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自媒體消息,3月23日,德昂軍與克欽軍之間的摩擦再度升級,在貴概-木邦公路以西地區,德昂軍扣押了克欽軍4旅的30多名官兵,原因可能是克欽軍通過德昂軍防區沒有進行事先通報,就被抓了起來!
早在3月10日前後,克欽軍已經被迫從多處據點撤離。位於貴概鎮附近KIA商業部辦公室也被德昂強行趕走。
克欽軍和他們的克欽民眾
德昂軍這些舉動,雙方都有理由指責對方。過去數十年,克欽軍在撣邦的傳統活動區域主要是在鄉村設檢查站和建草棚據點,控制區多呈現點狀分布,甚至有流動性,這在游擊時代較為有利,管理城鎮的緬軍和政府人員對他們管不了。
1027行動德昂和同盟軍佔領這些地方的城鎮後,經營權在手,無論是城鎮還是鄉村,再不允許其他武裝活動,而克欽軍還是覺得自己在這裡已經活動了幾十年,德昂和果敢都曾經得到他們的幫助,多少該客氣點呀,這裡既是我傳統的活動區域,還有不少克欽村寨嘛。而德昂覺得我從緬人手裡搶來的土地,憑什麼給你?克欽邦那麼多土地還不夠你占嗎?
3月23日德昂軍強迫克欽軍抱頭蹲席地而坐
於是德昂軍就出手驅趕克欽的辦事處和據點,檢查站,現在連穿軍裝帶槍路過都不準了。
認真盤點的話,德昂和克欽歷史上就有過衝突。尤其在滇西,清朝時,雙方發生過衝突,德昂人被打敗,就大量跑到緬甸的撣邦。衝突原因,據德宏老人傳說,德昂人信佛教,對於殺生有不少講究,尤其不能在佛教重要日子殺生;而景頗人是狩獵民族,不分時間地點見到獵物就殺,在他們看來是正常的生產行為,你幹嘛要來干涉我?於是就衝突。而從深層次來分析,應該是對環境資源的爭奪。總之是德昂人輸了,大量往南遷移,他們目前主要分布在撣邦,從北部到中部的勐更,我在1994—95年就經過不少德昂山寨。
德昂目前如此強勢,直接原因有以下幾點
1. 翻身農民要當家
過去幾百年,德昂一直跟著傣混,雙方融合度很高,德昂人基本都會傣語,講得還比較標準,傣也說他們是山傣,尤其是宗教相同,念的經都是一樣的。傣族有點看不起他們(地域偏見),但也沒有欺負他們,在反緬時,雙方基本共進退。但眼見傣最近幾年越來越窩囊,跟這樣的大哥混,自己都感覺有點丟人,於是就一腳踹了,切割得越乾淨心裡越爽。而且要在撣邦分出個德昂邦,自然要先把傣的牌子先抹掉。
德昂把克欽辦事人員趕走
2.資源控制 以前德昂兵經常做的就是,在路上臨時設卡收稅,或者去城鎮偷偷派款。引來不少人反感,現在他們控制了一萬多平方公里的地盤,這些範圍的礦產和各種資源,哪怕豬雞的稅,他們肯定要控制,誰來和他們爭就打誰。
3.要打出民族自信心
緬甸獨立後就進入武裝林立的叢林社會,德昂人也一直在鬧革命,曾經成立過德昂軍,或布朗軍,也有名義上的布朗自治區。但都很難有作為,也是一會降緬一會反緬,更多時候還是和傣在一個鍋里吃飯,過去在撣邦軍里有很多德昂士兵和軍官。也曾經投靠過克欽軍。現在他們靠上佤聯軍後,他們的地盤和佤軍沒有重疊,又是孟高棉民族,不少語言應該相通,感情更接近。
德昂讓克欽真正捲鋪蓋走人
1027行動打下這麼大地盤,一下子真的是單車變摩托。於是民族自信心就很快起來。前久看到一個視頻:一個德昂年輕人用緬語在取笑北撣邦軍,說傣就是廢柴,自以為是,這個也看不起那個也看不起,甚至互相看不起,結果啥也做不起,是慫貨。我們崩龍承認自己一無所有,但是我們敢打拚,現在我們就是要打出我們德昂邦!
3月10日左右德昂軍驅逐克欽軍
這種看法應該是不少德昂年輕民族主義者的心態:過去我們沒出息是跟錯了人,傣族就是一個心胸狹窄干不起大事的窮酸地主,給他打工都賺不了什麼工錢。現在我們給自己民族打工一切會好的。所以他們就鬥志昂揚地戰天鬥地了。
這種心態,三,四十年前的撣邦傣族也有過,只是現在疲倦了,所以選擇躺平。德昂能衝到哪裡,我們繼續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