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發燒,轉發舊文
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海軍的零式戰鬥機主宰了整個戰場,憑藉著前所未有的大航程,高機動性,幾乎對美軍現役戰機造成了性能碾壓,創造了所謂的零戰神話。美國人甚至把所有遇到的日軍戰機都稱做ZERO,半是恐懼,半是疑惑。因為二戰開始時日本的航空工業水平並不能夠對歐美領先,那麼零戰為什麼會這麼強呢?在黎明前的最黑暗時刻,勝利女神卻一連給美國人送來了兩份大禮,揭開了「無敵零戰」的面紗,這就是著名的古賀零戰和中國零戰。
一、 古賀零戰
1942年6月日本發動了中途島戰役,妄圖一舉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為了進行佯動作戰,日本同時發動阿留申群島作戰,龍驤號航母派出了二十架轟炸機與十一架零式戰鬥機對阿留申群島荷蘭港進行了空襲,其中就有由遠藤真士官長率領的飛機編隊,兩架僚機分別由飛行士官鹿田嗣夫及古賀忠義兩人駕駛。身為農村木匠兒子的古賀忠義軍曹年僅十九歲,身材矮小,駕駛4593號零式戰鬥機,淺灰色塗裝。該機二月十九日才從名古屋三菱公司出廠,服役僅三個半月,是最新的A6M2b型。
該編隊當天擊落了一架卡塔琳娜偵察機,並且對逃生機組成員進行了掃射,隨後轉入對地攻擊。突然間古賀的座機被地面炮火擊中,炮彈打斷了零戰滑油散熱器和發動機之間的迴路油管,導致了漏油。4593號零戰拖著黑煙的照片被荷蘭港的照相師永久記錄下來。
古賀忠義明白自己無法飛回母艦龍驤號,於是在兩架友機的護送下準備在距離荷蘭港40公里(25英里)的阿庫坦島迫降,以得到日軍潛艇的救助。顯然古賀還是想儘可能保存飛機,這個決定要了他的命,因為他選的貌似平整的草地其實是一片沼澤,主輪一觸地時立刻便陷了下去,飛機一個筋斗翻過來拍進了泥水之中。古賀在劇烈的撞擊中扭斷了脖子,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但遠藤和鹿田認為古賀還有倖存可能,就放棄了銷毀4593號零式(一說是僅僅進行了簡單掃射),返回了母艦。
古賀零式在荒野中沉寂了一個多月,直到七月十日,才被一架美國海軍「卡塔林娜」PBY水陸兩用機發現。參加了勘察的飛機副駕駛納森少尉回憶道:「可以看見日本飛行員古賀的身體完全被安全帶綁在機內,頭下腳上,腦袋差一點便浸到水裡了……小日本這飛機造得很不錯,有許多簡單而獨到的特色。檢查板只需用指尖輕觸一個小黑開關便會啟開,一條鎖閂打開後,便能把檢查板取出來。摺疊式機翼,只要取掉插栓,用手把翼尖翻上去便行了(A6M2b最重要的識別特徵就是摺疊翼尖設計)。飛行員裝備有保險傘和救生筏各一。」現場留下了很多的照片,這為我們今天探尋古賀零戰的傷勢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從倒扣的照片可以看到,古賀零戰的副油箱已經脫落,並且有很大的空洞,不知為什麼沒有在迫降前就拋棄。機頭髮動機的滑油冷卻器進氣口凹陷,機翼翼尖有多處損毀,機翼上也有很多彈孔。起落架消失了,貌似在飛機附近的泥水中。從後來運輸時的照片看,飛機垂尾和駕駛艙都有損傷,但是都很輕微。沼澤完美的吸收了迫降的衝擊力,保護了整個飛機,就像是上天為美國人送來了全新的飛機一樣。飛行員古賀已經全身浮腫,於是被掩埋在飛機附近,1947年又被遷到附近的阿達克島的墳場,1953年歸葬回了日本東京千代田區的千鳥淵陣亡者墓地。
由於當時的環境不允許,無法調來重型機械,再加上零式的機翼是整體式的丁字型,無法拆卸。美國海軍工程人員只好任其倒立著,用拖拉機墊上木頭滑軌將飛機拖到海灘,為了防止損害機身,還特意在機身上綁了一圈木板,直到用駁船運到荷蘭港後才用吊車把它翻轉過來,清洗後裝箱運到了聖迭戈的「北島海軍航空站」。該機9月中旬成功修復,被稱為古賀零戰(Koga』s Zero)或阿庫丹(Akutan)、阿留申零戰(Aleatian Zero),被美國人列為最高機密,並且進行了大量的試飛,零戰神秘的面紗被揭開了。
