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15日,美國白宮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組照片:特朗普身著休閑裝,在高爾夫球場結束運動後,神情輕鬆地觀看美軍對葉門胡塞武裝的軍事打擊。配文中,白宮稱這次行動是為了「保衛美國航運資產並遏制恐怖威脅」。

然而,網民迅速發現諷刺之處:特朗普曾在2024年競選期間高調承諾「結束無休止的戰爭」,如今卻在發動新一輪軍事干預。這種「承諾時高舉和平旗幟,執政時揮舞軍事大棒」的強烈反差,再次暴露了美國選舉政治的核心矛盾——戰爭的結束與延續,本質上是權力遊戲、金錢政治的籌碼,而非國家戰略的轉向。
「戰爭與和平」是美國競選的劇本
要理解這一現象,必須回溯美國近二十年的外交政策軌跡。2016年,特朗普在首次競選時大肆抨擊希拉里·柯林頓支持伊拉克戰爭,塑造自己「反戰總統」的形象,承諾「讓士兵回家」。
然而,特朗普上台後非但沒有兌現承諾,反而擴大了對敘利亞的空襲、批准暗殺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並向沙特出售武器以支撐葉門戰爭。到了2020年選舉年,他匆忙宣布從阿富汗、伊拉克和敘利亞撤軍,卻被媒體揭露為「作秀式撤軍」——駐阿富汗美軍從1.3萬人減少到2500人,但核心作戰能力幾乎未受影響。
2021年拜登上台後,儘管高調完成阿富汗撤軍,卻因撤退過程的混亂被共和黨批評為「潰敗」。此後,民主黨政府一邊宣稱「戰略收縮」,一邊以「對抗中俄」為由擴大軍費預算。
到2024年大選,特朗普捲土重來,繼續打出「結束戰爭」這張牌,猛烈抨擊拜登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冒險主義」,承諾「絕不讓美國年輕人白白送死」。然而,他重新入主白宮不到三個月,美軍便以「反恐」之名對胡塞武裝發動打擊,而胡塞武裝的主要對手,恰恰是特朗普家族商業帝國在中東的長期合作夥伴。
這種兩黨輪流上演的「戰爭-和平」敘事,實則是美國選舉營銷的標準套路。選民渴望和平,政客便承諾撤軍;軍工複合體需要訂單,政客便製造威脅。最終,承諾與行動之間的鴻溝,只能由戰區平民的鮮血來填補。
為什麼「結束戰爭」淪為空洞口號?
首先是軍工複合體的利益閉環。洛克希德·馬丁、雷神等軍工巨頭通過政治遊說和「旋轉門」機制深度操控美國國會。例如,2024年美國國會通過的8860億美元國防預算案中,被曝光含有110億美元的「冗餘採購」——包括五角大樓並不需要的F-35戰機和軍艦,僅僅是因為國會議員希望保護本州的軍工就業崗位。
同理,特朗普以「護航」名義對胡賽武裝發動的軍事行動,實質成為軍火商牟利工具——空襲首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股價上漲3.2%,雷神公司兩周斬獲18億美元訂單。
而這種「自產自銷」的戰爭模式,自然養肥了政商旋轉門裡的蛀蟲。像前防長埃斯珀任職期間,手中雷神股票增值超1200萬美元;而這次五角大樓採購的「標準-6」導彈單價達360萬美元,其生產商董事會成員包含多名前國防部高官。當資本把戰爭當生意,平民的血淚不過是財報上的小數點。
其次是地緣政治的戰略算計。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存在,本質上是維護石油美元體系的一部分。儘管頁岩油革命讓美國成為能源出口國,但海灣國家仍通過購買美債和軍火維持美元霸權的運作。2024年,在中國的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實現歷史性和解,美國在中東的「離岸平衡」角色被削弱。此時,對胡塞武裝的打擊,既可以向以色列示好,以確保美以軍事合作不受損害,同時還能借紅海航道安全問題,強化北約在地中海的軍事存在。
最後是操縱輿論讓美國公眾患上「短記憶症」。美軍的海外戰爭往往在初期引發國內關注。2021年阿富汗撤軍的混亂畫面曾引發強烈批評,但一年後,俄烏衝突便徹底蓋過這一話題。政客們為了利益需要,可以隨時用「反恐」「維護航行自由」等模糊概念為軍事行動包裝正當性,操縱對戰爭的敘事,而不會對長期戰略目標負責。皮尤研究中心2024年的調查顯示,僅22%的美國民眾知道葉門內戰已持續十年。
一場「低成本戰爭」的典型案例
特朗普的此次軍事打擊,明顯遵循「最小化國內反對,最大化國際威懾」的邏輯:行動發生在周末,特朗普在高爾夫球場「輕鬆指揮」,刻意營造出戰爭不影響日常生活的姿態。
美國主流媒體次日頭條多為「特朗普果斷反恐」,而非質疑戰爭合法性。五角大樓稱此次打擊為「防禦性行動」,使用無人機和精準導彈「避免平民傷亡」。
然而,「精準打擊」是白宮最愛的公關話術,但亞丁灣的烈日下,美國政客的謊言無處遁形。葉門人權組織報告顯示,空襲已造成53人死亡,其中包括5名兒童和2名婦女,受傷人數達98人。「護航」成了赤裸裸的屠殺。這種場景何其熟悉?
美國還宣稱此次行動是「國際護航聯盟」框架下的一部分,但真正的軍事行動國僅限美國、英國和以色列,根本無法稱之為「全球共識」。
這種「輕量級干預」模式,正是21世紀美國發動戰爭的新常態——通過高科技武器和輿論操控,將戰爭包裝成「無痛衝突」,讓其選民既能滿足「強硬反恐」的安全感,又無需直面真實的血腥代價。
結語:當和平只是競選廣告
特朗普在高爾夫球場觀看戰爭直播的畫面,成為21世紀美國政治荒誕劇的最佳註腳。它提醒世人,在美國政治的劇本中,「和平」只是吸引選票的廣告詞,而真正的劇本高潮,永遠是權力的鞏固與利益的交換,並讓世界深受其害。
來源:有理兒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