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部,或更名「戰爭部」!

2025年03月24日16:53:16 軍事 1815

文丨陸棄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近日在社交平台X上發起了一項「民意調查」,探討是否應將「國防部」更名為「戰爭部」。短短一天內,近20萬人參與投票,過半數贊成更名為「戰爭部」。這場看似玩笑般的輿論試水,卻掀開了美國軍事機器背後最真實的面孔:一個長期以「國防」之名行「戰爭」之實的國家,終於有人提議撕下那塊道貌岸然的遮羞布。

美國防部,或更名「戰爭部」! - 天天要聞

從「國防部」到「戰爭部」,只是語言上的修辭差異嗎?不,它觸及的是美國國家身份的神經。二戰後,美國將原來的「戰爭部」重命名為「國防部」,表面上標誌著從進攻性軍事到防禦性安全的戰略轉變,實際上不過是對冷戰全球戰略擴張的一次語義偽裝。幾十年來,美國發動的所有對外軍事行動,無一以「戰爭」名義進行,卻都以「保衛和平」「消滅威脅」「反恐正義」等包裝形式推進,從越南、伊拉克到阿富汗,語言上的「國防」始終在掩蓋現實中的進攻。

如今,當赫格塞思試圖用一場「互動投票」討論這一問題時,其背後的政治信號清晰不過:在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宮、全面推動軍事強硬路線的大背景下,美國對自身軍事角色的定義正發生轉變——不再羞於承認其全球干預本質,甚至準備公開「自我揭底」。

這種轉變,是自信的體現,還是徹底的墮落?企業家馬斯克對此毫不掩飾地評論:「戰爭更準確。」這句話比赫格塞思的投票更具分量。作為矽谷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馬斯克的這一回應反映了美國上層精英早已對「國防」這一偽裝不屑一顧。在他們看來,美國的對外政策本就是圍繞戰爭經濟、戰爭技術、戰爭產業鏈展開,既然如此,何必再裝?

美國防部,或更名「戰爭部」! - 天天要聞

但輿論場上反對的聲音同樣洶湧。有網友憤怒地寫道:「戰爭是我們這些親眼見過戰爭的人最不願再看到的東西。」這不是矯情,而是美國社會內部深層焦慮的寫照。經過阿富汗20年無果戰爭和伊拉克的創傷性教訓,美國民眾越來越警覺於政府將「國防」變為「戰爭授權」的話術遊戲。一旦「國防部」名義不再,那些關於「防禦性存在」的說辭也將隨之破產,國家面具將徹底掉落。

而這一切,恰好發生在國際局勢風雲突變之際。俄烏戰爭尚未結束,美軍重返中東,加沙局勢持續緊張,美國印太部署加速擴張,五角大樓的「戰時狀態」早已常態化。更不要忘了,美國2025年的軍費預算已再創新高,突破1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並非用於「防禦」,而是用於「威懾」、用於「前沿部署」、用於「聯合打擊」。

換句話說,美國早就是「戰爭部」,只是不願承認罷了。這次赫格塞思的「民調」表面上是玩笑,實際上是一次對公眾心理的試探:美國社會是否已經為全面承認本國軍事本質做好準備?而過半數網友選擇「戰爭部」的結果,既是對語言偽裝的反感,也是對現實政治的清醒。一個長年駐軍全球、頻繁發動軍事行動的國家,卻自稱「國防」,本就是一場赤裸裸的諷刺。

美國防部,或更名「戰爭部」! - 天天要聞

或許,赫格塞思並非真的想改名,但他無意中撬開了美國國家敘事最虛偽的一角。他讓我們重新思考:一個以軍事強權構建全球秩序的國家,有沒有資格再以「和平守護者」的身份自居?美國對外動用武力的頻率、範圍與理由,從來都不止於「防禦」,更多是為了控制、主導、干預、重塑。而這些行為,在「戰爭部」這個稱謂下,反倒顯得更加誠實。

有意思的是,《國家安全法》1947年設立國防部時,正是冷戰初期,美國需要一個道德外衣來為其全球戰略擴張鋪路。如今,當這一戰略早已演化為赤裸的軍事干預主義,美國的「戰略誠實」反而開始浮現。但它不是轉向和平,而是更進一步地將戰爭制度化、日常化、合法化。

當一個國家連戰爭都不再掩飾,那是戰略自信?還是帝國最後的傲慢?我們有理由警惕:一旦「戰爭部」真的成為現實,它所釋放的信號不僅僅是語言轉變,而是全球安全秩序將面臨徹底重構。它意味著,美國已不再對和平表演興趣,而是準備用槍杆子重新定義「正義」的含義。這一切,並不是命名遊戲。是國家意志的宣告,是帝國野心的攤牌。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放開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億美元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放開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億美元

美國時間4月11日晚,特朗普終於還是偷偷服了軟,美國海關和與邊境保護局,偷偷的修改了關稅規則,針對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手錶、以及半導體相關等電子產品,不再徵收「對等關稅」,直接豁免了,其中也包括了中國地區的產品,之前高高在上的125%的對等關稅,直接不收
個稅起征點太低?14億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終於有了答案! - 天天要聞

個稅起征點太低?14億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終於有了答案!

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個稅起征點調整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當前,越來越多的聲音呼籲上調個稅起征點,以減輕中低收入者的負擔,同時促進消費和經濟增長。那麼,在中國14億人口中,月收入達到5000元的人數究竟有多少?而個稅起征點又應上調至多少才更為合理呢?
上漲!4月13日豬價來了…… - 天天要聞

上漲!4月13日豬價來了……

從供需基本面來看,4月份,市場存在看跌的心態!一方面,生豬供應水平增加,4月標豬出欄對於去年6月母豬存欄,由於去年5~11月份,母豬存欄逐月增加,本月,適重標豬供應水平進一步改善,供應寬鬆的基本面持續!不過,機構預估,4月份,集團豬企出欄計劃或將增加3.25%
氧化鋁「瘋狂過山車」:歷史新低後將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氧化鋁「瘋狂過山車」:歷史新低後將何去何從?

Wind數據顯示,4月11日,我國氧化鋁平均現貨價格指數(下稱「氧化鋁現貨價」)連續四天跌破3000元/噸關口,以2895.00元/噸報收,創下自2023年8月10日以來的新低。期貨市場上,氧化鋁主連合約於4月9日創下其上市以來的新低(2663元/噸)後,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