在修復過程中,一系列發現令美國人瞠目結舌,比如零戰採用的發動機功率非常小,甚至比手下敗將F4F野貓戰鬥機的功率都小得多,那零戰為什麼會有那麼高的性能呢?問題在打開機身後得到了解決:瘋狂的日本人把機身的框架機翼翼梁等全都打上了減重孔,為了減輕重量,零戰大量採用了鋁鎂合金,甚至沒有安裝自封油箱和任何自動滅火裝置,飛行員也沒有防彈玻璃和裝甲保護!用當時在場的技術人員的話說,這貨在我們工廠是絕對無法通過的!歷史上零戰的訓練事故率高居不下,非常容易解體,更別說挨上美軍制式12.7mm機槍彈了。相比之下美軍F4F則擁有「格魯曼鐵工廠」之稱,曾有遭到4架零戰長時間圍攻生還的記錄。由於零戰新採用了五十嵐式超硬鋁,重量輕、強度高但耐高溫性能差,只要機體表面中彈就可能引起飛機著火,美軍為此還特地研製了穿甲燃燒彈,這種子彈非常容易穿透零式的鋁合金蒙皮,並引燃整架飛機。
1942年9月20日到10月15日期間,海軍試飛員愛德華•桑德斯上尉駕駛古賀零戰進行了24次試驗飛行,使美軍獲得了零式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分析結果表明零式有很好的爬升率,能輕易超過 F4F 和 P-40,航程也優於盟軍任何一種戰鬥機。桑德斯回憶說:這種飛機只有在進行較低航速下才具有極佳的操作性能和極小的轉彎半徑。但當航速達到371公里/小時時,它的滾轉控制就會十分困難,這時拉動操縱桿必須付出極大的體力。零式機向左滾翻、轉彎比向右要容易得多,這是由於零式採用了柔性操縱系統的緣故。此外,在負G值條件下,該機的發動機極易熄火——這是它使用的浮動式化油器的最大缺點。當然也有戰後的日本學者對此提出質疑,認為是美軍沒有完全修復古賀零戰的緣故。美軍從而摸索總結出針對零式性能弱點的空戰格鬥戰術:空戰中,只要以垂直方向進行動力俯衝並打開加力,就可以迅速擺脫攻擊,而零式機此時往往會突然停車。飛機還能在370公里/小時的航速時,突然向右轉並橫滾。零式機根本無法追上,這一發現挽救了眾多美軍飛行員的生命。
自此之後,古賀零戰就被正式編入美國海軍戰鬥序列,但仍使用三菱出廠序號4593,並塗上了美國海軍標誌,後來又轉交陸軍航空隊,曾經與美國最新式戰鬥機:洛克希德P-38閃電、北美P-51野馬式、格魯曼F4F-4野貓式、F6F地獄貓以及F4U海盜式等交手,並且發展出幾套有效的對抗零式的戰術。雖然古賀零戰於1945年2月在聖迭戈機場被一架寇蒂斯SB2C俯衝轟炸機撞毀,但是戰爭已近尾聲,古賀零戰已經完成了最重要的歷史使命。今天古賀零戰只剩下一支汽缸頭壓力表、一支空速表和左翼尖的折迭板等殘骸,現存華盛頓海軍傅物館,另外還有兩面製造廠商的銅牌,現存阿拉斯加航空博物館。
對於古賀零戰的重要意義,日本海軍軍官奧宮政武在著作中提到:「盟軍獲得古賀零戰,其嚴重性毫不遜色於日本在中途島的大敗,該機為加速我們最後之失敗與投降出力甚多。」甚至日本右翼分子還喊出了國賊古賀的口號,認為古賀還不如直接撞地玉碎的好!美軍中將諾歇爾則認為:「零式的解密是美軍在空戰中極大的成功!」
相比名聲顯赫的古賀零戰,中國零戰(或者叫飛虎零戰)知名度要小得多。但它確確實實是美國人在二戰中獲得的第一架零戰——甚至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令人遺憾的是,作為第一架被盟軍完整繳獲的零戰卻由於運輸不便和設備落後,在經歷了幾乎一年的修復後才進行了試飛,這也是中國零戰名氣小的原因。
時間回到1941年11月,日本開始了偷襲珍珠港,席捲菲律賓群島和東南亞的龐大戰役。為了進攻緬甸與馬來亞上的英軍,支援第22航空戰隊的轟炸機部隊,於是日軍在11月22日抽調了第23航空戰隊的戰鬥機航空隊、台南海軍航空隊與第三海軍航空隊成立第22航空戰隊司令部附屬戰鬥機隊。其中台南航空隊抽調的戰鬥機部隊,要從台南基地前往位於法屬印度支那(今越南)西貢的基地,就必須在海南島落地加油。飛行員中就包括福岡縣出生的井上七五三造一等空曹,他駕駛的是分隊長稻野中尉的座機:三菱3372號A6M2b,機號V-172,該機於1941年10月21日出廠。他的僚機是廣島縣吳市出生的下東孝明二等空曹,駕駛自己的座機,機體製造番號不明,機號V-174。為了增加零戰的航程,這兩架零戰拆除了機上的無線電設備。
1941年11月26日,兩名飛行員在轉場飛行時與主隊失散並迷失了方向,迫降在了雷州半島東南海岸的前山鎮附近海灘上。井上空曹的零戰成功落地,下東的零戰卻嚴重受損。這兩名糊塗的飛行員隨後被國民黨軍俘虜,他們的命運至今是個謎,很可能當時就被處決。接著中國部隊與當地村民將3372號零戰完整的拉離海灘。而下東駕駛的零戰被切割成段,以人力(牛車或苦力車)將飛機拉進山區隱藏,以防日軍空襲。他們花了好幾個月才將這兩架拆開的零戰從日軍眼皮底下的雷州半島海岸運送到內陸都市柳州。
