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俄軍太平洋艦隊第40海軍步兵旅在俄烏戰爭中的戰鬥軌跡。
尤其提到該部在應對烏軍大反攻時期的頑強防守,以及俄軍重啟進攻之後,在弗勒達和大諾沃西爾卡兩次戰役中均立下頭功的出色表現。
很顯然,像這樣「攻防兼備」的部隊,是足以列入王牌旅之列的;而早在2023年7月20日,該部也的確被俄羅斯總統普京授予「近衛軍」榮譽稱號。
雖然說俄軍中老的「近衛」王牌不少,在戰爭中新授予「近衛」的單位也不少;但說實話,其中很多單位的戰績與榮譽並不相襯。
當然,即便同為「近衛」部隊,其在戰爭中的機遇也是大不相同,比如與第40海軍步兵旅同屬於太平洋艦隊,並一同編入東部集群的兄弟部隊——第155海軍步兵旅。
相較於第40海軍步兵旅的「半路出家」,第155海軍步兵旅是在蘇聯時期(1968年)即組建完成的第55海軍步兵師的基礎上改編(2009年)的。
換言之,在整個俄軍時期,該部都是純正的「海軍步兵」,且有車臣戰爭和海外部署的豐富經驗。而且在俄軍的遠東部隊中,第155海軍步兵旅也屬於精銳之列。
俄烏開戰之後,第155海軍步兵旅被編入東部集群,參與了對基輔方向的作戰。
當年3月28日,該旅被俄總統普京授予「近衛軍」榮譽稱號,是俄烏開戰後最早被表彰的單位之一。
俄軍從基輔方向撤軍後,第155海軍步兵旅被重新部署到了頓巴斯地區;具體來說,是調到了馬里烏波爾,參與後期的圍困戰鬥。
應當說這個任務是相當輕鬆的,因為當時的烏軍戰力已經大為下降,且被壓縮到了亞速鋼鐵廠等地;第155海步旅的任務,與其說是圍困,不如說是就地休整,畢竟這裡的戰鬥壓力實在不大,而且最後還能參與俘虜大批烏軍,實在是個美差。
但一支既打過基輔,又打過馬城的俄軍王牌部隊,肯定是烏軍的眼中釘肉中刺。而且烏克蘭認為,俄軍第155海步旅參與了布查等事件,是列入頭號打擊目標之列的俄軍單位之一。
在2022年11月的帕夫利夫卡之戰中,以第155海步旅為主,第40海步旅為輔,進攻這個弗勒達的南大門。
俄軍在戰鬥中出現了比較大的損失,因此第155海軍步兵旅有人控訴傷亡大;而且此事件還被利用放大,以攻擊當時的俄軍東部集群指揮官。
所以明明是勝仗,此戰卻被烏克蘭抓住,宣傳為俄軍的大敗仗,而第155海軍步兵旅因為新仇舊恨的因素,也被宣傳成了敗軍之師。
實際上戰鬥傷亡大,可能是俄烏戰爭進入新階段的常態,只不過當時尚未得到充分動員和補充的俄正規軍有些適應不了(畢竟看看同期瓦格納的進攻作戰,就是到代價能有多大了)罷了。
不過帕夫利夫卡之戰只是開胃菜,到2023年初俄軍東部集群機動部隊進攻弗勒達時,遭到了更大規模的失敗。
因為第155海軍步兵旅的「名氣最大」,所以烏軍將宣傳對象重點對準了該部,以至於相關信息在網上發酵後,第155旅簡直都要被「全殲」好幾次了。
實際上俄軍當時參與進攻的有好幾個旅,算起折損來,第155旅還真不是大頭。
但換句話說,因為俄軍最終沒有得手,反倒損失頗大,第155旅當時的表現也很難說出色。
一直到當年秋季俄軍重啟進攻後,以第155海軍步兵旅為主力,俄軍進攻新米哈伊利夫卡。
這裡的戰鬥持續小半年時間,俄軍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但最終還是獲勝,第155海軍步兵旅終於在2024年4月在該村高調插旗。
不過,第155海軍步兵旅因為戰損頗大,此後回國休整並準備擴編為師。
按理說這是非常好的待遇,畢竟部隊擴編肯定是好事,能回國內充分休整更是難得的待遇。
但現實很捉弄人,第155海軍步兵旅又趕上了哈爾科夫戰火重燃,俄軍北方集群兵力不濟,於是這個原本預定擴編的部隊又被抓包開上了前線。
如果只是背靠本土,穩固作戰也就罷了,畢竟俄軍在哈州前線防守打得還是不錯的。
但到當年8月時,庫爾斯克戰事爆發,第155海軍步兵旅又馬不停蹄地前往庫州作戰。
烏軍在庫州作戰初期,主要投入的是高機動的輕裝部隊,第155海軍步兵旅打這些部隊還是沒啥問題的,甚至在9月一個波次的反攻中,還撈到了不少戰果。
但烏軍決定在庫州「加大投入」,將最強的重裝集團湊出參戰。
面對烏軍的豪華陣容,第155海軍步兵旅在這裡的作戰並不輕鬆。
且不說插旗打卡不易,就連自身的折損也是比較大的;比如在最近,該旅著名的老虎志願部隊指揮官謝爾蓋·葉夫列莫夫(俄濱海邊疆區副州長)便陣亡於庫爾斯克前線。
當然,第155海軍步兵旅在庫爾斯克的戰鬥倒不至於落下風,畢竟這也是一等一的俄軍精銳了,只不過仗打得艱難罷了。
這種艱難程度恐怕是俄烏戰區之最,畢竟在其他戰區,烏軍是湊不出庫州戰場陣容的。
但第155海軍步兵旅是俄軍東部集群唯一一支整建制調離戰區的單位,但偏偏這個旅在東部集群作戰時趕上的都是啃骨頭的仗,而此後東軍在弗勒達、大諾沃西爾卡大口吃肉的仗則沒趕上。
反倒是在兄弟部隊大口吃肉時,該部卻在庫爾斯克州苦戰,這老打硬仗的境遇也是沒誰了。