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代號(NATO Reporting Name),是冷戰時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給敵對國家軍事裝備所起的編號與命名,主要針對的是華約組織國家和中國。北約之所以如此熱心地給對手武器裝備「上戶口」,並不是出於什麼好心,最開始是由於華約國家和中國出於保密原因,不公開新型武器裝備的真實型號,北約為了作戰識別需要,確保北約內部使用不同語言的軍事單位之間能正確的溝通,自行安排了一套命名體系。隨著時間的發展,北約代號的影響力逐漸從內部標識走向外部認可,很多國家標識武器裝備,都以北約代號作為重要參照,導致前蘇聯和俄羅斯、中國一些武器裝備的「本名」反倒無人知曉。
▲北約標誌
資料顯示,北約代號是由指定專門機構維護的,曾經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軍事裝備「命名委員會」。對前蘇聯和中國軍用飛機的代號命名,在冷戰時期由其航空標準化協調委員會負責;對前蘇聯和中國海軍艦艇的北約代號命名,則交給《簡氏作戰艦艇年鑒》等非官方機構來完成。
▲米格-29戰鬥機,北約代號「支點」(Fulcrum)
北約代號的出現,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西方國家對國際軍事話語權的操縱和壟斷。從已經公開的北約代號看,確實有便於識別的成分在內,比如,北約按照英語國家的習慣,給對手戰機標識的第1個字母,與該機機種英文詞的第一個字母相同:B代表轟炸機,C代表運輸機,F代表戰鬥機,H代表直升機,M代表其他飛機。某型飛機綽號單詞中頭一個字母所代表的用途,必須和該機主要用途相同。比如,北約給前蘇聯米格-29戰鬥機起的名字,就是字母F打頭的「支點(Fulcrum)」,其詞頭F正好代表戰鬥機。這樣做的好處是一目了然、便於記憶,流傳度也因此非常廣泛。
▲雅克-14,北約代號「母驢」(Mare)
▲雅克-32教練機,北約代號「螳螂」(Mantis)米-6直升機被叫作「吊鉤」(Hook)
▲米-6直升機,北約代號「吊鉤」(Hook)
▲一代名機米格-15,北約代號「柴捆」(Fagot),看來忘了米格走廊這回事了
▲米格-21戰鬥機,北約代號「魚窩」(Fishbed)
▲SS-21「圓點」短程戰術導彈,北約代號「聖甲蟲」(Scarab ),這就是中國人說的屎殼郎啊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北約對敵對政治集團或潛在對手的武器裝備進行命名時,往往帶有強烈貶義色彩的辭彙。要麼是採用帶有弱化、醜化的辭彙,以達到貶低對手武器裝備性能的目的。比如,北約將前蘇聯的雅克-14滑翔機稱為「母驢」(Mare),雅克-32教練機被稱為「螳螂」(Mantis),米-6直升機被叫作「吊鉤」(Hook),一代名機米格-15被蔑稱為「柴捆」(Fagot),米格-21戰鬥機則被叫作「魚窩」(Fishbed),SS-21「圓點」短程戰術導彈被安上了一個更噁心的名字——聖甲蟲(Scarab,中國人稱之為屎殼郎)。
▲圖-22M轟炸機,北約代號「逆火」(Backfire)
▲圖-82轟炸機,北約代號「屠夫」(Butcher)
▲SS-20本名「少先隊員」(Pioneer),北約代號「軍刀」(Saber)