1942年10月,美國駐華的第14航空軍指揮官陳納德少將指派德籍的傑哈德‧紐曼士官長組織修復隊(包括兩名美方人員與6名中國機械人員),在桂林附近一個緊急備用跑道外的樹林里進行3372號零戰的修復工程。由於工具缺乏,他們將機身架在3具50加侖的空油桶上進行修復,還收集了其他被擊落的零戰的部分零件裝上。由於這架飛機的輪胎早就被中國農民割去做鞋底,副翼、方向舵與升降舵上的羽布蒙皮也被拿去做衣服,紐曼只好使用霍克雙翼機的輪胎代替,用中國絲綢塗幾層漆取代蒙皮,還改造了一台美式無線電裝在了飛機上用於聯絡。修復期間發現3372號零戰在運輸途中遺失了發動機整流罩後方的機身蒙皮。因此,中方技工完成了一種百葉窗式散熱口的蒙皮來替代,這也成為識別3372號零戰的重要特徵。
中國零戰後來的試飛過程可謂多災多難。該機修復後由飛行員約翰‧艾利生少校駕駛在P40和B25護送下直飛桂林,結果由於碎石卡住了右起落架的放下鎖定裝置,在落地時右起落架突然內縮,右翼觸地,機身和機翼折斷,100號汽油灑了滿地!整個飛機唯一完好的機尾,在拆卸去修理時因為汽車駕駛員抄近路,硬是從兩顆大樹間穿越,結果也撞壞了。可憐的紐曼不得不在身患黃疸病的情況下繼續修復工程。中國零戰在這次修復中被重新噴上塗裝和中國空軍標識,並且在垂尾上塗上了中國的序列號P-5016,僅在垂直方向舵右側下緣保留「三菱第3372號」的字樣。
該機後來以起落架不收回的方式飛往昆明,美軍飛行員還成立了一個獨傢俱樂部叫做「The Zero Club(零戰俱樂部)」,該俱樂部的美軍王牌一直用這架零戰與各型美製戰鬥機作性能比較與模擬纏鬥。1943年3月15日,美國陸軍航空隊司令部下令將這架貴重的零戰21型運回美國。苦命的紐曼搭乘B-25轟炸機飛在前頭,與中國零戰一起飛越了駝峰航線,第23戰鬥機大隊護航的4架P-40K戰機則因各種原因出現故障,沒有一架能夠全程伴飛,最後只有中國零戰單獨抵達印度卡拉奇。(貌似紐曼的壞運氣也被中國零戰帶走了,戰後此人官運亨通,當了J79發動機的總負責人,一路升至通用副總裁。)
在裝船運輸過程中,中國零戰的苦難依然沒有結束,他的前機身與主翼在一次風暴中受損(另一說是她在古巴哈瓦那卸載換船前往美洲大陸港口時損壞)。結果,寇蒂斯飛機公司自願將受損的『零』戰再次進行修復。中國零戰被噴塗上了美國陸軍航空隊的機徽,垂直尾翼也被改成了評估部的EB-2。並且在俄亥俄州的Wright機場和佛羅里達州的Eglin機場的陸軍試驗場進一步進行了飛行測試。在Eglin機場,這架零戰垂尾編號被作了最後一次改動,從EB-2改為了EB-200。1945年,該機在加利福尼亞舉行的一次戰爭債券遊行時最後一次出現,接著就失去了消息。
令人遺憾的是,中國零戰在被發現一年後才進行了試飛。如果中國零戰能及時修複測試,那麼它就有可能在珍珠港之前就讓美國了解日軍的底牌,扭轉太平洋戰爭初期的不利局面。但是鑒於中國零戰本身就是兩架飛機拼湊的產品,還重製了很多部件,機身的結構已經有了很多區別或損傷,已經不能反映零戰的真實能力,1943年運到美國時間也太晚了,所以古賀零戰的影響力更大。
總結
無論是古賀零戰還是中國零戰,無論是古賀忠義飛曹還是井上七五三造、下東孝明飛曹,他們都是日本發動的那場罪惡戰爭的犧牲品,都是日本侵略野心下的炮灰。脆弱的零戰承載了太多不切實際的野望與瘋狂,超越了日本本身的製造能力,早在鑄造零戰奇蹟時就不堪重負,只能在全力運轉起來的盟軍機器面前化作燦爛的煙花。古賀零戰與中國零戰的出現既是歷史的偶然,也是歷史的必然。這個不把自己人民的命當命,更不把世界人民的命當命的民族,歷史給了他最沉重的嘲笑,用它自己的零戰,打開了通往墓地的大門。
圖片來源:圖片來自互聯網
排 版:江畔月
轉載請註明出處:「雲上國防」(ID:YUNSHANGGUOFANG)
註:本文為「雲上國防」公眾號獨家特約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洗稿,否則將追究當事人和單位法律責任。
點看+秒贊+分享,傳播你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