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產業鏈外遷,沒那麼簡單

2025年03月22日08:10:27 軍事 9549
服裝產業鏈外遷,沒那麼簡單 - 天天要聞

從篳路藍縷,到全球第一大輕工業國,中國紡織產業功不可沒。其中,中國沿海服裝製造業,堪稱中流砥柱。

和平盛世之下,長期以來,以服裝製造為中樞的紡織業,多被冠以「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直到乾坤顛倒、周期下行之後,人們才驟然發現,那些漠視服裝紡織業的國家,是如何陷入通脹烈火的灼燒之中。

實際上,服裝紡織產業始終是一國經濟的最可靠安全墊——經濟周期上升時體感不強,一旦周期紊亂則價值凸顯:無論物價穩定,抑或就業保障,甚至國家安全,它都發揮著關鍵作用。

就在2025年開年之際,我們注意到,打著輕工業、製造業迴流的幌子,特朗普再度揮動關稅大棒,我國服裝紡織業一時烏雲密布。不堪其擾的部分跨境電商、OEM企業,正產生一種應激反應——試圖將產業鏈整體外移至越南等第三方國家,以規避潛在的貿易摩擦。

這一現象值得警惕。

無論從產業邏輯角度,還是經濟規律維度看,我們都須意識到,服裝紡織產業鏈外遷均系一個重大命題,牽一髮而動全身,亟需產業內外審慎、再審慎的對待。

01 三重戰略意義

一,產業價值維度,它是我國創造外匯與容納就業的中流砥柱產業。

2024全年,我國紡織業出口額達到3011億美元,佔全國總出口額的8.6%,同時實現了1487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占貿易順差總值的19.4%。

雖然絕對產值佔比較低,但紡織業仍是目前我國出口貢獻最大的產業之一,也是賺取外匯的主要渠道之一。

從就業崗位的角度來講,儘管過去數十年我國的教育水平顯著提高,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如今適齡就業人口中,絕大多數的最高學歷沒有超過高中,全國的本科人口佔比不過5%左右,有大量的非專業性人才需要製造業的就業崗位。

服裝產業鏈外遷,沒那麼簡單 - 天天要聞

圖:中國分年齡段人數學歷分布,來源:國家統計局第七次人口普查

紡織業提供了大量低門檻就業崗位,這一點毋庸置疑:2024年紡織業占就業人數占工業整體的7.7%,占製造業的8.4%。

因此,無論是從出口貿易的角度,還是以人口就業的角度來講,以服裝紡織為代表的輕工業,仍是現階段實際國情下的中流砥柱式產業。

服裝紡織產業鏈不僅對中國重要,最近再度發酵的「美國小額包裹關稅政策」事件,所折射的其實正是美國對其「50萬美國紡織業崗位」的重度關切:早在2024年4月,美國即已對利用「小額免稅」政策進入美國的包裹實施了更加嚴格的審查。在當時美國國土安全部的公告中,除了強調打擊非法進口活動外,也在標題里直白地表示此次「增強執法行動」意在支持「50萬美國紡織業崗位」(見下圖)。

服裝產業鏈外遷,沒那麼簡單 - 天天要聞

來源:美國國土安全部

當前,美國小額包裹關稅政策的再度反覆,依然是相同邏輯的再度演進。

根據美國媒體報道,截至目前,美國僅剩約100家紡織廠,美紡織業「幾近消亡」。另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自1994年以來,美國服裝製造業的就業人數下降了65%。

可見,圍繞服裝紡織產業的關稅博弈,正是大國博弈的重要構成。

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正視的是,從現實的產業分工協同維度來看,紡織產業鏈不僅難以複製,且一旦裂隙出現將勢必引發連鎖反應。

縱觀歷史,所有產業部門,均難以脫離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基本盤獨立發展,服裝紡織業也不例外。

服裝產業鏈外遷,沒那麼簡單 - 天天要聞

圖:工業、製造業體系全景圖譜,來源:康波官網

即便是在產業鏈內部,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也至關重要。

以我國服裝紡織行業近年來盛行的快時尚「小單快反」模式為例,不僅僅要求C端對消費者偏好精準掌握,還要求上游面料、輔料供應穩定、多樣;中游製造端的產線排布、人員分配規劃合理,提升看圖打版的效率;下游供應商工廠才能貼合需求,快速成衣做貨。

