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聯社報道,3月15日七國集團會議對俄羅斯發出了極具威脅的警告:若俄羅斯不接受美國提出的與烏克蘭30天臨時停火協議,G7將毫不猶豫地對其實施新的制裁。
在當天發布的最終宣言里,G7成員國「重申堅定不移地支持烏克蘭捍衛其領土完整」,並對俄羅斯的「侵略」行為予以譴責。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此前為尋求與俄羅斯改善關係,一直避免使用類似措辭,甚至將俄烏衝突的部分責任歸咎於烏克蘭和拜登,G7此舉無疑表明在俄烏問題上,其立場與特朗普新領導層存在一定分歧。儘管當前美國與歐洲矛盾很大,內部也有不同聲音,但G7在對付俄羅斯這一問題上還是努力達成了共識。
對於美國和烏克蘭在沙特達成的停火協議,俄羅斯雖原則上表示同意,卻指出協議細節需要深入探討,採取了「以拖待變」的戰術。普京強調美國提出的停火建議,對烏克蘭有利,烏克蘭可能利用停火期進行強制動員以及籌備武器供應,而且停火由誰來監督等關鍵細節都沒有明確,需要與美國商談。顯然在取得戰場優勢的情況下,俄羅斯不急於達成停火協議,至少要把庫爾斯克全部奪回來再說。
面對俄羅斯的拖延態度,G7國家中的烏克蘭鐵杆支持者英國和歐盟幾個國家最著急,只要戰爭打一天,他們手中的談判籌碼就少一塊。於是提出了在俄羅斯不接受停火的情況下,進一步加大對俄羅斯制裁的手段,包括新增金融領域制裁、限制油價以及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等。此外,G7著重強調建立「強有力且可信的安全保障」,以使烏克蘭免受「任何新的侵略」,不過關於這些安全保障的具體內容,並未給出詳細說明。
美國在俄烏衝突中的角色轉變對局勢影響重大。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美國在俄烏問題上立場明顯偏向俄羅斯,不僅通過暫停對烏克蘭的軍事和情報援助,施壓澤連斯基同意停火,還避免使用刺激性語言指責俄羅斯。這種態度的轉變引發美國盟國的不安,特朗普雖發出若俄羅斯拒絕停火後果將「非常嚴重」的威脅,但又表示普京對停火的表態「很有前景但不徹底」,其態度的模糊性讓國際社會對美國的立場捉摸不透。
現在歐洲人對俄羅斯制裁的態度最堅決,背後是法國和英國都在爭奪沒有美國的情況下,誰來領導歐洲安全?也是爭奪未來歐洲的盟主領導地位。法國發起了歐洲32國軍事首腦會議,商討組建歐洲軍隊。英國首相斯塔默在G7會議後,馬上召集25國領導人會議,協調對俄羅斯施壓立場。法國提出可以為歐洲提供核保護,英國人反對。歐洲人就是這樣,現在大敵當前還沒有解決,內部爭權奪利就打的不可開交,難怪連特朗普都對歐洲人的行為嗤之以鼻。
G7對俄羅斯的制裁威脅,反映出其試圖通過軍隊和經濟手段影響俄烏衝突走向的意圖。然而,制裁能否真正推動俄羅斯接受停火協議,還是會引發俄羅斯更為激烈的反制,目前尚不明朗。過去西方對俄羅斯實施的大量制裁,並未完全達到預期效果,俄羅斯經濟在制裁下依然展現出一定的抗壓能力,歐洲還想通過制裁對俄羅斯施加壓力,顯然不會產生任何效果,這也反映出歐洲除了制裁手裡已經沒有什麼牌了。
現在澤連斯基已經擠上了談判桌,歐洲還在桌子外,心裡的憋屈也讓歐洲現在的打法雜亂無章,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要解決俄烏衝突光靠示強不行,各方要相向而行,需要各方通過更深入的外交對話與妥協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