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屈辱已成塵!土耳其對華加征汽車關稅,中國破局僅用一招

2025年05月17日18:33:13 軍事 1504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2001年,瓦良格號土耳其海峽口被死死卡住,土耳其獅子大開口要10億美元過路費,拖了中國整整兩年。

20餘年後,同一個國家又對中國汽車揮刀加稅,關稅加到40%,零件都不放過!

誰知,這次中國沒發火、沒交罰款,只是輕描淡寫地派出比亞迪簽了個十億美元的投資協議。

土耳其立馬轉變態度,關稅政策當場作廢。

瓦良格屈辱已成塵!土耳其對華加征汽車關稅,中國破局僅用一招 - 天天要聞

一場貿易對抗,一步投產落子,中國只用一招,就讓「封鎖者」變「歡迎者」!

卡在海峽口的航母——瓦良格的前世今生

歷史得從2001年說起。

彼時的中國,還在艱難探索「藍水海軍」的門道。

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是從烏克蘭買來的一個大殼子,沒武器沒動力,漂在黑海里,一副「命苦船大」的架勢。

想運回來?容易啊,先得過一道檻:博斯普魯斯海峽,土耳其一手捏著。

於是,1999年中國的拖船隊開到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門口,結果剛抬腳,土耳其就擺出一張牌:要過,拿錢來。

不是一千萬,不是一億,直接開口——十億美元!

什麼理由?什麼海峽太窄、船太大、遮擋視線、拖不動、會自轉……各種「專業借口」層出不窮,實際就是擺個陣勢,要價。

這要價可不是拍腦袋,背後誰在使勁?北約有人插手,美帝在冷笑,誰都不想中國搞航母。

土耳其這一刀,甩得狠、卡得准。

瓦良格屈辱已成塵!土耳其對華加征汽車關稅,中國破局僅用一招 - 天天要聞

中國掏了這十億嗎?沒有。一分沒掏。

怎麼辦?拖著!大船不走,海峽口一橫,拖船像釘子似的釘在那兒。

外交部不急,技術團隊出馬,宋家慧領隊「技術諮詢」,測這測那,數據演示模型試拖,連試驗船都租起來演練。

半年,六個月,海風天天吹,土耳其自己都開始頭疼。

終於,在2001年11月1號,瓦良格通過海峽,駛向中國。

全過程無火藥,沒開炮,靠的就是技術+堅持。

瓦良格的卡殼,是中國第一次面對地緣政治封鎖時的試煉。

那年,我們談判、耗住、技術攻堅,用的是「軟釘子」。

可誰想到,二十多年後,土耳其還來一次——不過這次不攔船,攔車了!

瓦良格屈辱已成塵!土耳其對華加征汽車關稅,中國破局僅用一招 - 天天要聞

稅卡車門口:土耳其揮刀,中國電車「受限行」

時間來到2023年,土耳其一拍桌子:所有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加征40%附加關稅。

關稅總額直接飆升到50%,你以為這就完了?

到了2024年6月,人家又來了個「加碼版」:整車、配件、哪怕螺絲釘,只要是中國產,最低徵稅7000美元!

這一刀下去,車門基本算是關了。

電動車還想進?讓你轉個身先掏一層皮。

理由也「好聽」:

保護本國產業、扶持本地車企、減少貿易逆差

背後真正的算盤是什麼?用腳想都知道——讓中國企業在土耳其投資!

對外封鎖,對內招商,這路數一點不陌生。

更絕的是人家玩「套娃戰術」:一邊提關稅,一邊又出台投資激勵令。

你要是進來建廠?行,關稅從40%變10%,給你豁免!

這不是談判,這是攤牌。你進來,才讓你過關;你不進,那你就別賣了。

乍一看,像是設了個坑,其實土耳其政府算盤打得啪啪響:借中國車熱度,給本地電車製造業「搭梯子」。

可這梯子,中國真爬了。

2024年7月8日,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現身伊斯坦布爾

不是來抗議,不是來談條件,是來簽字。

合同內容很簡單:在土耳其投資10億美元,建年產15萬輛汽車的整車工廠,外加研發中心。

地點選在馬尼薩,預計2026年底投產,能提供5000個就業崗位。

瓦良格屈辱已成塵!土耳其對華加征汽車關稅,中國破局僅用一招 - 天天要聞

就這麼一落子,土耳其立刻翻臉比翻書快。

原定7月8日正式生效的加稅政策,在7月5日就被撤銷!

總統令直接寫明:凡是按投資激勵政策來的車企,關稅從40%降到10%。

不但對比亞迪有效,其他中資品牌一視同仁。

比亞迪這一手,簡直就是「外交小鋼炮」:不用吵、不靠告,動手蓋廠房,比誰都快。

有人說,這不是交了「變相保護費」?

不,這叫對賭。

你收我關稅,我砸錢來建廠,把市場跟你捆在一起,看你還敢封嗎?

而這10億美元,不是「通行費」,是「通行證」。

讓你知道,中國汽車,不是靠談出來的,是造出來的!