那麼想要複製「小單快反」的模式,高附加值的原材料供應商、信息化供應商要不要遷?這都是需要深思的問題。

一言以蔽之,無論是工業體系跨領域的技術演進,還是相同產業內部上下游協同發展,工業體系就像蜘蛛網,絲絲入扣緊密相連,一旦裂隙出現,必將引發連鎖反應。

二,經濟規律維度,產業鏈外移具有不可逆性,關乎國力的變遷。

作為依靠兩次工業革命實現騰飛的國家,近50年間,英國以消費和金融敘事的大背景下,去工業化的速度驚人,產業工人逐漸向海峽對岸的德國和「長臂管轄」的東亞地區遷移。

金融危機後,各國政府都意識到實體經濟的重要性,英國政府同樣如此,因此推出了一系列「再工業化」的政策。2011年,約1/7的英國生產商選擇將生產業務遷回本土。

但長期的製造業空心讓英國「再工業化」舉步維艱,遷回本土的企業絕大多數依舊高度依賴金融業,而全球資本對需要長周期扶持的工業化基建偏好很低。

同時,對於工業-製造業體系的人才教育也相當缺乏,STEM教育(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存在明顯短板,無法培養有掌握生產經驗的能手。

受限於種種制約,英國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增反降,1990年其對GDP的貢獻率還維持在17.1%,但到2022年已萎縮至9.4%。

縱觀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各國產業外遷的實例中,即便用成倍的代價,也幾乎沒有徹底外遷的產業能夠實現迴流。英國的鋼鐵、美國的汽車和輕工製造、日本的半導體無一不是,只能自吞苦果。

製造業和工業體系需要長時間積累和完善,產業外遷這條路,幾乎是不可逆的。因此,我們更應該以審慎的態度對待這件事,畢竟覆水難收。

三,時代潮流維度,持續增強製造業競爭力是中國敘事的應有之義。

科技和製造業就是當今世界兩個主戰場,大國博弈所爭奪的核心。其中製造業不僅僅關乎製造業本身,還意味著就業、科技發展、軍事能力等等。

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完善的製造業體系是最強大的競爭力,製造業的中樞價值明顯提升,關稅政策的目的就是弱化我們擁有的這種能力。

如果在特朗普的任期內,通過關稅政策迫使中國部分關鍵產業鏈外遷,削弱中國製造業根基,將是其夢寐以求的政績。就像彼得蒂爾早前在一場播客中分析的那樣,特朗普要的不是美國勝,他也清楚關稅壁壘會將產品成本轉移到本國消費市場,而他要的是政治資本,即便是雙輸。

這種圍繞聚光燈和選民,脫離實際的競爭敘事,實際是西方慣用的手段,單論紡織行業就發生了不止一次,每逢大選年,美國政客都會從所謂的製造業中造話題、找政績。

比如曾經的MFA協定、中國入世簽署的ATC協定,以及中歐中美簽署的達成的服裝貿易協定,都是大選年發難,塵埃落定後又轉變政策風險,大肆渲染功績。二十年過去了,依舊如此。

關稅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誰也保不準,即便外遷至越南後,特朗普需要新的政績時,不會再拿越南開刀。

了解對手的實際意圖後,我們更加需要重視製造業產業鏈的中樞價值,而不是一味進入美方的關稅敘事而過度迎合。畢竟博弈是動態的,其間政策變化難以預料,產業遷移卻要付出實打實的高昂代價,失去定力往往只會得不償失。

02 一些引申思考

當然,只談宏觀原理,不談企業利益也是「耍流氓」。

對於我國的製造業企業,尤其是紡織業跨境企業而言,特朗普的關稅大棒的確擠壓了利潤空間。

那麼當宏觀和微觀利益出現衝突時,我們應該如何考量與抉擇?

以史為鑒,德國日本的汽車產業,東亞的半導體產業,都遭受過不平等的貿易霸權。它們的共同特性是,通過不斷地研發和深耕產業,形成較大的比較優勢:德式汽車的製造工藝、日本汽車的能耗工藝、東亞半導體產業的製程優勢都形成了技術代際的領先,最終突破貿易壁壘的封鎖。

所有外部壓力,實際都是產業內生壓力的延續,歐洲的鋼鐵製造之所以會被美國超越,是因為其本身產能設備老化,代際劣勢明顯。日本的半導體製造之所以被毀滅,是因為其選擇了錯誤的技術路線,而關稅只是其中的次要矛盾。