有時北約也採用詭異、災難等貶義辭彙加以過分宣揚,以造成某種恐慌或類似威脅論的輿論氛圍。比如,如北約稱前蘇聯圖-22M轟炸機為「逆火」(Backfire),稱圖-82轟炸機為「屠夫」(Butcher),1976年正式部署SS-20固體機動中程彈道導彈本來的名字叫「少先隊員」(Pioneer),北約非要給人家起一個名字叫「軍刀」(Saber),等等。
▲卡-26直升機,北約代號「惡棍」(Hoodlum)
北約對前蘇聯武器裝備的命名,有時簡直到了「為黑而黑」的地步。1965年,前蘇聯著名直升機設計師卡莫夫設計了一種多用途直升機卡-26。這是一種雙槳對轉共軸式輕型多用途直升機。當時的北約毫不猶豫地給了它一個綽號「惡棍」(Hoodlum)。然而,與這個綽號恰恰相反,卡-26隻是一款普通的民用型直升機,是當時卡莫夫設計局根據蘇聯民航局提出的農業直升機的要求研製的。
▲米-28直升機,北約代號「浩劫」(Havoc)
▲卡-50直升機本名「黑鯊」,北約代號「狼人」(Hokum)
前蘇聯解體後,俄軍內部對米-28直升機的昵稱是「米老鼠」(Micky Mouse),形容其機首突出的雷達酷似米老鼠圓圓的鼻子,到了北約嘴裡就成了「浩劫」(Havoc);俄羅斯卡-50武裝直升機本名叫「黑鯊」,北約則稱呼為「狼人」(Hokum)。
▲卡-32直升機本名「黑鯊」,北約代號「蝸牛」(Helix)
北約代號對華約國家武器的貶低,大多數都是不客觀的。1973年,前蘇聯卡莫夫設計局在卡-27直升機的基礎上,設計出了專為消防設計研製的雙發通用直升機卡-32,北約很快給它起了一個綽號叫「蝸牛」(Helix)。然而,卡-32的性能卻一點也不像是蝸牛——它具有晝夜全天候飛行的能力,可以當做吊車進行吊裝建築物和裝備件的飛行,在外載達到5噸之多的情況下,航程仍能達到185公里。1983年5月11日蘇聯著名直升機女駕駛員葉利婭駕駛著一架卡-32用了不到五分鐘的時間,爬升到了6001米的高度,接著她繼續駕駛直升機在6552米的高空保持直升機的平飛狀態,這兩組數據都打破了當時的世界紀錄。第二天,另一位蘇聯女駕駛員卡西婭駕駛著卡-32創造了以2分11秒爬升到3000米高度的世界紀錄,當時卡-32的起飛重量達到了7噸多。此後,卡-32的飛行又多次打破了紀錄。
▲俄羅斯1232.2型氣墊登陸船本名「歐洲野牛」,北約代號「賊鷗」(Pomornik)
在海軍方面,俄羅斯海軍的多款武器裝備,也在命名上慘遭北約毒手。比如,俄羅斯海軍1232.2型氣墊登陸船,被北約命名為「賊鷗」(Pomornik),用的是自然界中60公分長的笨鳥來命名。然而,這款氣墊登陸船實際上是一個龐然大物,其俄羅斯本名為「歐洲野牛」,其排水量比著名的美軍LCAC氣墊登陸艇高出一倍以上,安裝有5部大功率燃氣輪機,最高航速可達63節,可運載3輛T-80坦克或8輛BMP-3步兵戰車或10輛BTR-80裝甲人員輸送車,或140名海軍陸戰隊和130噸貨物。種種數據表明,這隻「野牛」確實強悍,根本不是北約的「賊鷗」所能形容的。
▲俄羅斯1239型「海獅」級導彈氣墊船,北約代號「秧雞」(Corncrake)
同樣,俄羅斯1239型「海獅」級導彈氣墊船被北約稱之為「秧雞」(Corncrake),但它可是世界上最大的軍用氣墊船,滿載排水量達1050噸,而且也是火力最強的軍用氣墊船,裝備2座4聯裝SS-N-22艦艦導彈,1座SA-N-4艦空導彈發射裝置,如果這樣的戰艦都被蔑稱為雞,北約的那些小型氣墊船又該叫什麼?
