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航空事業雖然發展起步較晚,但通過幾十年的努力相繼獲得了不少的成就,令很多國家都刮目相看,他們無法想像當初落後的國家會發生如此大的改變。然而面對這樣的成績,我國航空領域並沒有停滯不前,而是在不斷創新和突破,就在11月12日的凌晨23點59分,四川傳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根據新華社媒體報道,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將天通一號02星發射進入軌道中,而且整個過程十分順利,對此國人一片歡呼。
天通一號系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在衛星發射進入軌道後,會與地面系統形成一體化網路,而且網路覆蓋率極廣,可涉及非洲、海域等地,而且實現24小時全天候穩定的通信服務。該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意味著長征系列火箭已經完成了352次任務,充分彰顯出我國航空技術的成熟和安全性,也體現了我國網路通訊行業的快速進步,難怪國人都為此感到驕傲,該任務也同時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關注,相信西方國家的壓力又要增加了。
其實發射成功前,我國就已經成功完善了北斗衛星系統的部署,這項任務對我國來說也是意義重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目前是全球四大衛星系統之一,而且性能方面可與美國GPS相媲美, 甚至在部分功能上已經超越了美國的GPS。北斗衛星的優勢在於不管是空曠地帶還是沙漠、山林等環境惡劣的地方,都可以接受到北斗信號,而且還有短文通訊性能,這是GPS所不具備的。因為北斗是融入了現代化科技,所以信號和精準度方面也要比其他國際導航系統更加準確,如今已經投入市場使用,用戶們的反響都是非常好的。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類對科技的要求是越來越高,所以我國為了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必須不停進行創新和研究,這樣才不至於落後於別國。畢竟在我國航空事業取得諸多成就之前,國際上就要屬美國和俄羅斯的航空技術最為先進,兩國都是從美蘇冷戰時期就開始發展,比我國足足早了很多年。所以我國如今取得這樣的進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俄羅斯的前身就是蘇聯,當初為了和美國爭奪世界霸主地位,雙方便開始激烈的競爭,航空技術也是其中一項,當時蘇聯成為了全球首個進入太空的國家,但可惜後來,蘇聯因為經濟原因導致解體,由俄羅斯繼承。美國也不差,他們是進入月球的首個國家。雖然這兩國是航空事業開闢國家,但實則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因為太過急功近利,犧牲了不少航空人才,這點相比起來,我國是有優勢的。
因為我國不是一味講究速度,而是反覆試驗測試,才會進入最後實行環節,整個發展歷程中,並沒有出現宇航員損失的情況,而且基本上只要是正式任務,都會取得一定的圓滿成就。我國目前的航空事業在蓬勃發展,但美國方面卻已經到了瓶頸期,很大程度還得依靠俄羅斯宇航局技術。
在無法將宇航員送入太空站的時候,斥巨資向俄羅斯買了座位,才將該國的宇航員送到站點,這件事情發生後,大眾就對美國的航空技術感到質疑。其實這點也不難理解,因為美國自從坐上霸主地位,就將主要精力投放到政治戰,國內技術也就無法得到突破,而這剛好給了我國大力發展和進步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