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在和胡塞武的交手中遇上了大麻煩,航母緊急撤出600公里,為何胡塞能夠以小博大,讓美軍進退兩難?這將對特朗普政府集中精力對付中國的戰略造成哪些影響?中方又該如何應對?
據外媒報道,美軍和胡塞武裝的衝突愈演愈烈,面對胡塞武裝密集的導彈、無人機攻勢,美軍這回終於「學聰明了」,提前將航母后撤了約600公里的安全距離,以防出現意外。
【美軍核動力航母是其執行全球任務的依仗】
胡塞為何成為美軍「絆腳石」
美軍之所以要冒著風險,主動擴大和胡塞武裝之間的衝突,除了要震懾伊朗之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想奪取對中東地區的關鍵航道——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
與此同時,美軍也在對其他兩大航道——馬六甲海峽和巴拿馬運河蠢蠢欲動,不難看出美方的野心,是要通過控制關鍵的國際運輸通道,來提升自己的話語權,進而獲得和中國「對抗」的資本。
但出乎美國意料的是,其試圖掌握蘇伊士運河的大計劃剛剛進行到第一步,就遇到了巨大的阻力,胡塞武裝的抵抗意志格外頑強,雖然很難對美航母艦隊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卻依舊能夠通過不斷的襲擾活動,影響美軍部署。
除此之外,胡塞武裝的反擊大量使用低成本、高數量的無人機和彈道導彈進行襲擊,這些武器具備一定的突防能力,雖然難以直接擊中目標,但其頻繁的襲擾活動迫使美軍航母打擊群不得不保持高度戒備狀態。
【胡塞武裝的導彈攻勢具有一定程度的威脅能力】
美軍還會遇上哪些麻煩
可以說,胡塞武的頑強抵抗,使得美軍「不宣而戰」的行為,正在逐漸偏離原本的目的。
首先,美軍如果連胡塞這個地方性武裝勢力都無法迅速擊敗,又怎麼讓其他中東強國「望而生畏」,進而鞏固自己在中東地區的核心利益?
其次,美軍對胡塞武裝的大規模空襲,可能促使伊朗加大對胡塞武裝的支持力度,導致美軍陷入到另一個戰爭泥潭之中。
最後,美國當前的主要戰略目標是對抗中國和俄羅斯等大國競爭者,如果將過多資源投入到中東地區的小規模衝突中,將削弱其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和應對能力,反而和美國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馳。
事實上,這也反映出美國目前所處困境的本質:美方越是急於從各個地區抽身,將主要精力用於對付中國,就越容易自顧不暇,最終滿盤皆輸。
美國的戰略為何行不通
美方之所以會出現如此誤判,是因為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地區的安全局勢相互關聯,早已不再是美國能夠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快刀斬亂麻」的時代了。
【美軍在世界各地的部署正在成為美國的重負】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美軍肆無忌憚地擴張行為,終於成為了一把「迴旋鏢」,導致美方在追求「大國競爭」戰略的同時,還需要同時應對中東、歐洲、非洲等多個熱點地區的挑戰。
這種多線作戰的局面容易導致美軍資源分配不足,最終陷入疲於奔命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下,美軍如果還要參與高強度的戰鬥,應對無時無刻不存在的敵方攻勢,結果可想而知,而這也許就是此次衝突中,美航母提前後撤的真正原因。
【美軍霸道封鎖國際運河的行為或遭遇反噬】
反觀中國在面對美國帶來的壓力時,採取了更加靈活和多元化的外交政策,積極拓展與其他國家的合作關係,相比之下,美國的單邊主義和霸權思維只能使其逐漸失去國際社會的支持,最終走上被孤立的道路。
這再次提醒我們,依仗武力來解決問題的做法,非但不能解決地區根本矛盾,還可能引發更大的衝突,美國越是急於調整戰略重心以對抗中國,就越容易陷入自顧不暇的境地。
真正的強國之道在於平衡內外事務,協調各方利益,而非一味追求軍事壓制和地緣政治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