▲中國強-5攻擊機,北約代號番攤(Fantan),中國軍迷更喜歡稱呼它為「小強」
▲中國殲-8II戰機本來叫「空中美男子」,北約命名為「長鬚鯨」(Finback),中國軍迷私下稱呼它為「空中蔡國慶」
▲中國殲轟-7本名叫「飛豹」,北約代號偏偏叫「比目魚」(Flounder)
▲中國殲-10戰機正式命名叫「猛龍」,北約命名為「火鳥」(Firebird)
▲中國殲-20戰機正式命名叫「威龍」,北約命名為「火燎牙」(Firetooth)
同樣難逃毒舌的,還有中國的軍用飛機。強-5攻擊機,北約代號「番攤」(Fantan);殲8II型戰機本名叫「空中美男子」,北約命名為「長鬚鯨」(Finback);殲轟-7本名叫「飛豹」,北約代號偏偏叫「比目魚」(Flounder);殲-10的正式命名叫「猛龍」,北約代號叫「火鳥」(Firebird);殲-20「威龍」,北約代號「火燎牙」(Firetooth)。
▲中國051型驅逐艦,北約命名「旅大」級
▲中國052型驅逐艦,北約命名「旅滬」級
▲中國051B型驅逐艦,北約命名「旅海」級
▲中國052B型驅逐艦,北約命名「旅洋」級
▲中國051C型驅逐艦,北約命名「旅洲」級
時常「毒舌」的北約代號有時也是非常隨意的,特別是關於華約國家和中國海軍艦艇的命名,幾乎毫無規律可言。以中國海軍驅逐艦為例,由於中國051型驅逐艦是在大連建造的,而又停泊在旅順港,所以將級名命名為「Luda」級,漢字音譯為「旅大」級。此後的北約編號,便將中國海軍驅逐艦級名開頭定為「Lu」。首艦在上海建造的052型驅逐艦被北約命名為「Luhu」級,漢字音譯為「旅滬」級,因為滬是上海的別稱。
被稱為「神州第一艦」的051B型驅逐艦被北約命名為「Luhai」級,漢字音譯為「旅海」級。新世紀初下水的052B型驅逐艦被北約命名為「Luyang」級,漢字音譯為「旅洋」級。051C型驅逐艦,被北約命名為「Luzhou」級,漢字音譯為「旅洲」級。有海外軍事學者半開玩笑地調侃北約代號,說「旅滬」級其實應該音譯為「旅湖」級,這樣中國驅逐艦的北約代號就有規律可循了,從旅大、旅湖、旅海,到旅洋、旅洲,後面一個字就連成了一句話「大湖海洋洲」——這當然是一種牽強附會的玩笑說法。
▲中國052C型驅逐艦,北約命名「旅洋II」級
▲中國052D型驅逐艦,北約命名「旅洋III」級
▲中國055型驅逐艦,北約命名「刃海」級巡洋艦
沒想到的是,中國很快又推出了052C、052D型驅逐艦,北約的專家水平有限,只能命名為「旅洋II」級、「旅洋III」級。等到055大驅橫空出世的時候,北約只好胡謅了一個「刃海」級巡洋艦。
▲美國B-2轟炸機,美國命名規則是「州名+幽靈號」
與貶低對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在美製武器命名時,可是極盡溢美之詞。比如,美軍的B-2轟炸機,具有強大的隱形和轟炸能力,能夠執行高低空突襲和核打擊任務。為了顯示其重要地位、提高其威懾作用,美軍特意為每架B-2轟炸機進行命名,命名規則為「州名+幽靈號」。21架B-2轟炸機的命名都是美國州名,此前也只有龐大的戰列艦才有資格享受這樣的殊榮。
北約給對手武器裝備命名時的「毒舌」,和給己方武器命名時的慎重和褒揚,形成了鮮明反差,北約代號的政治傾向性由此可見一斑。從本質上說,北約代號命名體系就是一套軍用識別符號,遣詞用詞根本談不上什麼客觀性、科學性、準確性。
圖片來源:圖片來自互聯網
排 版:江畔月
轉載請註明出處:「雲上國防」(ID:YUNSHANGGUOFANG)
註:本文為「雲上國防」公眾號獨家特約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洗稿,否則將追究當事人和單位法律責任。
點看+秒贊+分享,傳播你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