回到以服裝紡織為代表的輕工業,雖然生產技術迭代路徑較慢,但設計包裝、商業模式和渠道革新,也在不停地從外部賦能產業。

過去30餘年間,從最早的品牌溢價,到電商渠道革新,再到「小單快返」的AI電商,中國的服裝產業都是遵循先進技術和商業模式雙螺旋式演進,以提高周轉和資本利用效率的產業成長路徑,最終成為全球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輕工業國家。

這一進程中,篳路藍縷,慣見了風雨,在曲折中不斷向上。

我們之所以感覺這一輪面臨挑戰較大,表面上是關稅壓迫,實際本質上仍然是經濟周期使然——我們正在經歷上一輪技術與商業模式紅利的尾聲,服裝類跨境電商的代際優勢正逐漸消失。

所有的結束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正比如移動互聯網的夕陽下,AI大模型時代正冉冉升起。此時此刻,面對外部的風雨飄搖,我們更應執著於對服裝紡織產業「DeepSeek時刻」的深度探索,唯有新的技術與商業模式周期方能在根本上對沖外部紛擾。

尤其是我們要心裡有數的是,紡織業存在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它是人類不可替代的需求,這個生意一直有的做,它永遠不會因為關稅、貿易壁壘或者一系列非市場因素而衰落。實際上,即使在美國產業界看來,「關稅可能引發通脹問題,將成本轉嫁給美國消費者,可能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自殘』之舉」;這種「打擊中國供應鏈-推高美國通脹-倒逼美聯儲政策調整」的傳導鏈條,可能迫使美國政府在未來6-9個月內重新評估關稅政策。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

對於中國服裝紡織業而言,大可不必過度恐慌於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風險對沖的手段,也不是只有一條跟隨著消費市場國的霸權要求而牆頭草般隨風而動。唯有從行業本質出發,探尋新一輪的技術與模式代際領先,將紡織工藝普惠到所有潛在市場,才能擊破貿易保護主義的桎梏,以致基業長青。

本文系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大家提前做好準備,若不出意外,4月以後,國內將迎來4個變化 - 天天要聞

大家提前做好準備,若不出意外,4月以後,國內將迎來4個變化

近些年,國內很多人都感覺到賺錢越來越艱難了。而在進入到2025年之後,大家都希望中國經濟能夠步入快速增長軌道。同時,消費、出口、投資這三駕馬車,將助力經濟穩步增長。只有這樣,實體經濟才能進入繁榮周期,老百姓的收入就能夠「穩步增長」。而從現在情況看,國內投資和消
中國家庭存款30萬,算什麼水平?有人終於說了大實話! - 天天要聞

中國家庭存款30萬,算什麼水平?有人終於說了大實話!

在很多人的眼裡,中國多數家庭的存款都應該超過30萬。主要原因是,即使在中等城市,家庭存款達到30萬也不夠付首付款。此外,現在網上喜歡炫富的人有很多,不是曬出大量現金,就是炫耀巨額存單。這讓人感覺中國多數家庭拿出30萬,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所以,在國內存款超3
古越龍山9年8次提價,「黃酒一哥」靠漲價走出「江浙滬」? - 天天要聞

古越龍山9年8次提價,「黃酒一哥」靠漲價走出「江浙滬」?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在中國源遠流長的酒文化長河中,三大世界古酒之一的黃酒無疑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尤其在早年間的江浙一帶,家裡添丁時父母都會埋下一壇女兒紅或狀元紅,等孩子出嫁或金榜題名時宴請賓客。
橘朵2024業績亮眼,零售額破25億 - 天天要聞

橘朵2024業績亮眼,零售額破25億

近日,上海橘宜化妝品有限公司公布2024年業績。旗下彩妝品牌橘朵表現出眾,零售額突破25億,收入超20億元,同比增長23%,連續兩年在中國彩妝市場銷量第一,穩居國貨彩妝銷售額前五。
跑越南、泰國建廠的企業,要哭了,關稅最高達46% - 天天要聞

跑越南、泰國建廠的企業,要哭了,關稅最高達46%

目前在越南建廠的美國企業真不少,台灣省方面有鴻海、廣達、和碩、英業達、仁寶、緯創等頭部台系電子代工大廠都已經在越南投資建廠,數據顯示,目前至少已經有14家台系PCB板廠在泰國有投資,還有眾多的PC產業供應鏈和代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