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稅戰2.0版本不僅沒有傷害到中國的經濟,反而讓美國的消費者對美國國內於未來的通脹引發了嚴重的擔憂,然而事情並沒有因此結束,特朗普的經濟學字典里,能夠查到的僅僅也只有「美國優先」四個大字。
即使事實上中國已經證明在AI領域領先於美國,特朗普還是認為他們有優勢針對中國的科技行業和金融行業發起制裁和打壓。
中美之間的競爭現在已經到了寸土必爭的地步,美債的危機這一次是不是能夠讓美元霸權瓦解?
亞洲央行與美聯儲脫鉤
2月25日《華南早報》報道一篇《亞洲央行為何開始與美聯儲脫鉤?》

文章中提到2025年以來,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但是其他各國的央行都在接連的降息。這種動作可能會推動美元價值體系的重估,瓦解以美元為中心的結算體系。
事實上這些年以來,美國一直都是匯率操控大國,除了美國以外,有能力穩定貨幣匯率的國家也就僅剩下中國央行。
對於現如今的美國來說,在國際上他們需要的是美元的貶值而不是升值。

對於中國來說,我們要的是人民幣匯率的穩定,而不是單邊升值或者單邊貶值,因為貨幣匯率的大幅波動,是不利於國家的進出口業務的。
1980年代,當時美國最大債主日本,英國,和經濟上剛剛崛起的德國和法國。當時美國的債務雖然不及現在,但是因為製造業大部分都集中在日本,這也讓把美國政府壓的喘不過氣來。
在1985年之後,美國邀請日本代表到紐約的廣場飯店舉行了一次記錄上世界金融史上的會議,參會的代表是美國政府的4個大債主。
討論的主要議題就是,要求非美元貨幣升值。

因為在美國政府看來,只要美元相對於其他貨幣貶值,這樣美國欠下的美元債務,在一毛錢不用印的情況之下就會相對減少。
同時這樣有利於美國商品的出口,增加美國政府的財政稅收,這簡直就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日本代表團十分清楚,如果簽署了這種協議,對日本未來的經濟發展意味著什麼?
面對這種情況,日本有一萬個理由不答應,但是看著日本國內美國布置的飛機和大炮,日本根本沒有什麼談判籌碼。
在美國威逼利誘之下,日本代表團簽署了臭名昭著的《廣場協議》,4個月之後日元升值了20%。

在美國政府緩解了債務危機之後,1987年2月,美國又再次召開了盧浮宮會議,要求各國減緩美元的貶值,實現美元相對於其他國家的相對升值。並在會議中指示日本代表,用其外匯儲備給美元的匯率托市,簡而言之就是要求日本加大美元和美債的購買量。
但是當日本代表問到,日本持有那麼多的美元和美債,美國會給日本什麼保障?美國的代表回答卻是,難道日本還想在阿拉斯加駐軍嗎?

美元的先貶值,再升值直接造成了亞洲金融危機的發生,日本的電子產業也是在這場金融危機之下一蹶不振。
而現在,美國再次面對和1980年代一樣的經濟難題,中國央行會如美國所願嗎?
人民幣國際化,並非人民幣升值
2025年之後美國的經濟再次面臨更大的「滯脹」難題。雖然納斯達克指數維持在高位,但這並不意味著能夠一白遮百丑。

面對美國經濟的內部矛盾,特朗普再次選擇用外部的方式來解決,當關稅不能夠解決美國的財政和債務問題,他就限制美國資本對國外企業的投資,妄圖用這種方式能夠打壓中國科技企業的增長。
但是恒生科技指數和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僅僅下跌一天就全部收復失地,並且獨領風騷。
這對美股的傷害是極大的,美國的科技股面臨著兩大壓力,一個是高利率環境對估值的打壓,而中國的科技公司上漲,吸引的資金迴流讓「東升西降」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市場在用實際行動警告美聯儲,再不降息,美國的經濟就徹底完蛋了,如果美國的股票都不漲了,還用什麼向世界展示美國的經濟「增長強勁」?
貨幣市場上,美聯儲想要用美元升值的方式證明美元依舊是安全可靠的貨幣,但是美國的債權市場急需美元貶值來緩解2025年-2026年的債務危機。
總之,以美元為中心的結算體系建立以來,美國從來沒有遇到如此重大的挫敗感。對於特朗普來說,他們可以用軍事威脅歐洲,威脅日本,但是無法撼動中國。

從2016年以來,美國用過多種方法對付中國這個海外債主,包括關稅戰,金融戰,科技戰,封鎖,制裁,打壓,甚至試圖在中國周邊製造軍事衝突和摩擦,意圖製造出一個混亂的亞洲。
但是都沒有得逞。
而現在美國國內的經濟再度陷入滯漲的尷尬境地,要用什麼來拯救呢?
美債已經調入了美元自己製造好的陷阱。
信息來源:美債收益率還能到多低?大摩:跌破4%!---華爾街見聞
前後矛盾、語焉不詳!特朗普對加拿大、墨西哥和歐洲的關稅說法讓市場困惑---華爾街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