、更高效,也更具威懾力:「第一你不知道誰幹的,第二不知道襲擊從哪冒出來,第三可以把恐怖情緒大幅擴展。」

杜文龍還提到以色列精準的情報網路:摩薩德對所有進入黑名單者實施24小時監控,往往長達數年之久。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2018年說「記住法赫里扎德這個名字」的時候甚至更早,核科學家可能就被盯上了。「摩薩德的情報網路覆蓋了全球所有以色列認為對自己有威脅的目標。」

杜文龍指出,頻密的高科技暗殺行動,可以建立起強大威懾。「釋放的信號就是:伊朗的核科學家和革命衛隊高層都是不安全的,活到哪一天,由不得自己。」

反擊的誘惑

杜文龍指出,接連的刺殺行動,無非想在美國政府交接的敏感時刻觸怒伊朗,致使美伊關係惡化,給伊核協議打上死結。現在看來,伊朗反應剋制,防止落入圈套,美國多位人士也發文譴責暗殺行動。

《國會山》報指出,包括美國中情局前局長布倫南、美國前外交官菲茨帕特里克等多位人士譴責暗殺「魯莽」,認為這不會讓美國、以色列更安全,希望德黑蘭抵制「反擊的誘惑」。幾位知名民主黨人擔心一系列事件破壞拜登即將進行的任何外交努力,呼籲「外交才是最好的前進道路,而不是謀殺。」

孫德剛指出,在特朗普任期餘下的約50天內,美伊關係會迎來非常危險的時期。關鍵看伊朗如何反制,可以從幾方面考慮。

首先,大規模上演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應能避免。「伊朗會集中力量對付以色列,而與沙特緩和關係,對美保持克制。它會利用代理人把戰線推向以色列周邊,借重的對象包括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甚至巴勒斯坦的哈馬斯。」

其次,在實施核計劃方面將變得更為堅定。美聯社稱,伊朗議會近日提出議案,內容包括把濃縮鈾純度提升至20%以上、復原阿拉克核反應堆並修建一座新的核反應堆。議案將給歐洲國家三個月時間來放鬆對伊朗關鍵油氣部門的制裁,並恢復伊朗與國際銀行體系的聯繫。

最後,可能推動軍事現代化,助力彈道導彈研發。尤其是10月中旬聯合國對伊朗武器禁運終止後,伊朗有望從俄羅斯等國購置武器提升國防能力,這方面力度有望加大。

孫德剛認為,在上述背景下,定於12月16日召開的維也納伊核問題會晤很難取得突破。一方面緊張氣氛不利於各方凝聚共識,另一方面伊朗魯哈尼政府壓力巨大。《德黑蘭時報》11月30日報道稱,在保守派佔主導的議會中,許多議員誓言將大幅提高鈾濃縮水平和規模,並停止伊朗與聯合國核監督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甚至呼籲退出伊核協議。

《紐約時報》11月30日報道指出,暗殺活動可能加劇美伊之間的敵意,使外交關係改善更加困難。如果此事最終導致伊朗改變計劃,轉而尋求發展核武器,那就是一場悲劇,可能引發整個區域的核軍備競賽,並令中東繼續處於失序狀態。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著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