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6月5日,美國宇航員蘇妮塔·威廉姆斯和巴里·威爾莫爾一起搭乘波音公司研發的「星際客機」載人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開啟了這款飛船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由於是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所以按照最初的計劃,這艘飛船停靠國際空間站的時間不長,也就是一個星期左右就會返回地球。
然而,事與願違,當這艘飛船發射升空後就出現了諸如氦氣泄漏以及推進器故障等技術問題。儘管NASA和波音公司都進行了多次嘗試,始終都沒有辦法徹底解決飛船存在的問題。
為了不影響國際空間站後續的載人飛行任務的順利進行,同時也處於安全的考慮,在經過慎重評估後,NASA最終不得不讓「星際客機」飛船在沒有搭乘宇航員的情況下自行返航。這樣一來,這兩位宇航員就被留在國際空間站了。
原本,這兩位宇航員只是準備飛行幾天時間就返回地球的,然而由於「星際客機」飛船空載返航,導致他們倆到現在都還沒返回地球,需要由其他飛船去把他們接回來,那就是馬斯克的載人龍飛船執行太空「救援」任務。即使有載人龍飛船的幫忙,他們的返航時間卻也是被推遲了。
事情是這樣的,當前有一艘載人龍飛船在國際空間站執行「Crew-9」飛行任務,接下來就是要執行「Crew-10」飛行任務。按照SPaceX公司最初的計劃,他們打算使用新生產的載人龍飛船「C213」來執行「Crew-10」任務,這艘飛船原本在本月就應該發射了,這樣一來,這兩位宇航員就能在本月下旬乘坐「Crew-9」任務的載人龍飛船返航。
但是這艘新飛船的研發進展不是很順利,發射時間被推遲到下個月,這也就導致這兩位宇航員至少要到3月底才能返航。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這兩位宇航員被困太空的時間將會超過9個月,甚至可能會達到10個月。
特朗普上任後要求儘快把這兩位宇航員接回來。為了儘快把他們接回來,只能換飛船了,新的飛船在短時間內都沒法發射,現在美國已經決定使用之前的「耐力號」(C210)載人龍飛船去執行「Crew-10」任務,這樣一來就能提前執行「Crew-10」任務。
按照現在的計劃,「耐力號」(C210)載人龍飛船預計在3月12日發射升空,如果順利的話,那執行「Crew-9」任務的載人龍飛船就能在3月19日返回地球,比之前計劃的時間提前了差不多2個星期。
對於這兩位宇航員來說,這也算是一個好消息了。畢竟原本只是飛行幾天,卻被困在國際空間站大半年時間,現在總算是確定返航地球的時間了,而不是之前那樣只有一個大致的時間範圍。而在過去這8個多月時間內,這兩位宇航員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務,包括進行出艙活動。
返航後為何要被抬著走
現在這兩位宇航員返航時間確定在3月19日,當然現在也只是確定了時間,到時候是否還會進行調整,還需要新一艘飛船的發射以及返航時著陸場的天氣情況。試想一下,國際空間站也需要進行宇航員乘組的輪換,如果新一艘飛船發射出現延誤的話,那返航時間可能就會推遲一下。
而載人龍飛船返航時是濺落到大海的,如果在返航時預選的海域天氣狀況比較差的話,飛船返航就不安全,也不利於海上搜救,這也可能會影響到飛船返航的時間。
而當飛船返回地球時,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操作,例如進行姿態的調整、軌道的降低等,還要以極快的速度再入大氣層,在這個過程中飛船會被熊熊大火包圍著,就像一個從天而降的熊熊火球那樣,外部溫度會超過1000℃。這是非常驚險的過程,可以說是驚心動魄。
當飛船度過了高溫灼燒的階段後,還需要打開降落傘進行減速,載人龍飛船會同時使用4個傘進行減速。最後,載人龍飛船直接濺落到大海,海水本身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衝作用,讓飛船安全著陸。
即使載人龍飛船是在海上濺落,在海水緩衝作用下,飛船衝擊力不大,但是這些宇航員在出艙以後都沒法站立行走,而是需要被抬著走。這是怎麼回事?
這是很正常的情況。不僅僅是美國、俄羅斯的宇航員從太空返回地球時會面臨這樣的問題,我們的航天員從中國空間站返回地球時也是如此。被困太空的蘇妮塔·威廉姆斯此前表示,自己的幾項重要身體機能已經喪失,在國際空間站這麼長時間都沒有走路,已經忘記走路是什麼感覺了。
這是因為在執行太空飛行任務期間,航天員會處於失重的狀態下,他們的身體也會因為失重而發生一系列的變化。由於沒有重力的束縛,航天員肌肉、骨骼會完全處於放鬆的狀態,這樣一來,他們骨質流失速度就會加快。
當他們返回地球時,會重新受到重力的作用,但是一時間他們也沒法適應過來,如果直接站立行走的話,可能會摔倒甚至可能會出現骨折的問題。所以為了宇航員的安全,當他們返回地球後,地面工作人員會抬著他們出艙,讓他們坐在椅子上面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