歷史的回聲:封鎖者變「歡迎者」

這一幕,跟2001年瓦良格那一事,如出一轍:

當年航母過不去,中國靠「拖」的;如今電車不讓賣,中國靠「造」的。

當年是海峽口卡著;現在是關稅口堵著。

當年花了兩年斡旋;這回只花了三天就宣布撤銷政策。

當年逼的是航母歸國;這回壓的是中國製造出海。

最大的不同,是角色換了:中國不再是那個「等待放行」的一方,而是「自己開路」的主角。

土耳其也不是當年那個被動讓步的「守門人」,而是被市場倒逼下轉變態度的「招商方」。

世界在變,貿易規則在變,但有一點沒變:中國應對挑戰的方法,變得更主動、更成熟、更高效。

瓦良格屈辱已成塵!土耳其對華加征汽車關稅,中國破局僅用一招 - 天天要聞

從瓦良格卡在土耳其海峽那天起,到比亞迪簽下投資協議的這一刻。

中國早已不是那個要靠「喝酒簽合同」的階段,而是拿產品、技術、資金當底氣的全球製造力量。

與此同時,面對土耳其持續不斷的關稅壓力和制度性歧視,中國政府並未坐視。

2024年10月8日,中國正式向WTO提交磋商請求,啟動爭端解決機制,案件編號為DS629。

商務部發言人當時明確表示,土耳其對中國電動車採取的歧視性措施,已明顯違反WTO最惠國待遇原則、非歧視原則和關稅承諾。

2025年1月16日,中方在磋商無果後,正式要求WTO設立專家組。

2025年2月24日,WTO爭端解決機構同意了中方請求,開始進入調查與審理階段。

據公開資料,中國向WTO提交了三項核心訴點:

土耳其對中國產電動車徵收額外關稅;

設置對中國產電動車進口許可證的限制;

對在土耳其本地投資生產的品牌提供稅收豁免,而中國產品若無投資背景則不得享受此待遇。

中方認為,這些措施已構成差別對待,是保護主義行為,不符合WTO《1994年關貿總協定》中的核心義務。

瓦良格屈辱已成塵!土耳其對華加征汽車關稅,中國破局僅用一招 - 天天要聞

值得注意的是,該案件不僅僅是中土之間的雙邊爭端。

歐盟日本美國韓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多個WTO成員國已保留參與專家組程序的「第三方權利」,顯示出對案件進展的高度關注。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新能源產品日益在全球市場中佔據競爭優勢,引發部分國家以「補貼」、「不公平競爭」為由實施限制。

這類貿易摩擦可能日後頻繁出現。

而此次土耳其事件的意義還在於,中國藉助WTO這一多邊平台,表明將以規則為依據、通過制度捍衛自身權益,反對任何形式的技術保護主義。


參考文獻:

獨家|WTO設專家組!審查土耳其對從中國進口電動汽車的限制措施,第一財經,2025-02-25

追溯「瓦良格」坎坷來華路:差點變「裝甲式監獄」,新京報

2012年09月26日

「瓦良格」號過土耳其海峽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宋家慧的故事,中國政協文史館,2020-03-27

土耳其擬對中國進口汽車徵收40%關稅,乘聯會崔東樹:應該能夠克服挑戰,第一財經2024-06-11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郭炳生投敵叛變,為確保擊斃他,彭德懷:成排步槍同時射擊 - 天天要聞

郭炳生投敵叛變,為確保擊斃他,彭德懷:成排步槍同時射擊

1933年,紅軍戰士在戰場上驚訝地發現,敵軍中出現了一位昔日紅軍指揮官的身影,身穿國民黨軍裝,正指揮火力攻擊昔日戰友。面對他的背叛,戰士們悲憤不已,集體開火將其擊斃。當這個消息傳到彭德懷耳中,他卻悲憤落淚,這個令彭老總痛心不已的叛徒是誰?
金正恩指導朝鮮空軍防空戰鬥及空襲訓練 - 天天要聞

金正恩指導朝鮮空軍防空戰鬥及空襲訓練

據朝中社5月17日報道,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務委員長金正恩15日視察朝鮮人民軍近衛第一空軍師所屬飛行聯隊,指導空軍飛行隊防空戰鬥及空襲訓練。△圖源:朝中社據報道,訓練旨在使飛行隊、防空導彈部隊、雷達部隊和電子戰部隊熟悉執行探測、跟蹤和防禦敵方巡航導彈及無人機攻擊等戰鬥任務。報道說,金正恩強調,評估防空部...
簡單說一下讓印度高度自信的「阿斯特拉」空空導彈 - 天天要聞

簡單說一下讓印度高度自信的「阿斯特拉」空空導彈

這兩天我們都知道印度方面報道說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在研究了霹靂15E的殘件後得出了霹靂15E在技術層面上算不上先進,還趕不上印度國產的阿斯特拉MK2型和MK3型空空導彈的報道。那麼我們今天就簡單說一下印度目前最強的國產中距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